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主题:圈子定律:放弃无用的社交
|
发表时间:2023-6-5 08:08
圈子定律:放弃无用的社交千年飞山 发表在 荷韵轻香|散文 华声论坛 https://bbs.voc.com.cn/forum-5-1.html
圈子定律:放弃无用的社交
你知道猩猩每天需要给多少个同伴梳毛吗? 英国进化学家邓巴研究证实,猩猩通过梳毛来交流,这种独特的语言,会在150个同伴之间传播。 为什么?为了找到答案,邓巴开始研究英国人寄圣诞贺卡的习惯。 他发现,一个人寄出贺卡,收到的人口总和平均是153.5人,约等于150人。 这意味着:即使你有成千上万的朋友,但真正对自己生活起到推动作用的,只有寥寥150人。 这一颠覆性的结果,被称为“圈子定律”,即人类只能和150人建立实质性关系,数量越多,成员之间的关系反而越淡化。 年轻的时候,我们对谁都热情,总想多结交一些“人物”、认识一些“人脉”,但随着年纪的增长,就会发现新认识的人越多,在每个朋友身上花费的精力却越少。 有的人或许会和你畅聊一夜,和你志同道合,和你兴趣相投,但你们的关系并不会因此而变得越来越紧密。 其实,人类真的没办法和太多的人建立实质性的关系:今天的闺蜜,十年后也许就是普通人;今天的熟人,十年后也许形同陌路。 生活风起云涌,无时不充满着变数,人情世故也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关系。 一个人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朋友数量说了不算;混得好不好,爱你的人说了才算。 所以,把有限的时间花在有限的人身上,才能产生真正的交情,打造真正适合自己的生活。 人这辈子活动的范围并不大,或许只要一个住着舒适的房子,还有一个懂自己的人就够了。 在自己简单而又干净的小圈子里,自在洒脱,就是最好的生活! 周有光先生被尊称“汉语拼音之父”。贵为世界知名的语言学家,却住在一所年久失修民国初建的小洋楼里,五口人住两间半房子。 但周先生却写《新陋室铭》自嘲:“房间阴暗,更显得窗子明亮;书桌不平,要怪我伏案太勤。 门槛破烂,偏多不速之客;地板跳舞,欢迎老友来临。 卧室就是厨房,饮食方便;书橱兼作菜橱,菜有书香。喜听邻居收音机送来音乐,爱看素不相识朋友寄来文章。 使尽吃奶气力,挤上电车,借此锻炼筋骨;为打公用电话,出门半里,顺便散步观光。” 房子虽小,周先生一家却过得很开心,直到改革开放后,才搬进了分配的新简易房,面积也不大。 他常说:“心宽室自大,室小心乃宽。” 但这却丝毫不影响自己的事业,从1952年的《中国拼音文字研究》到2010年的《语文通论》,他一共出版了涉及古今中外的语言文字学研究著作,竟达36部之多! 圈子虽小,只要干净就好,千万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无效社交上,这样才会有一番作为! “一次性”入选《柯林斯词典》年度词汇后,“一次性社交”火了。 许多年轻人在朋友圈发图,感慨自己的“一次性社交”: 有人新加了好友,互相发了一个“你好”,从此就不再联系,几年之后下沉到微信最底部连人都找不到; 有人参加了学习小组,组员们互相约定“以后一定要经常联系”,结果第二天便抛在脑后,第三天连对方的联系方式都忘记了; 有人认识了新的异性,想着什么时候一起见面吃个饭,结果被其他事情转移了注意力,再联系时对方已把自己拉黑…… 这年头,连手机和内裤都能一次性使用,友谊当然也能一次性抛售。 不过,一次性社交太多,也恰好说明了你其实根本不需要那么多朋友。 有一次,互联网大会结束后,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大咖都奔赴饭局,李彦宏、马化腾、刘强东、丁磊等商业成功人士难得齐聚一堂,场面可谓气场十足。 但眼尖的网友发现,马云并不在此列。 马云很快回应说:“他们没请我,请了我也没时间去。” 一句话道破了社交的真相:不和没必要的人热络,不在没必要的饭局上浪费时间。 这也道出了成功的真谛:人生没有捷径,认识再多的人都没用。你走的每一条路,都需要凭自己的实力,才能站得更高,走得更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