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盐铁论》卷44诛秦诗解1大夫:秦并天下力多人朝文学:不务积德务相侵而卒俱亡[原创] [打印本页]


作者: 达性畅情    时间: 2023-2-24 16:44     标题: 《盐铁论》卷44诛秦诗解1大夫:秦并天下力多人朝文学:不务积德务相侵而卒俱亡[原创]

《盐铁论》卷44诛秦诗解1大夫:秦并天下力多人朝文学:不务积德务相侵而卒俱亡

题文诗:

大夫又曰:秦楚燕齐,周之封国.三晋之君,

齐之田氏,诸侯家臣.内守其国,外伐不义,

地广壤进,立号万乘,故为诸侯.西周虽能,

修礼长文,然国翦弱,不能自存,东摄六国,

西畏于秦,身以放迁,宗庙绝祀.赖之于先,

武帝大惠,绍兴其后,封嘉颍川,周子南君,

之号也秦,既并天下,东绝沛水,并灭朝鲜,

南取陆梁,北却胡狄,西略氐羌,立皇帝号,

使四夷朝.舟车所通,足迹所及,靡不毕至.

非服其德,畏其威也.力多则人,朝之力寡,

则朝于人.文学曰禹,舜尧之佐,汤周文王,

夏商之臣.其所以从,八极而朝,海内者非,

以陆梁地,兵革之威.秦楚三晋,号万乘后,

不务积德,而务相侵,构兵争强,而卒俱亡.

虽以进壤,广地如食,荝之充肠,欲其安存,

何可得也?礼让为国,者若江海,流弥久不,

竭其本美.苟为无本,若蒿火暴,怒而无继,

亡可立待,战国是也.周德衰后,列于诸侯,

至今不绝.秦力尽而,灭其族而,安得朝人?

仁义不施,秦所以亡;隆礼重法,国所以王.

【题解】

诛,责罚。诛秦,与贾谊所说的“过秦”意义略同。这个标题是桓宽站在文学的立场来拟定的。秦始皇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以后,以防止匈奴的侵扰,巩固中央政权,修筑万里长城,这是符合人民利益的,是符合历史要求的。文学却指责秦始皇“不务积德而务相侵,构兵争强而卒俱亡”。攻击秦始皇抗击匈奴的政策是“使蒙恬击胡,取河南以为新秦,而亡其故秦,筑长城以守胡,而亡其所守”。以此来转弯抹角地影射汉武帝。大夫则严正指出:“不征备,则暴害不息。”兴兵伐罪,“则长城之内,河、山之外,罕被寇灾。”“初虽劳苦,卒获其庆。”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肯定了汉武帝抗击匈奴的历史功绩。
【原文】
大夫曰:秦楚燕齐,周之封国。三晋之君,齐之田氏(2),诸侯家臣也(3)。内守其国,外伐不义,地广壤进,故立号万乘(4),而为诸侯。宗周修礼长文(5),然国翦弱(6),不能自存,东摄六国(7),西畏于秦,身以放迁,宗庙绝祀(8)。赖先帝大惠,绍兴其后(9),封嘉颍川,号周子男君(10)。秦既并天下,东绝沛水(11),并灭朝鲜,南取陆梁(12),北却胡、狄,西略氐、羌,立帝号,朝四夷。舟车所通,足迹所及,靡不毕至(13)。非服其德,畏其威也。力多则人朝,力寡则朝于人矣(14)。
【注释】
(1)三晋:春秋时,魏、赵、韩三家,本皆仕晋为卿。至战国时,魏文侯斯、赵烈侯籍、韩景侯虔三家分晋,各立为国,是为三晋。当今山西、河南两省及河北省西南部之地。各为战国七雄之一。
(2)齐田氏:指战国时齐国的田常,又叫陈成子,解见《刺权篇》注释。
(3)家臣:春秋时诸侯的臣属。
(4)万乘:指有万辆兵车而言。本是天子称号,战国时,各国皆称王,故亦称为万乘。
(5)宗周,下原有“室”字,今据陈遵默说删订。宗周:西周。修礼长文:讲究礼义,提倡文德。
(6)翦弱:削弱。翦同“剪”。
(7)摄:同“慑”,恐惧,害怕。
(8)绝祀:宗庙里断了香火,指国家灭亡。
(9)绍兴其后:使(周)的后代又振兴起来。
(10)嘉:指周的后代姬嘉。颍川:地名,在今河南省禹县。“封嘉颍川,号周子男君”,指汉武帝封周的后代嘉于颖川,领地三十里,号“周子男君”的事,《史记》称“周子南君”。“男”、“南”古通。
(11)沛水:历来说法不一。有说沛水即浿水的,而浿水则为今朝鲜的大同江(王启元说)。又
有说沛水与浿水是二水而不是一水的。说浿水即大同江,在平壤城北。而沛水则在清奉天府辽阳州,汉辽东郡治(王佩铮说)。又有说沛水即浿水,而浿水则指鸭绿江,其后大同江、临津江亦有浿水之名(郭沫若说)。未知孰是。
(12)陆梁:秦时对今两广地区的称呼。
(13)靡:没有。
(14)二语见《韩非子·显学篇》。
【译文】

