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做人的最高境界,就在一个字“藏” [打印本页]


作者: 千年飞山    时间: 2023-9-14 08:40     标题: 做人的最高境界,就在一个字“藏”

做人的最高境界,就在一个字“藏”

《鬼谷子》里有云:“圣人之道,在隐与匿。”
一路走来,经历了成功、失败、悲欢离合,就会明白,外扬不如内敛,炫耀不如低调。
当悟透了一个“藏”字,进一步可上九天揽月,退一步能下五洋捉鳖。
人活于世,当懂得光华内敛、含蓄精神。做人也好,行事也罢,唯有藏而不露,才能行稳致远。而如果藏不住事,便难成大事。
唐伯虎,明朝的大才子,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很多人为他的人生结局表示惋惜,还愤愤不平。
但是,从他个人的行为来看,人生的悲剧,一开始就注定了。其根本原因,就是太过招摇。
从小,唐伯虎就是一个聪慧的孩子。在本地的考试场上,轻轻松松搞定了头榜。
当他去京城科考时,非常自信地说:“本届状元,非我莫属。”人还没有到京城,名气就在京城传播了。
当时,有一个徐经的人,和唐伯虎是莫逆之交,并且徐经的才华也是了不得的,加上口袋里有几个钱,于是出现了“从六如日驰骋于都市中,都人瞩目者已众矣”的盛景。
才华横溢,口出狂言,广交朋友,逢人必吹......这样的唐伯虎,被考官怀疑上了,认为他舞弊,一辈子都不能再进考场。
失去了做官的机会,唐伯虎的日子越过越难。妻子嫌弃他,亲人先后过世。
这时,宁王朱宸濠仰慕唐伯虎的名气,便邀请他去做官。
唐伯虎兴奋不已,不听朋友劝告,义无反顾的去效劳。
当他得知宁王要造反时,内心就害怕了,不得不装疯卖傻,才得以逃走。
《菜根谭》有言: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才华出众固是好事,可若总在人前炫耀卖弄,好事就变作了坏事。
纵观古今,多少豪杰惨淡收场,皆因不懂得“藏锋”的智慧。
才子杨修,被称为少有奇才,更是曹植的老师,可他却常常恃才放旷,四处卖弄,最终带着一身谋略,身首异处;
战神韩信,一生战功无数,却不知审时度势,收敛锋芒,引得汉高祖和吕后忌惮,最后招来了杀身之祸。
庄子说过一个观点:歪歪扭扭的树,不会被工匠们看好,因此可以长成参天大树。
然而,很多人偏不信邪,非得冒尖。最后,落得“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结局。
《周易》说: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真正有智慧的人,不急着追名逐利,而是静静蛰伏,审时度势,等待时机到来。
一个人只有藏住了自己,才能心想事成。
曾有人这样形容司马懿的一生:前半生低调内敛,后半生厚积薄发。
早年,司马懿埋头苦读诗书,积攒了满腹雄才。见汉朝国运衰微,曹操虽屡次征召,他愣是在家装病多年。
后来,不得已做了官,他还是处处小心,事事低调。
姜维和司马懿都是三国时期魏国的重要将领,他们之间有一段值得玩味的故事。
一次,姜维向司马懿咨询关于用兵之法,希望能够获取一些有利的策略。
然而,司马懿却回答说:“我没有什么可教你的。”
这让姜维感到疑惑,他不明白为什么司马懿如此守口如瓶。
事实上,司马懿从小就懂得隐藏心事。
他知道,逢人便将心事说出来,无论对方是什么立场,都可能对自己造成麻烦。因此,他选择将心事深藏于心底,不轻易与人分享。
在曹操面前,他一直隐藏自己的才能和野心。因为他深知,唯有如此才能让生性多疑的曹操对自己放心。
直到曹操去世后,司马懿才开始显露出自己在谋局布阵上的才华。
此后多年,他连续受到曹丕、曹睿的重用。30岁前在史书上一片空白,最后却把三分天下全部收入囊中。
司马懿的深藏不露,亦是对后人的告诫与警醒。正如艮卦的彖辞说言: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
所谓“待时而动”,就是要避免不合时宜的盲动,为自己提升实力、观察形势留下足够的空间。
就像一个极富耐心的猎人,在合适的时机到来之前,他会慢慢累积,慢慢观察,等待时机成熟,然后一击而中。
俗话常说:愚钝者常炫耀,聪明人多敛藏。
才华加身的是高手,不显山露水的才是高人。
低调自持,才是成大事的哲学;不骄不炫,才不失为生活的智者。一个人唯有谦虚内敛,默默积蓄力量,方能笑到最后。
所以,做人的最高境界,就在于一个“藏”字——
能力不足时,可以蛰伏;能力超强时,可以避祸;名气特大时,能够退让;被人诽谤时,能够释然。
作者: 阿弥托佛    时间: 2023-9-16 10:31

谢谢分享!
作者: 阿弥托佛    时间: 2023-9-17 08:13

谢谢分享!




欢迎光临 华声论坛 (http://bbs.voc.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