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主题:灰度思维:生活并非“非黑即白”
|
发表时间:2023-5-2 15:51
灰度思维:生活并非“非黑即白”千年飞山 发表在 荷韵轻香|散文 华声论坛 https://bbs.voc.com.cn/forum-5-1.html
灰度思维:生活并非“非黑即白”
在《奇葩说》中,有选手说过这样一句话:“不知道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判断对错的时候变成了一种二元对立、非黑即白、非对即错的价值观。” 许多人确是如此,曾经认为世界的善恶、对错不是黑的就是白的,但在经历一些事后才逐渐发现,生活并非“非黑即白”。 因为成年人的世界是复杂而矛盾的,每个人都有自己隐藏的一面。 这个世界参差多彩,黑白瞬息转变。很多事情,并不都是二元对立,在黑色与白色之间,还有一个灰色的过渡地带。而在这个地带里,真假是非、黑白曲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 其实,世界既不黑也不白,而是一道精致的灰。 真正成熟的人,从不将事物进行二元对立,而是懂得做人做事需要学会圆滑和变通,用“灰度思维”去看待和解决问题,从而在人际关系上更能如鱼得水,在生活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 罗翔说:“一个人成熟的标志,是在脑海中同时存在两种对立的观点。” “南非国父”曼德拉是位了不起的人物。其一生坐牢二十七年,为南非黑人的解放奋斗一生,他的存在让南非的黑人享受到了该有的平等权益,但他也受到过非议。 年轻时的曼德拉亲自组织和领导了针对政府的恐怖袭击,有人说他是暴力执政;曼德拉有过三个女人,甚至在娶第三任妻子时,已是83岁高龄,于是又有人说他生活作风不检点。 然而,在思维成熟的人看来:曼德拉自身是一个矛盾体,他有值得称赞的贡献,也有需要质疑之处。 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 曼德拉也是不完美的,但他对南非,对南非人民,乃至对所有黑人的爱,都是不应遭受质疑的。 我们无法将曼德拉比作十全十美的神,正因人性的多元化、立体化,才让他所做的一切看起来更真实。 所以,对待曼德拉最好的态度,是要中肯批判他的过失,同时发自内心认可他的成就。 这种折中不偏颇的思维模式,才是对灰度思维最好的诠释。 所谓灰度思维,就是打破“非黑即白”的固化定律,并在此基础上加以“白黑融合”为主旨的和合思维。 这是要在善与恶、对与错、黑与白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以此来正确反映客观事实的思维模式,也是一种最接近真相的思维模式。 在真实的世界里,不是棱角分明的,也不是非黑即白的,而是圆润的、混沌的、无常的,黑中有白、白中有黑,黑随时可以变成白,白也随时可以变成黑,这就是“灰度”。 生活中,具备灰度思维的人,无一不是厉害的角色! 他们用这种思维去思考问题、看待事物,在未知中把握趋势,在对立中寻求共赢。任正非就是这样一位最懂灰度思维的企业家。 他曾说过:“任何黑的、白的观点都是容易鼓动人心的,而我们恰恰不需要黑的,或白的,我们需要的是灰色的观点,在黑白之间寻求平衡。 他又说: “一个清晰方向,是在混沌中产生的,是从灰度中脱颖而出,方向是随时间与空间而变的,它常常又会变得不清晰。并不是非白即黑、非此即彼”。 他还说:“不要嫉恶如仇,黑白分明……有些想法或存在一些问题很正常,没有人没有问题。” 可见,任正非是真正的“人性大师”,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可谓清澈见底,因此他也赢得了人心,成就了事业。 古往今来,无论从商还是从政,那些成功人士无不深谙灰度之道。 明代大富豪沈万三,年轻时做过一段茶叶生意,在新茶上市时,跟随商队去产地收购。 沈万三家底微薄,无法与财力雄厚的大商行竞争,好茶几乎收购无望。就连与茶农谈妥的茶叶,也被更有实力的商人从中买走。 见此情景,沈万三放弃收购茶叶,将目光放在装茶的竹筐上。 他买下所有竹筐,又以高出市场三倍的价格,转手卖给有需要的茶商,最终赚得满盆满钵。 人生困局就像沈万三的“茶叶困局”,很多问题的答案,也不是非A即B。 换个思路,拓宽眼界,就会发现在A与B之外,还有CDEF等多重可能。 况且,一时的成败也说明不了什么问题,知道凡事没有绝对,遇事不偏激,做事不极端,总能迎来柳暗花明。 所以,灰度思维从另一个方面来解读,实际上是一种难得的韧性。 晚清名臣曾国藩就有这般韧性。他读书打仗都不喜欢急功冒进,总是稳打稳扎,稳中求胜,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地收复一城一地。 正是用这种看似很慢的笨办法,他才做到了许多人做不到的事,达到了很多人达不到的高度。 早年,曾国藩也是性格刚烈,曾被石达开的太平军打得大败,欲跳湖自尽。 幸而被手下救起,才得以重整湘军,在“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中,才有了后来力挽狂澜的机会,最终功成名就。 真正聪明的人,都拥有灰度思维,他们始终坚信:没有永远的成功,也没有致命的失败,只有勇气和毅力,才是战无不胜的武器。 那些杀不死你的东西,终会使你变得更强大,定能让你过得更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