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主题:聊一聊网络新闻和个人心态
|
发表时间:2021-1-28 02:08
聊一聊网络新闻和个人心态
先为力胜 发表在 辣眼时评 华声论坛 http://bbs.voc.com.cn/forum-76-1.html
聊一聊网络新闻和个人心态
2021年1月27日 如果你翻开报纸打开电视,看到一则令人愤慨的新闻,你可能会生气几分钟;如果身边有一起讨论的亲人朋友,那你的情绪可能会持续几十分钟。 但是如果你从网上看到一个网络热点,情况可能就不一样了。你会看到一条信息被数十万次的转发,意味着有无数人与你一同关注事情的发展;当你点赞自己认同的一条评论时,可能有数千计的人与你的观点一致;如果你和他人持有不同观点,你也可以直接和对方争执三百回合,即使一篇帖子下有几十段唇齿交锋——反正也不会混乱。 我们依靠网络了解全天下的信息,但是过多的信息同样消耗了我们的时间、占用了我们的头脑、浪费了我们的精力。我们没有把这些时间、头脑和精力用在自己身边的事情上,而是为了尚不明晰的争议与天南海北外的陌生人吵得面红耳赤。以为连续数天高强度跟进某件事情的新闻消息,就是在“寻找事实”“捍卫真相”,其实无非是做了围观群众,“吃瓜”过瘾。 不出户知天下事,这是信息网络发达带来的益处,但是看过长城的照片不等于登上长城的好汉,知天下事并不能让人断天下事。网络为我们带了千里眼,这让我们产生了错觉,忘记我们并没有千里长的手臂可以操控一切。这种落差会破坏我们判断事物的认知,促使我们忍不住想要去彻底弄清楚事情的全貌——即便我们根本无从求证——只求让自己心里有个着落。 即使是为了公益性的新闻、即使是为了大众话题,这种过度的“热诚”也是不必要的。从2020年一些引发社会争议的话题中,某些事情的特点让人留下印象: 首先是道德清算。网络让每个人自由发言,但是也留下了所有发言痕迹。当某个话题爆发,必然伴随着对中心人物过往的挖掘,以证明现在他存在的错误。人固然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任,但这不代表他曾经的所有言行都要被评判和审查,更不能作为支持现下问题的证据。“挖黑历史”这种做法,显然已经背离了客观公正的角度。 其次就是对隐私的侵犯。人们喜爱网络的原因之一是这里有着另一个自由世界。通过各种软件、各类网站,我们记录自己的生活,并与他人分享快乐。但是随着前述行为的过激,网络上这种无防备的自由反而成了害处。各种人肉搜索以道德的名义实行,忽视了法律和现实道义的约束。 而其三就是偏激的心态、偏激的手段带来的偏激环境。人们能在网上轻松地交到朋友,同理,也就能简单地结下仇敌。在争议、争论、争辩的激化过程中,人们对不同声音的容忍度也越来越低。好友、联络群、超话,这些本是志同道合的纽带,却变成了党同伐异的工具。由此又再度恶性循环,促成更偏激的心态和手段。 或许今后当我们手机里的新闻“热”得烫手时,我们应该先把手机扔到一边降降温,把注意力从电子海洋中调转回来,暂歇片刻。这不仅无损于我们自身对道德和正义的需求,同时还有益于我们保持自身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而众所周知,这两者同时生效时,人的言行总是不会错的。 (白塔区纪委监委 方天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