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懂分寸、知进退,做人的最大智慧
[打印本页]
作者:
千年飞山
时间:
2023-10-6 11:13
标题:
懂分寸、知进退,做人的最大智慧
懂分寸、知进退,做人的最大智慧
俗话说:“水满则溢,月满则亏”,凡事太过,必然物极必反。
说话做事也好,工作娱乐也罢,如果太过用力、一味强求,不能做到进退有度、取舍有度,就很容易陷入困境之中。
有人说,人生的智慧不过六个字:“懂分寸,知进退”。
深以为然,人贵有自知之明,审时度势,分寸得当,进退有度,才是人生最大的智慧。
南朝时,齐高帝萧道成曾与当时的书法家王僧虔一起学习书法。一天,高帝突然问王僧虔:“你和我的字,谁更好?”
王僧虔犹豫了一下,如果说高帝的字比我的好,是违心之言,有溜须之嫌;如果说高帝的字不比我的好,就会让高帝的面子挂不住,弄不好还会给自己带来祸患。
王僧虔想了一会儿,巧妙地说:“我的字臣中最好,您的字君中最好。”
高帝听了这话,明白了王僧虔的话中之意,笑了起来,此后不再提此事。
王僧虔的回答极有分寸,不仅使他免于直答的尴尬,也不违背自己的原则,使大家都能心领神会,可谓极其巧妙。
纵观历史,不难发现,那些成功人士之所以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顺风顺水,并不仅仅因为他们的智慧和勤奋,也不是因为他们有多少方法和手段,而是因为他们对人性的洞察,知道什么是恰如其分,什么是不偏不倚,什么是见好就收。
总之,他们善于把握分寸,适时懂得进退。
苏东坡就是这样一个人,千百年来,他活成了许多人想要的样子。
元丰八年,高太后临朝。苏轼被重新启用,从一个贬官,几个月内连升三级。
高太后对苏轼宠爱有加,把他视为未来的宰辅。短短几年,就把他提拔为礼部尚书,加龙图阁大学士,距离宰相只有一步之遥。
人这一辈子,谁不想步步高升?入阁拜相是多少读书人的终极理想,但苏轼却在平步青云之时放弃了,主动请求外调杭州。
苏轼升官太快,惹人眼红,已经成了很多人的眼中钉、肉中刺。加上蜀洛两党交恶,他知道自己再进一步,必然会进退两难,甚至万劫不复。
主政杭州之后,苏轼开六井、通西湖、建苏堤、储粮防灾、建立安乐坊,政绩斐然。
妻儿在侧,一家团圆,他度过了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
退一步天高地阔,让三分柳暗花明。懂分寸、知进退,一个人才能规避祸患,自在从容。
《左传》中说:“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军之善政也”。
其实,知所进退,何止是“军之善政”,在官场、商场、职场、情场……几乎所有的社会生活之中,都需要懂得进退。
历史上,因懂分寸而流芳百世、不知退而功败垂成的比比皆是。
刘邦进咸阳约法三章,赴鸿门宴不辞而别,知进又知退,最终成就大业;项羽沽名钓誉放刘邦跑路、败走乌江有船不渡宁可自刎,不知进也不知退,落得个“霸王别姬”的悲剧。
韩信因功求封侯、拥兵不谋反,先不知退后不知进,最终被吕后害死;张良知进知退,灭秦以后,功成名就、功成身退,一生荣华富贵,乐享天年美名扬。
可见,许多事情的成与败,都取决于能否把握好进退留转之间的“度”。在这方面,曾国藩尤其值得学习。
曾国藩因建立湘军而为世人称赞。从组建湘军到湘军壮大,他一直都是这支队伍的核心人物。
当年,湘军为剿灭太平军立下了大功,风头日盛,曾国藩便开始注意起分寸的问题。
在兵权大事上,庞大的湘军就可能引起朝廷的疑心,变成曾国藩的索命绳。于是,曾国藩通过自削兵权,让清廷放心,并没有将湘军发展成私人武装。
可以说,正是此举,让曾国藩在风起云涌的政坛上对自己进行了最好的拯救。
所以,人生一世要想长久长远,该进的时候要进,该退的时候也要退;该显的时候要显,该藏的时候也要藏。
做人做事凡事当有度,一味用力向前,不知进退,就是取祸之道;而知道停下、懂得知足,才是人生最顶级的智慧。
作者:
阿弥托佛
时间:
2023-10-7 09:42
谢谢分享!
作者:
阿弥托佛
时间:
2023-10-8 06:19
谢谢分享!
欢迎光临 华声论坛 (http://bbs.voc.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