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千年飞山|真正聪明的人,藏得住心事
[打印本页]
作者:
千年飞山
时间:
2024-9-10 08:17
标题:
千年飞山|真正聪明的人,藏得住心事
真正聪明的人,藏得住心事
文|千年飞山
王志文在《天道》里,有句经典台词:“做人要学会藏两样东西,一个是心事,一个是本事。”
事实上,如果你注意观察,就不难发现,真正的智者和强者,心机都是很深的,行事极为低调,也懂得示弱。
反而是那些愚者和弱者,总害怕被人看不起,有点东西就想炫耀和显摆,结果不仅成不了大事,还常常为自己招惹无妄之灾。
人如草木,太过彰显招摇,必遭风雨摧之。唯有暗下狠劲,才能根基稳固,坚不可摧。
图片
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多半深谙“藏器”之术,而藏不住事的人,注定成不了大气候。
蜀汉名将姜维,是独得诸葛亮真传的军事奇才,他发誓要克复中原,一匡天下,便时常将心中谋略说与人知。
正始元年,姜维决定背水一战,向曹魏发起进攻。只可惜,出师不利,被对方的两员猛将——郭淮和陈泰,打得节节败退。
他知道自己输了,却不知郭陈二人背后,坐镇的是军师司马懿。
司马懿对姜维早有耳闻,对其雄心壮志了如指掌,便早早做好了军事部署。
打了胜仗后,司马懿感慨:若不是姜维口风不紧,险些忽略了他这个劲敌。
图片
舌乃心之苗,口乃心之门户。
门户不紧,心事随口而出,人便像失了盾牌的兵卒,被人一下子就看透看穿了。
如果将自己和盘托出,又怎能扛得住明枪暗箭?
三国时期,与其他人相比,笑到最后、开创晋朝的司马懿,他最厉害的武器就是“善藏”。
他自幼聪明有大略,却始终不露声色,不显山水,群雄争霸,最终是他终结乱世,成就霸业。
司马懿一辈子,都从不会轻易将心事告诉别人。
年少时,眼见太学生因直抒胸臆被杀,他将理想深埋心中;
董卓进京,厚待司马家之际,他佯装笨嘴拙舌,躲在家中苦读经典与兵法;
被曹操器重,他仍三缄其口,后来索性装病,躲过一次次的询问。
特别是在曹植与曹丕的太子之争中,站队曹丕的司马懿即便再心急,也从未当众拉票。
他不是没有主见,也绝非缺少谋略,而是明白事未成前,多有变数,言多必失。而一旦事成,事实摆在眼前,更无需多言。
图片
古语言:静不露机,云雷屯也。
有本事的人,藏得住心事,如蓄势待发的滚滚云雷,只等来日厚积薄发。
真正要做的事,连神明都不要讲。默默蓄力,暗下功夫,无论事成事败,才有回旋的余地。
可谓守口如瓶,才能守心护念,闭口止语,方可进退有路。
有句话说得好:“守嘴不惹祸,守心不出错”。
心事,其实是一个人的软肋。分享完之后,可能会获得短暂的快乐,可一旦心事被他人知晓,就莫怪别人嚼舌根,饱受外人的猜疑和非议。
所以,成年人一定要学会藏得住心事,不要轻易与任何人说起。
因为秘密大声地说出去,当时也许是你与别人增进感情的催化剂,但而后很可能是给你致命一击的武器。
图片
大将军韩信就是最好的例子。
韩信成名之后,有一次,刘邦问他:“如果我领兵打仗,能带多少士兵?”
韩信说:“十万。”
刘邦又问:“那你能带多少呢?”
韩信回答:“多多益善。”
刘邦很生气,韩信很得意,后果很严重,因为韩信忽略了“功高不可震主,锋芒不可凌人”。
尤其于乱世之中,“心有所藏,言有所止”,才是保命的法宝。
你可以很厉害,也可以很牛掰,但千万不要高估与任何人的关系,更不要低估了人性,有些话只能藏在心里不能说,否则容易引来祸端。
图片
实际上,一个人的命运,都隐藏在他的言行里。心有所藏,行有所止,敛锋守拙,方能稳中求进,守住福气。
在这世上,人们的悲欢并不相通。你无法承受的深悲剧痛,在别人眼里,或许根本不值一提;你絮絮叨叨的倾诉,在别人心里,可能只是一个笑话。
我们以为世界充满善良,但是社会的现实告诉我们,能和你感同身受的人很少,多的是给你撒盐的人。
所以,我们千万不要轻易向别人吐露心事,否则就是自取其辱。
前段时间,在网络上看了一个帖子:有一只年轻的猴子和一只老猴子同时受害了,其他同伴们知道后,都纷纷跑过来看。
每一个同伴走过来,年轻的猴子都会扒开自己的伤口给同伴看,看的次数多了之后,年轻的猴子伤口感染严重,没有好好地进行的休养,最后因为伤口严重腐烂而死了。
相反,老猴子受伤之后,就一个人静静地呆在角落里养伤,没过几天就好了,又可以在丛林里蹦蹦跳跳起来。
图片
想起鲁迅小说《祝福》中的祥林嫂,她的一生遭遇很多不幸,两任丈夫死去,唯一的儿子阿毛也在一个清晨被野狼叼走,尸骨无存。
祥林嫂椎心泣血,肝肠寸断。
再回鲁镇之后,她常常抹着眼泪,跟别人倾诉自己的遭遇。时间一长,人们开始取笑她,嫌弃她,躲避她。
有一句话说:针不扎在别人手上,就永远无法感同身受!
人生于世,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多说无益,不如默不作声。
你说得意的事,别人以为你在炫耀;你说失意的事,别人觉得你在装可怜,博取同情。
只有把心事藏起来,才是一种看透人性后的清醒,也是最好的活法。
图片
作者:
阿弥托佛
时间:
2024-9-11 10:20
谢谢分享!
欢迎光临 华声论坛 (http://bbs.voc.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