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攀枝花三线建设博物馆:让人热血沸腾的地方 [打印本页]
 47  1/3 123下一页»


作者: 八两以上    时间: 2025-2-16 10:36     标题: 攀枝花三线建设博物馆:让人热血沸腾的地方

在峥嵘岁月的长河中,有些记忆被时光冲刷,逐渐模糊,而有些则被凝固在历史的深处,等待着人们去探寻、去铭记。攀枝花,这座因三线建设而崛起的城市,以其独特的工业文化吸引着人,怀着崇敬与好奇之心,踏入了攀枝花三线建设博物馆,开启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作者: 八两以上    时间: 2025-2-16 10:37

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位于攀枝花市花城新区,黄色的建筑和别致的造型,像一朵盛开的攀技花。这是一座年轻的现代化博物馆,这是一个非常值得一去的博物馆。这是一个能让人热血沸腾的地方。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作者: 八两以上    时间: 2025-2-16 10:38

广场上的石碑上刻有"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红色大字,是时任中央领导同志宋平题写。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作者: 八两以上    时间: 2025-2-16 10:38

石碑背面和大厅内是毛泽东主席极富个性的手写体题词,"攀枝花建不成,我是睡不着觉"。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作者: 八两以上    时间: 2025-2-16 10:40

正厅上方是在高大群山面前,挥舞铁锹、镐头等工具的建设者们的塑像。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作者: 八两以上    时间: 2025-2-16 10:41

正厅门口由鲜花簇拥矗立的毛泽东主席塑像和题词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作者: 八两以上    时间: 2025-2-16 10:42

三线建设博物馆的建成,既反映了三线建设历史的全貌,宣传纪念了三线建设的巨大成就,又弘扬了三线建设的伟大精神,更充分展示了攀枝花形象,成为了攀枝花最亮丽的一张文化名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作者: 八两以上    时间: 2025-2-16 10:44

三线建设是中国经济史上一次极大规模的工业迁移过程,发生背景是中苏交恶以及美国在中国东南沿海的攻势。当时的判断是,战争会早打、大打,因此要抢时间、争速度,赶在战争爆发前尽快建设"三线"战略大后方。这是一场从国家安危、民族存亡出发,以备战为核心而发起三线建设。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作者: 八两以上    时间: 2025-2-16 10:45

展馆共有三层,由五个展厅及其相关附属设施组成,极具特色。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作者: 八两以上    时间: 2025-2-16 10:46

走在展馆,一种厚重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展厅的布局宛如一条时光隧道,将人带入了那个激情燃烧的三线建设年代。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作者: 八两以上    时间: 2025-2-16 10:47

身临其境,仿佛回到了那个艰苦奋斗激情燃烧的年代,为所有的三线建设者不屈不饶的精神所折服。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作者: 八两以上    时间: 2025-2-16 10:49

时光荏苒,往事凝结在了图片、雕塑与影像中,三线人用勤劳的双手,艰苦奋斗的精神,奉献一生的青春年华,成就了攀枝花等所有战略三线城市的辉煌。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作者: 八两以上    时间: 2025-2-16 10:50

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一组组还原的雕塑。照片中,荒芜的山野、简陋的工棚,与建设者们坚毅的面容形成鲜明对比。他们身着粗布工装,手持简陋的工具,在烈日下、在寒风中,挥汗如雨,开山凿石。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作者: 八两以上    时间: 2025-2-16 10:52

这些展品记录的不仅仅是一个个瞬间,更是一代人不屈不挠的精神。看着他们年轻的面庞,仿佛能听到那震耳欲聋的口号声,感受到他们心中那份对国家、对民族的炽热情感。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作者: 八两以上    时间: 2025-2-16 10:53

1966年周恩来总理送给渡口市交通指挥部指挥长刘秉温的雪佛兰轿车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作者: 八两以上    时间: 2025-2-16 10:54

一件件实物展品让人仿佛触摸到了那个时代的温度。锈迹斑斑的铁轨、沉重的钢钎、破旧的手推车,这些看似普通的物件,却承载着无数建设者的汗水与心血。想象着当年工人们推着满载矿石的手推车,在崎岖的山路上艰难前行,每一步都踏出了攀枝花工业的基石。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作者: 八两以上    时间: 2025-2-16 10:56

在一处模拟的矿井场景前驻足良久。昏暗的灯光下,狭窄的巷道、潮湿的墙壁,仿佛于那深邃的地下世界。建设者们在这样的环境中日夜劳作,用双手和智慧挖掘出宝贵的矿石,为国家的钢铁事业贡献力量。那一刻,才深刻体会到他们的不易,也更加敬佩他们的勇气与担当。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作者: 八两以上    时间: 2025-2-16 10:57

攀枝花第一个席棚书店,干打垒学校、职工医院、农贸市场。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作者: 八两以上    时间: 2025-2-16 10:58

身临其境,一件件鲜活的文物、一幅幅生动的照片,一个个微缩场景,再现了当时的生产生活场景,仿佛又回到了半个世纪前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感受到的是三线建设的恢弘气势和伟大成就,体会到的是当年千千万万三线建设者的“艰苦奋斗、勇于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三线精神。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作者: 八两以上    时间: 2025-2-16 10:59

博物馆中还有一处特别的展区,展示着三线建设时期的生活用品。这些物品虽然简陋,却透露出建设者们乐观的生活态度。在艰苦的环境中,他们没有抱怨,而是用这些有限的物资,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生活。正是这种坚韧与乐观,支撑着他们在异乡扎根,用青春和汗水书写了攀枝花的传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欢迎光临 华声论坛 (http://bbs.voc.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