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帖  新投票  回帖  关闭侧栏
1081个阅读者,0条回复 | 打印 | 订阅 | 收藏
隐身或者不在线

发表时间:2023-10-18 05:20

【再发祭文寄哀思】沉痛悼念刘扬忠老友[分享]



高致贤 发表在 荷韵轻香|散文 华声论坛 https://bbs.voc.com.cn/forum-5-1.html

今日凌晨打开电脑,一条噩耗突然跳入我的眼帘:
“中国社会科学院著名唐宋词研究专家刘扬忠先生昨日去世,他是贵州大方县人,文化界之损失,呜呼哀哉!”令我不禁眼前一黑:这是真的吗?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还小我好几岁啊!可是揉了揉双眼再看,文字是真的。我马上打扬忠的电话,关机;打郑丹的电话,关机。这真使我感到不安了;又打郑世明、杨恩勋的电话,通了,无人接,一看,才凌晨5点过钟,正是好睡觉的时候,关机和未接电话都是正常的,我反而得到些许安慰。待到天亮,我迫不及待地再打郑世明电话确认后,悲从中来,不禁想起与扬忠交往的一些往事——
刘扬忠,我的小老乡——贵州大方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所学术委员、古代文学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遗产》编委,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并兼任中国宋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韵文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李清照辛弃疾学会副会长等,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主要从事中国古典诗词研究,兼搞诗词创作以词学研究成果为多。尤以词学研
究成果为多。二十多年来,在国内及海外共发表古典文学研究专题论文五十多篇,共约六十多万字。现正从事中国词学学术史及文学史学史的研究,三年之内出版这方面的研究专著两部。现已出版13种著作:《稼轩词百首译析》《宋词研究之路》《辛弃疾词心探微》等。
文革前,我与扬忠互不相识,文革初期知道他是在校大学生,后来他到大方师范学校任教,成了我们科教系统的一员,这才多有交道。深刻印象是从他报考研究生开始。文革之后恢复高考的第一次招考研究生,我们大方县十多个人报考,在方师一个考场里考试,我个人监考。多是考理科的,我看不懂,扬忠考的古典文学,我看得懂考试题目,所以,我绝大多数时间就坐在他旁边看他答题,作文是写一本书的读后感,他就写读俞平伯著作的体会,事后我说他的心理学学得很好!那次考研录取的人很少,扬忠就录取于中国社科院,毕业后留该院工作至今。
扬忠工作之后,我们的交道更多了。他身为“京官”,不忘故里,几乎连年回大方尽孝。每每回大方,他都要与文朋诗友们小酌大聚,诗词唱和,他将古代诗人酒席场中的“飞花令”在大方文朋诗友欢聚时运用,而后被乡亲们引入大方、毕节等地宴席,促成猜拳饮酒的文明化,我在当地报刊上发表《刘诗方酒状飞花》(收入散文随笔集《乡音悠悠》时更名为《酒令“飞花”在大方》)的特写,他说:读文忆友,十分激动!扬忠十分关心家乡文化发展,大方县诗词楹联学会编印的《扶风诗刊》,他期期阅存;大方报刊和出版物向他约稿,他从不推辞。他的专著出版,随时赠与家乡亲友,鄙人不才,也曾得到他的多次赠与。老友至交,推心置腹,口不设防,畅所欲言,1998年3月17日,他给我的复信中,就直截了当的批评了我的几处误解。我很高兴,将他的复信收入我的回忆录《苦乐人生》一书,正待亲自送书给他留念之时,想不到老弟竟然先我而逝。
呜呼,扬忠贤弟去矣,虽已年至古稀,对于我国古代文学研究做出了卓越贡献,子女也各自事业有成,可以放心走了。然而,毕竟是同为他乡游子的乡亲老友生离死别,情也依依,意也悠悠,愚兄远离京都,不能前往送别,只好在这南海之滨为你送行,遥祝贤弟一路走好!
愚兄高致贤
2015.5.24.于深圳遥祭

发新帖 新投票
 回帖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快速回复主题
你的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只要30秒)


使用个人签名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贴文发布前,请确认贴文内容完全由您个人创作或您得到了版权所有者的授权。版权声明
   



Processed in 0.020880 s, 8 q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