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主题:人们叫他“戴广告”[分享]
|
发表时间:2023-7-31 09:38
人们叫他“戴广告”[分享]高致贤 发表在 荷韵轻香|散文 华声论坛 https://bbs.voc.com.cn/forum-5-1.html
高致贤
“当→”“当→”“当—”每天10点和17点左右钟,随着三声锣响,便传来:“麻辣脆——”、“娃儿糕——”、“毛香耙——”,“快来抬豆汤酸菜嘞些啦——!”的一串叫卖声。那土得掉渣的“嘞些啦”的悠长尾音,渗入机关宿舍,透进居民住宅,敲击炊者耳鼓,当地传统的家常汤菜在他那“嘞些啦”的叫卖声中变成了商品。 高声叫卖者名为戴光高,他从沿海打工回来。食客们在买酸菜豆汤时,还会对他说:“小戴,我家有啤酒瓶,你哪歇叫人来收嘛。”他便甜甜地一笑:“好的,等会儿来,奶家!” “当!当!当!”街头又传来他那熟悉叫买声:“有方酒瓶啤酒瓶湄窖盒盒、破铜烂铁、废书废报收来换钱嘞些啦——!” 只要哪里答应:“这里有——!”便会有收购者登门。家庭主妇们将废品卖个块儿八角现钞,有的说:“小戴,我家锑锅底通啦……”他也甜甜地一笑:“好的,我叫人来,爷家!” “当!当!当——!”一会儿巷尾三声锣响之后,又是“补锑盆、换锑锅底啦——”,“敲煤炭、下(卸)煤炭啦——!”便会有外地人来修伞、补锅;城郊农民来卸煤、敲煤了。 小戴那浑厚悠长的呼声被小镇上的人们听熟了,市民们对他产生了信任感。他的呼声无形中生一种号召力,他便成为当地小贩们的代言人,对供求双方的一些事他还可代办,从中收点中介费。他的呼声在小镇上的生意场中产生了广告作用,有人便将他的名字叫成“代广告”了! 导读:市场开放,农村集镇上出现了经商热,但在计划经济的供销环境中生活了几十年的人们,己经忘记了广告作用。外出打工回乡的戴光高有了广告意识,但在两三百户人家的小镇上,他仅凭一面小锣和几嗓子高音就起了广告作用,方便了顾客,促进了农民商品意识的提高,利于市场经济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