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24-2-3 07:30
黄马褂和金字匾 ——于古屯高家的历史故事[分享]高致贤 发表在 荷韵轻香|散文 华声论坛 https://bbs.voc.com.cn/forum-5-1.html
高凌坤回忆整理
话说:河北省故城县(原武城县)于古屯高家,曾有明朝万历年间礼部白尚书后人赠送的三件黄马褂和三块金字大匾。 高凌坤说:他家就曾经有一块镌刻着“诚信致远”四个金光闪闪大字的横幅匾额和一件短肥硕大的黄马褂,其样式至今记忆犹新。只可惜黄马褂早已无了踪影,大匾也做成了家具,至今仍在使用。没有保存下来,真是一大缺憾! 家兄在世时,我们都听爷爷讲过:“白家,是明朝万历年间白塔村白尚书的后人,在清朝光绪年间曾经给过咱家两千块大洋(银元)。老爷爷高大志不收,白家说存放在咱家。并嘱咐“高家什么时候用得着就什么时候花”。因为不是咱的钱,咱家一直没动用,住了两年,白家不来取,老爷爷把钱原封不动地退还白家。 白家是官宦之家,高家是平民百姓,两家地位悬殊,为何有如此贵重的馈赠?事情还得从头说起。 清朝光绪年间,他家曾祖辈弟兄三人:长兄大雅,老二大志,老三大德。因早年丧父,弟兄三人是由太高祖爷爷供养成人的。老人家去世后,一家的重担就落在兄弟三人肩上了。这时的家庭已有几十口人,仅凭几十亩薄地维持生计是远远不够的。靠天吃饭,年年遭灾,非淹即旱,蝗虫不断。满清政府横征暴敛,搜刮民脂民膏。天灾人祸,民不聊生,在这样的环境中维持几十人的大家庭的生活谈何容易! 志气刚强的兄弟三人,一不为匪,二不偷盗,凭着顽强的拼搏精神相继办起了木器厂,轧油厂、馒头坊、大车行。大爷爷大雅、三爷爷大德着重管理家中的厂子作坊,二爷爷大志着重在外赶车为人拉运货物挣钱养家。 大志爷爷的真诚、勇敢和智慧,在拉运货物中的吃苦能干恪守信誉,赢得了客家的信任与好评,聘用的客商接连不断。 白家的先人曾在明朝万历年间做过礼部尚书。到了清朝,其后裔还有在朝的为官者,仍是武城县的名门望族,虽然权势不及祖上,但风光犹存。临清在明清时期已是出了名的经济、文化、商业重镇,水陆交通都很发达。在武城、临清及运河两岸有不少白家后人开的商号店铺。白家在临清不仅有商号、店铺,还经营钱庄,买卖做的红火,堪称富商大贾。白家也与官场人物也不断来往走访,小蠢贼、小股匪盗一般不敢冒犯。 当时的交通方式,只有水旱两路,高家骡马大车经常往返于武城——临清,为白家来往运送。忠诚、精明强干的大志爷爷从来没有出过差错,因而白家对大志爷爷非常信任。 当时路途上有些亡命匪徒专门抢夺钱财,劫道见人就劫,见贵重东西就抢,反抗就杀,杀了就跑,官府不好抄拿。白老板家无法运送现洋。 那时运送贵重物品或钱财一般都雇用镖局押运,但要支付高昂的费用,有的镖师还是盗匪内线,一旦发现巨额钱财,便给匪首通风报信,事成之后暗中分赃。白家为此无法运输巨额白银。 一天,白掌柜就郑重地把运送巨额金钱的事告诉了大志爷爷,请大志爷爷帮白家想想办法。并将运送白银之事全盘托出,大志爷爷应下了,回家紧把此事告诉了哥哥大雅三弟大德。兄弟三人缜密思考,大志爷爷凭着多年赶车的经验,最清楚路上的风险,如果钱财暴露了,将会财丢人亡,后果不堪设想。如果不干,一对不住高家的信任托付,二是高家大车的美名在马车运输行将会一扫而光。于是他们决定揽下这趟风险极大的活儿! 兄弟三人经过周密的思考研究,想出一个绝妙的办法:做一个特殊的双层底棺材,把银元装入最底层,上面做些伪装,即便搜查,也让他们发现不了银元。因为棺材底下面还有一层,当把这个办法告诉了白家,白掌柜认为这是个不显山不漏水稳妥安全的好办法。高家三兄弟都会木匠活,不求别人,不漏风声,一切准备妥当,选了个合适的日子就出发了。两辆大车上了路,一辆装的是上好大漆的柚木大棺材,另一辆坐着几个装扮成送灵的人。 从临清到白塔,一百多华里,一般黑道认为碰到死人是“晦气”,几天也开不了张,光碰倒霉事,所以探子们一看是“大漆棺材”就放过去了。 出了临清下了运河堤,柳树林里跳出一个可能是刚入道的匪徒,他们不懂这些忌讳,挥舞着刀棍兵器吼叫着,非要打开看看不可,好说歹说不顶事,大车停稳,他们刚撬开一点棺材盖子,一股恶臭扑面而来,他们认为是尸体腐烂散发的恶臭味,看也不看,捂着鼻子念着避邪诀跑了。 匪徒们哪里知道,为了防止万一,事先把一只死狗收拾穿戴好放到棺材里的。时值炎热的夏天,怎能不臭呢? 大车一路平安驶到白家老家白塔之后,白家拿出两千银元作为酬谢。高家只按平常运输收费,多的一概不拿。白家改口说:“白家钱多显眼,为了安全,这两千块银元暂时先放在高家代为保存。”并特别嘱咐:“你们如果用着就尽管花”,过了数年,大洋分文没动,大志爷爷把这些钱如数送回白家。 高家的义气和耿直使白家深受感动,高家大恩怎么报答?白氏阖家计议将祖辈留下来的传家之宝,三件御赐黄马褂赠给高家三兄弟,并特制了三块金字大匾以示三兄弟轻财重义的高风亮节。 兄弟三人每人一件黄马褂一块匾,各传后人,时过多年,其中两块匾额之意尚能记得,我家那块是“诚信致远”有一块是“德高望重”,另一块可能是“积善颂雅”,我也记不清了。 我小时候见过黄马褂,黄锦缎的布料,小圆领,三开襟,身袖异常肥大,平常不许穿。据父亲讲:“清朝时期穿上黄马褂见了县官不下跪,县太爷并以礼相待。”回想起来,这仅仅是一点荣誉罢了。 我高氏先人,在强取豪夺视财如命的金钱社会里,仁义至上、诚信为先,这是多么令人赞叹的高风亮节啊!真是后人学习的典范。 注:两千大洋的价值从旧地契文书上查到,在清朝光绪年间每亩良田价是三十九块大洋,两千银元可买51亩好地,对于当时的高家是一笔巨额财富。 高凌坤整理 高致贤修改 2013年12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