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主题:蜜糖效应:最好的关系是“半熟”
|
发表时间:2023-11-18 08:08
蜜糖效应:最好的关系是“半熟”千年飞山 发表在 荷韵轻香|散文 华声论坛 https://bbs.voc.com.cn/forum-5-1.html
蜜糖效应:最好的关系是“半熟”
在繁忙的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似乎变得越来越复杂。 在社交中结识新朋友,但深入了解后,却发现很多的关系都难以持久。 有没有一种关系能够超越时间的考验,建立长久的联系呢?当然有,那就是:半熟! 在心理学上,有个“刺猬法则”:在一个寒冷的冬季,两只困倦的刺猬因为冷而拥抱在了一起,但无论如何它们都睡不舒服,由于它们各自身上都长满了刺,紧挨在一块就会刺痛对方,反倒睡不安宁。 因此,两只刺猬就离开了一段距离,可又实在冷得难以忍受,就又抱在了一起。 折腾了好几次,最后它们终于找到了一个比较合适的距离——不远不近,这样既能够相互取暖,又不会被扎。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也是如,恰如其分的距离,是久处不厌的重要因素。 作家李筱懿分享过一个观点:“不要和太多的人发生深度链接,与人保持半熟的状态就好。” 那么,何谓人际关系中的“半熟”呢?就是指双方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上,保持一定的距离和神秘感,既不过于亲密,也不过于疏远。 这种关系具有以下魅力: 一是有新鲜感。在半熟的状态下,双方始终保持一定的神秘感,这使得关系能够持续保鲜,避免厌倦; 二是互相尊重。双方在保持距离的同时,也能够更加尊重对方的个人空间和隐私,从而建立起一种信任和尊重的关系; 三是独立自主:半熟关系允许双方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不会因为过于依赖对方而失去自我,这样有助于增强双方的自尊和自信。 实际上,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是复杂而微妙的。 太亲密,会催生很多无谓的烦恼,滋生嫌隙;太疏离,又会失去相处的乐趣,少了温情。 有温度、不过度,不远不近、若即若离,维持半熟的状态,才能让关系更加和谐、长久。 古语有言:闭门不管庭前月,分付梅花自主张。 朋友之间,最忌不分彼此、没分寸感,凡事都插一脚。 把握尺度,守住底线,做到熟人生处,才是对友情最好的保护。 听过一个故事,老刘和老李是发小,关系一直很铁。 前几年,他们老家拆迁分房子,两家人一合计,就住在了对门,相互之间有个照应。 刚搬进去的时候,两家人特别和气,一家做饭两家吃,孩子也是一起接送。 可是,时间一久,邻居们发现两家人不似之前亲了。究其原因,就是因为离得近了,干预也就多了: 老李想给书房换个地板,老刘却说太浪费钱了,转眼就把他家装修剩下的瓷砖搬来了; 老李斥巨资买了一台相机,自己舍不得用,老刘就要带去公司拍照,还弄丢了镜头盖; 老李一家爱干净,平时家里都收拾得井井有条,而老刘则生活随性,每次串门都把他家搅得一团糟; 共用的楼道里也经常堆放着老刘家的垃圾,有时放到发臭了也不丢…… 久而久之,老李终于忍不住朝老刘发了脾气,两人不欢而散。 俗话说:距离产生美;作家福楼拜也说:生活越亲近,心离得越远。 所以,人与人挨得太近,只会放大彼此的缺点;站远一点,相互留足空间,进退得宜,才能久处不累。 《先知》里有一句话说得好:“要站在一处,却不要太密迩,因为殿里的柱子,也是分立在两旁,橡树和松柏,也不在彼此的树荫中生长。” 人与人相处最舒服的状态,不是亲密无间,而是亲密有度,彼此取暖又留有一定的呼吸感。 再好的朋友,也记得保持一杯水的距离,不淡不腻,才能历久弥新。 正如古语有言:“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侍奉君主太频繁,反而会被羞辱;和朋友交往太频繁,反而会被疏远。 一段好的友情,往往是熟而不逾距、不越界,自带距离感,保持“半熟”状态。 在网上看到一个网友分享过自己的故事:这个网友叫“微凉”,她和秦悦是多年的邻居,也是读书时代的闺密,两家距离只有一百米。 然而,平日里她们从不过度打扰对方。 秦悦知道微凉忙着考研,同时要兼顾写作,所以平时很少上门打扰。偶尔出差回来买了礼物,秦悦也是先打个电话,将东西送到后就离开。 微凉也是如此,想约秦悦时,她会提前询问秦悦的时间安排,确定秦悦有空后,再定地点。 有一次,秦悦的公司成功签下微凉丈夫公司的订单,由于这笔订单被全权交由秦悦处理,所以两人私下免不了要频繁接触。 为此,秦悦主动建立了一个微信群,将自己的丈夫和微凉夫妇同时拉进群里。 这样,两人就在群里公开谈生意,需要见面时,秦悦就与丈夫一起,约微凉夫妇出来吃饭,顺便谈生意。 一来二去,两家的关系更加亲密了,她们也更加珍惜彼此的友谊。 可见,所有好的友情,都始于志同道合,久于边界分明! 在心理学上,还有一个“蜜糖效应”:在一杯水中加入蜜糖,放少了无味,放多了易腻。只有恰到好处的蜜糖,才是滋味正妙处。 朋友之间的关系也是这样,没有适当距离的友情,就像一杯加糖过度的水,甜腻难入口;懂得保持距离的友情,就像一杯加糖适宜的水,清甜且可口。 所以,做人做事要懂得“蜜糖效应”,才能余味绵长、回味无穷。 不淡不腻,于无事中相见欢喜,于忙碌中彼此珍惜;不远不近,为彼此留白,才是对一段感情最好的看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