帖子主题:萨菩萨 鼎铭公——福建萨镇冰
|
发表时间:2018-12-12 13:59
---------------------------------------------- ![]() |
回复时间:2018-12-12 14:46
萨镇冰南港救灾
闽侯县南通镇古称南港,在这里,提起萨镇冰名字,可谓家喻户晓,人们至今念念不忘他当年的救灾事迹。 萨镇冰(1859-1952年),字鼎铭,福州市人,毕业于马尾船政学堂,是近代海军宿将。他一生爱国忧民,关心人民疾苦,特别是晚年,热心于慈善事业。南港救灾就是他的一大功绩。 那是1926年9月,北伐军入闽,盘踞在福建的北洋军阀节节败退。是年底,北洋系统的福建陆军第一师师长张毅率残部逃窜到乌龙江南岸南港一带。这个兵痞出身的小军阀把打败仗的怨气和仇恨都发泄到当地民众身上,一路上大肆烧杀抢掠奸淫,使南港九十三乡哀鸿遍野,民不聊生。其惨象正如后来所立的《萨公长寿碑》碑文所说:“是时,庐舍田园,焚毁蹂践,一无完土。男女死六十余人,其逃入山中者,坑谷皆满;或渡江以避,船不能容。自古灵瓜山至于新岐,横纵二十里,炊烟断绝;匪惟猪鸡芋菽之属,殄灭无遗,即草根树皮,亦几乎尽矣。张军投械受遣,乡人发始逡巡归,而居无屋,食无粮,野有积尸无以为殓。” 萨镇冰看到南港民众处在水深火热之中,非常痛心。此时他年近七十,又刚舍去省长职务,救灾本不是他的职责。但他不顾古稀之年,亲赴南港,组织发动民众协力救灾,重建家园。他以一个“三山野老”的身份,邀集福州城里的一些商绅开会,由他报告南港兵灾惨状,发起成立“福州兵灾救济会”。会上筹集资金六万余元。他亲自督办救济事宜,用这些钱买粮食、购建材、量衣被、买药品,一批批地运到南港,及时地救济灾民。 不久,他又发起成立“南港兵灾善后会”,亲自致函海外华侨、外国友人募捐,筹集资金十余万元。他把这笔赈灾款,首先用于重建东厝街(即今南通街)和灾民住房。东厝街数十家店铺经兵痞洗劫焚毁后,成一片焦土,满目疮痍。萨镇冰就在这片废墟上重建了几十间店铺,用方整块石铺筑了长约200米的宽敞街道。为了解决无家可归灾民的住房困难,他发动盖起了十几幢公寓式双层连片木瓦房,使灾民得到安顿。萨先生又修建了道路和桥梁。道路全部采用宽条石纵横交叉铺筑。 萨先生所建成的最大一座桥梁是“苏洲桥”。桥南北走向,长88.6米,桥面宽约5米,是钢筋水泥结构的跨梁式大桥,为当时福州地区除万寿桥之外的第二大钢筋水泥结构桥。竣工之日,他亲自题写了一首诗刻在桥栏上:“回忆当年涉病时,寒天没胫剧堪悲。桥成今日诸无苦,来往行人险化夷。” 从1927年至1929年,三年中,他住祠堂,睡渔船,忘我从事兵灾救济工作。南港九十三乡人民十分感念他的功德,称他为救苦救难的“萨菩萨”,特地在“苏洲桥”南头盖了“萨公长寿亭”,在亭内立了“萨公长寿碑”,并把农历二月廿六日,他的生日定为南港地区的“长寿节”,每年与其他民间节日同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