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主题:千年飞山|不与家人争道理
|
发表时间:2024-8-27 08:15
千年飞山|不与家人争道理千年飞山 发表在 荷韵轻香|散文 华声论坛 https://bbs.voc.com.cn/forum-5-1.html
不与家人争道理
文|千年飞山 古人云:“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不难行。” 于是,很多人都认为讲道理很重要、很必要,把道理掰开了讲,揉碎了讲,就能改变别人,换来与别人的和谐相处。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家庭生活中,你会发现:越是讲道理,越是惹麻烦,有的时候还会出现事与愿违、越讲越糟的情况。 那么,怎样才能与家人和谐相处呢? 最高明的办法是:少讲道理,多表达爱! 曾看到过这样一个有趣的情景:一位妻子在家操劳了一天,晚上老公回来,她便开始喋喋不休地抱怨自己一天的辛苦劳累。 老公在单位是一位管理领导,非常善于做思想工作。听到妻子牢骚满腹,他就给妻子讲道理: “我在外面打拼,你在家里操劳,我们俩是分工不同。女同志比较擅长家务,你做这些是应该的。再说了,做家务也是热爱生活的表现,把家收拾好了,我们大家都很开心。” 佩服吧,丈夫说得有理有据、滔滔不绝,但妻子呢?气得翻了个白眼,一整晚上都没理他。 图片 杨绛先生曾说过:“如果你在家带娃不快乐,经常易爆易怒,爱哭,看谁都讨厌,那一定是钱不到位或者是爱不到位,虽然很俗,但事实便是如此。” 说得很有道理,这也是她的人生阅历和生活感悟。 杨绛曾在《我们仨》里讲过一个小故事,颇有深意:“我和钟书曾在出国的轮船上吵过一架,原因只是一个小小的法文读音。 我说他发音不准,带着乡音,他极力反驳,还因为不服气,对我说了很多伤感情的话。我也一样,尽力伤他。 后来,我请同船的一位法国人公断,她说我是对的,他错了。 我虽然赢了,但我一点也开心不起来。” 一家人在一起过日子,难免会有磕磕绊绊,会有摩擦与分歧。 若是一味地讲道理、争对错、论高低,总是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互相责备、相互埋怨,到头来,不过是赢了道理、输了感情,真正得不偿失。 图片 要知道,人和人之间的相处,永远都是相互的,家人也不例外。对家人尊重和爱护,才能成就自己,也成就每一个家人。 所以,好好说话、用心交流,家人之间互相尊重和爱护,彼此关心和理解,才是一个家最好的模样。 在我们身边,很多家庭遇事往往会强讲道理、力争输赢,论证不够的时候还不惜翻旧账以击垮对方。 殊不知,过去的事再次提起只会加深当下的伤疤,家庭矛盾会因此叠加,终有一天,矛盾会压垮整个家。 法国哲学家蒙田说:“一个人能和家人和睦相处,这是人生的重大成就。” 一个人把家庭当作战场,以恶言为枪奋勇“杀敌”的人,并非英雄,而是狗熊,最终注定成为一个失败者。 《平如美棠》一书的作者饶平如说过一段很动人的话:“她没你文化高,她智力不如你,你的逻辑好,你会分析,她不会分析,她讲不出理由。她对你好的时候,你想过没有?你有理,可是你无情。” 图片 更多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是一个事事正确的人,而是一个无条件宠着自己的人。 因此,为了家庭,我们一定要收起自己的胜负欲,把家人的感受置顶。 在理解、接纳的基础上,给予家人安慰,或以实际行动表达关怀,这要胜过无数个“正确”的道理。 也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拥有一个和美温馨的家庭。 老子说: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 世上道理那么多,不争也是其中一种。尤其是在家里,家人之间讲的是感情,而不是大道理。 胡适父亲去世的早,母亲独自辛苦撑起一个家。在胡适读书求学期间,他跟其他同龄人一样会犯错误,而母亲常常在天微亮时就把他叫醒,告诉他昨日犯的错。 即使是母亲的意见有时偏颇,但就算寒天酷暑,母亲总比他起得更早起,从未间断过对他的教导,胡适也从未跟母亲争过任何道理。 胡适曾说过,母亲是他的第一个恩师,给了他做人的训练。 他对母亲从不反驳,对妻子也很能容忍。 图片 1917年秋天,胡适回国,他遵从母命,娶了江东秀为妻。 胡适惧内是出了名的,江东秀说什么他都顺着,既不和她吵,也不和她争。 婚后,家里的财政大权都握在妻子手里,有时胡适买书不得尽兴干脆就赊账。 江冬秀每次帮他还完书钱回来后,就对他一顿抱怨谩骂,但在谩骂声中胡适总是笑着接受,从不跟妻子争执。 平日里,江冬秀酷爱打麻将,经常违反规定在宿舍偷偷打,这对学校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胡适每次发现她偷打麻将,都柔声劝阻,而江冬秀却以自己平时无其他爱好为由,依然在宿舍打麻将。 就这样,发生过几次后,胡适也不再和她争辩了,她爱打便打就是。 后来,他们举家搬到台北,为了不再和江冬秀争论在家打麻将,胡适干脆一掷千金买了两套房,一套全家住,一套专给江冬秀搓麻将。 因为胡适深深明白,家是讲爱的地方,不是说理的地方,跟家人之间相处,没有绝对的是非对错。 图片 人这一辈子,尽量不要和任何人争辩,尤其是自己的父母。 争赢了,伤害父母的感情,自己会感到内疚,甚至背上不孝的罪名;争输了,自己自然也不会高兴,隔阂进一步加深,对大家都没有好处。 所以,孔子告诫我们:“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不与父母论长短、争胜负,是一个人成熟和孝顺的表现。 梁启超在进行维新事业时,跟父亲居住在一起,但他的父亲为人守旧,对礼数极其挑剔。 那时,家里总是有不少客人前来。维新派的各种作风时常惹得父亲很恼火,梁启超曾尝试说服父亲,可几番交谈以后,双方据理力争,谁也说服不了对方。 梁启超无法拒绝客人登门,也不想跟父亲争论,伤害父子感情。 于是,他特意为父亲找到一处单独的居室。家中有客人造访时,不必惊动父亲;没有客人上门,可以安享家庭之乐。 图片 每个人都是如此,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难免会跟父母产生分歧、争执。 而且年纪越长,越发觉得父母墨守成规,沟通便渐渐失去了耐心。 可是,我们却忘了,小时候自己一次次犯错时,都是父母一直在包容和迁就。 他们从未嫌弃过我们的幼稚、愚笨,只是耐心地一遍遍原谅和教导我们。 其实,父母跟子女之间的缘分,像是一场人性的轮回。 小时候,是他们在包容我们,他们老了,就要换我们来包容他们了。 《礼记》中说:“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 学会讨父母开心,理解包容父母,是生为子女最大的孝顺。 所以,跟父母在一起,讲不通的道理就不要讲了,而要学会闭嘴别头头是道。 图片 莫言曾说过:“永远记住,跟父母不争口舌,跟伴侣不争对错,跟亲戚不争贫富,跟小人不争道理。” 人这一辈子,没必要凡事都争个明白、讲个输赢。 特别是家,对一个人的一生最为重要,这是温暖的港湾,而不是争道理的赛场。 我们一定要记得,在和家人相处时,少一些纷争纠缠,多一些忍让尊重,家庭才会和谐融洽,家人也才能长久幸福。 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