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巨流河水无声流淌 诉不尽悠悠故人情[下载]
[打印本页]
作者:
computer2014
时间:
2024-4-11 20:23
标题:
巨流河水无声流淌 诉不尽悠悠故人情[下载]
3月28日凌晨1时,百岁学者、作家齐邦媛去世,享年100岁。
1924年2月19日,齐邦媛生于辽宁铁岭。6岁离开家乡,以后17年辗转大江南北。1947年,她从武汉大学外文系毕业,在极偶然的机会下,到台湾大学外文系任助教,“爸爸给我买的是来回双程票,但我竟将埋骨台湾。”
齐邦媛是台湾文学和教育界最受敬重的一位前辈,弟子门生多龚称其为“齐先生”。1969年,她出任中兴大学新成立的外文系主任,1988年从台湾大学外文系教授任内退休,受聘为荣誉教授直至去世。她编选、翻译、出版文学评论多种,将大量西方文学引介至台湾,也将台湾代表性文学作品英译推介至西方世界,在两岸文化交流中亦贡献良多。
但最为两岸读者所熟知的,是她在八旬高龄,历时四年,以个人私史关照大时代跌宕的长篇巨著《巨流河》。在这本25万字传记里,她回顾了自己波折重重的大半生,从长城外的巨流河,到台湾南端的哑口海,纵贯百年、横跨两岸。2009年作品出版后,因其笔力邃密通透,笔调深沉内敛,笔端至情至性,迅速引发轰动。次年大陆简体版付梓,同样收获无数好评,令海峡两岸读者的共振成为可能。
齐邦媛留给这个世界珍贵的礼物,还有她的人生态度。她经历了大时代的一次次转折,但始终坚信文学可以充实精神,坚信无论在何种人生境遇中,都可以保持乐观与纯真。
《巨流河》前半部分书写的重要人物,是她的父亲齐世英。
齐世英年轻时曾留学日本和德国,先后就读于京都大学哲学系和海德堡大学哲学系。回国后,跟随奉系将领郭松龄,意欲做出一番救国救民的大事业。1925年底,郭松龄倒戈,在巨流河与张作霖对峙三天,兵败身亡。为避张作霖悬赏缉拿,齐世英开始逃亡。
“九一八事变”后,大批东北青年流亡关内,其时,负责国民党东北党务的齐世英悯于他们流离失所又失学,多方奔走,在1934年成立“国立中山中学”,专门招收流亡学生,首批学生即达2000余人。1936年,学校迁到南京郊外板桥镇。每到周日,齐邦媛的哥哥齐振一就会带一些无家可归的同学到家里去吃饭,张大飞就是其中之一。那一年,齐邦媛12岁,张大飞18岁。
张大飞是东北子弟,父亲在伪“满洲国”任沈阳县警察局局长,因协助抗日,1932年被日本宪兵浇油漆烧死。14岁的张大飞逃入关内,进入中山中学与齐家相识。全面抗战爆发后,他投笔从戎,考入杭州笕桥航校12期。1941年被选为第一批赴美受训结束返国,担任“混合团”第28中队中尉分队长。1945年4月18日(齐邦媛回忆为5月18日)驾机自陕西安康出击河南信阳日本空军,与敌驱逐机遭遇,在空战中中弹身亡,年仅26岁。
在他牺牲前两年,曾借所属部队在重庆换机的空当,赶到重庆南开中学探望齐邦媛。那时他们已通信多年,在信中谈生命、谈信仰、谈家国,但张大飞一直压抑着不说“爱”。“我跟着他往校门口走,走了一半,骤雨落下,他拉着我跑到范孙楼门口,在一块屋檐下站住,把我拢进他掩盖全身戎装的大雨衣里,搂着我靠近他的胸膛。隔着军装和皮带,我听见他心跳如鼓声。”片刻后,他松了手,对齐邦媛说:“你快回宿舍,我必须走了。”这竟是他们的永别。
张大飞牺牲后,哥哥把他写给自己的绝笔信寄给了齐邦媛。已抱定为国捐躯之心的张大飞在信的起首便道:“振一:女收到此信时,我已经死了。”他感谢齐家的照顾和振一原谅他对齐邦媛的感情,“既拿不起,也未能早日放下......以我这必死之身,怎么能对她说‘我爱你’呢?”并说,他生前死后,只盼望邦媛一生幸福。
1999年5月,75岁的齐邦媛在南京抗日航空烈士公墓的黑色碑林中,找到了张大飞的名字。“这一日,5月的阳光照着75岁的我,温馨如他令我难忘的温和声音......”这段大时代的爱情,令无数读者潸然泪下。
齐邦媛在《巨流河》中说,要以“诗的真理”去写书中那些人物,“下笔时如此悲伤,却也如此愉悦”。但她又说,那只是她最渴慕达到的写作境界,她更愿意把《巨流河》称为散文。
作者:
阿弥托佛
时间:
2024-4-12 10:19
谢谢分享!
作者:
阿弥托佛
时间:
2024-4-13 10:39
谢谢分享!
欢迎光临 华声论坛 (http://bbs.voc.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