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赵奶奶哭嫁 [打印本页]


作者: 陈建中    时间: 2022-12-3 09:10     标题: 赵奶奶哭嫁

 赵奶奶哭嫁
 


  赵奶奶姓什么我不清楚,她是赵爷爷赵饺儿的堂客,年纪差不多和我爷爷一般大,所以我们就喊她赵奶奶。
  赵奶奶和赵爷爷只生了一个女儿,我们喊她赵家(老家土话读“ga”)姨儿。
  上世纪五十年代,赵家姨儿要出嫁了,我是从他家传出的哭声知道的。我问他们为什么天天哭,妈妈告诉我,赵爷爷赵奶奶舍不得赵家姨儿。
  于是我就留神去听他们的哭声。老家盖的都是木板房,本来就不隔音,他们的哭声悠悠长长,穿透力又格外强。慢慢我也听懂了一些。我告诉爹爹妈妈,赵奶奶哭道,没有妹儿来暖脚(脚,老家土话读jio),半夜三更睡不着(着,读zhuo)。赵家姨儿哭道,隔河渡水怎么过,三病两痛谁熬药(药,老家话读yo)。大人们听了说,屁眼大的人也管起大人的事来了,一笑了之。好多年后,我才知道那叫哭嫁。
  我的老家处于汉族、土家族交界处,哭嫁的风俗从何而来难以论证。我隐隐记得赵家的哭嫁哭了很长时间,大概是每晚必哭。由于没有别人,他们家的哭嫁实际上是母女对哭,少数时间哭得有板有眼,大部分时间是喑喑哭诉,几岁的我那里听得明白。
  写到这里,我在网上查了一下,小时候不懂的地方恍然大悟。原来武陵地区的哭嫁是很有讲究的,一般要哭个把月,嫁期越近哭得越起劲。除了母女对哭,还有姐妹和哭,等等。哭词也很讲究,哭爷爷奶奶、哭爹娘、哭女儿、哭兄弟姐妹、哭媒人,一套一套,完全可以申请非物质遗产保护。如女儿对妈妈的哭诉,就有“娘的恩情说不完,一教女儿学煮饭,二教女儿学结麻,三教女儿学背柴,四教女儿学挑花,五教女儿学写字”,“你把女儿养成人,你把女儿白抱了,你把女儿白背了”, 母亲对女儿的哭诉,就有“忽听金鸡一声叫, 好像乱箭穿我心。唢呐吹起娘送女,镏子打起大开门,苦命女儿送上轿,亲生骨肉两离分……”
  赵家姨儿嫁到了沅水上的一个江心小洲-----洋洲的一个农民,那人结结实实憨憨厚厚的。赵家姨儿是怎么出嫁的我一点印象都没有,倒是赵奶奶家哭嫁的情景终身难忘。等到我稍稍懂事,赵家姨儿回娘家时已经拖儿带女了。
  前几天,我和婆婆子说起赵奶奶,婆婆子说,三十多年前她生女儿的时候,赵奶奶每天要来看三四回。老人家高兴得不得了,好像是自己做了太奶奶。我母亲留她吃放了糖和猪油的糯米稀饭(老家坐月子的必备主食),赵奶奶还能吃一大碗。那时,她老人家已经年过七旬,孤身一人过日子,因为赵爷爷已经早她好多年去世了。这不正应了哭嫁词“苦命女儿送上轿,亲生骨肉两分离。” (2011年6月写)

  赵奶奶姓什么我不清楚,她是赵爷爷赵饺儿的堂客,年纪差不多和我爷爷一般大,所以我们就喊她赵奶奶。
  赵奶奶和赵爷爷只生了一个女儿,我们喊她赵家(老家土话读“ga”)姨儿。
  上世纪五十年代,赵家姨儿要出嫁了,我是从他家传出的哭声知道的。我问他们为什么天天哭,妈妈告诉我,赵爷爷赵奶奶舍不得赵家姨儿。
  于是我就留神去听他们的哭声。老家盖的都是木板房,本来就不隔音,他们的哭声悠悠长长,穿透力又格外强。慢慢我也听懂了一些。我告诉爹爹妈妈,赵奶奶哭道,没有妹儿来暖脚(脚,老家土话读jio),半夜三更睡不着(着,读zhuo)。赵家姨儿哭道,隔河渡水怎么过,三病两痛谁熬药(药,老家话读yo)。大人们听了说,屁眼大的人也管起大人的事来了,一笑了之。好多年后,我才知道那叫哭嫁。
  我的老家处于汉族、土家族交界处,哭嫁的风俗从何而来难以论证。我隐隐记得赵家的哭嫁哭了很长时间,大概是每晚必哭。由于没有别人,他们家的哭嫁实际上是母女对哭,少数时间哭得有板有眼,大部分时间是喑喑哭诉,几岁的我那里听得明白。
  写到这里,我在网上查了一下,小时候不懂的地方恍然大悟。原来武陵地区的哭嫁是很有讲究的,一般要哭个把月,嫁期越近哭得越起劲。除了母女对哭,还有姐妹和哭,等等。哭词也很讲究,哭爷爷奶奶、哭爹娘、哭女儿、哭兄弟姐妹、哭媒人,一套一套,完全可以申请非物质遗产保护。如女儿对妈妈的哭诉,就有“娘的恩情说不完,一教女儿学煮饭,二教女儿学结麻,三教女儿学背柴,四教女儿学挑花,五教女儿学写字”,“你把女儿养成人,你把女儿白抱了,你把女儿白背了”, 母亲对女儿的哭诉,就有“忽听金鸡一声叫, 好像乱箭穿我心。唢呐吹起娘送女,镏子打起大开门,苦命女儿送上轿,亲生骨肉两离分……”
  赵家姨儿嫁到了沅水上的一个江心小洲-----洋洲的一个农民,那人结结实实憨憨厚厚的。赵家姨儿是怎么出嫁的我一点印象都没有,倒是赵奶奶家哭嫁的情景终身难忘。等到我稍稍懂事,赵家姨儿回娘家时已经拖儿带女了。
  前几天,我和婆婆子说起赵奶奶,婆婆子说,三十多年前她生女儿的时候,赵奶奶每天要来看三四回。老人家高兴得不得了,好像是自己做了太奶奶。我母亲留她吃放了糖和猪油的糯米稀饭(老家坐月子的必备主食),赵奶奶还能吃一大碗。那时,她老人家已经年过七旬,孤身一人过日子,因为赵爷爷已经早她好多年去世了。这不正应了哭嫁词“苦命女儿送上轿,亲生骨肉两分离。” (2011年6月写)
作者: 阿弥托佛    时间: 2022-12-4 07:32

谢谢分享!
作者: 阿弥托佛    时间: 2022-12-5 07:19

谢谢分享!
作者: 陈建中    时间: 2022-12-8 17:28

谢谢




欢迎光临 华声论坛 (http://bbs.voc.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