大夫说:秦、楚、燕、齐,都是周天子封的诸侯国。魏、赵、韩国的君主和齐国的田氏,原来都是诸侯国的臣子。由于他们对内能很好地治理国家,对外讨伐不义,领土不断扩大,所以称为万乘,成为诸侯。西周讲究礼义,提倡仁德,然而国家削弱,以至不能存在下去,东面害怕六国,西面畏惧秦国,最后君主被放逐,国家遭到灭亡。后来承蒙武帝的恩惠,才使周的后代又兴盛起来,封姬嘉于颍川,号为“周子男君”。秦统一天下后,向东横渡沛水,并灭了朝鲜,南边攻取了陆梁地区,北方击退了胡、狄的进犯,西边征服了氐族和羌族,立了皇帝的称号,使四方的民族都来朝贡。凡是车船所能通过、人所能走到的地方,人们没有不来归附的。这并不是人们信服秦朝的什么德政,而是害怕它的武力。所以力量强,别人就会来朝拜,力量弱,就得去朝拜别人。
【原文】
文学曰:禹、舜、尧之佐也,汤、文、夏、商之臣也。其所以从八极而
朝海内者,非以陆梁之地、兵革之威也。秦、楚、三晋号万乘,不务积德而
务相侵,构兵争强而卒俱亡①。虽以进壤广地,如食荝之充肠也②,欲其安
存,何可得也?夫礼让为国者若江、海③,流弥久不竭,其本美也④。苟为
无本,若蒿火暴怒而无继⑤,其亡可立而待,战国是也。周德衰,然后列于
诸侯,至今不绝。秦力尽而灭其族,安得朝人也?
【注释】
①构兵:两国交战。《孟子·告子篇下》:“吾闻秦、楚构兵。”即此文所本。
②荝(ce):植物名,即今中药中的附子,多吃了就会中毒。
③礼让为国:用礼让来治理国家,语本《论语·里仁篇》。原文云:“子曰:‘能以礼让为国
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④“美”疑当作“羡”。羡:富饶,充足的意思。
⑤蒿:一种野草。暴怒:形容火势旺盛一时。无继:无以为继,犹言不能持久。
【译文】
文学说:禹、舜是尧的助手,成汤、周文王是夏朝、商朝的臣子。他们之所以能使八方都顺从,使四海之内都来向他们朝拜,并不是依靠疆土广大和军队的威力。秦、楚和魏、赵、韩各自称王后,不是施行仁政而是互相侵犯,大动干戈,互相争强,最后都遭到灭亡。虽然它们扩大了国土,但好像人吃了毒药一样,要使国家长期存在下去,又怎么可能呢?用礼让来治理国家就像滔滔的江海之水一样,源远流长,永远不会枯竭,这是因为江海的水源充足啊!如果不以礼让来治国,就好像蒿草着火,很快就会草尽火灭,国家的灭亡很快就到来。战国时期的国家就是这样的。周朝用德政治理国家,虽然衰落了,但周的后代还处于诸侯之列,至今没有断绝。秦朝用暴力治理国家,不但亡了国,连子孙都死光了,还怎么谈得上去朝拜别人呢?
作者: 阿弥托佛    时间: 2023-2-28 07:16

谢谢分享!
作者: 阿弥托佛    时间: 2023-2-28 07:16

谢谢分享!




欢迎光临 华声论坛 (http://bbs.voc.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