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4735.地球相对“脆弱”的区间[原创] [打印本页]


作者: 王东镇    时间: 2023-4-29 23:58     标题: 4735.地球相对“脆弱”的区间[原创]

4735.地球相对“脆弱”的区间
2023.4.29
地球有两个相对“脆弱”的区间:一个是地壳;一个是深层地震的频发区间,大概位于地下600-700千米左右的位置。
地壳我们比较熟悉了,厚度只有几十千米,地震频发,地质钻探也有十几千米了,属于非金属化合物富集的区间。深层地震频发区间的物质成分我们还一无所知,初步分析可能是第四周期元素形成的P区间,也是非金属矿物相对富集的区间。
金属矿物的延展性和牢固度相对较好,断裂的可能性不是很高,产生地震的可能性相对较低。非金属矿物恰恰相反,所以我猜想深层地震的发生区间很可能也是非金属矿物的富集区间。
分析《元素周期表》,金属元素都是架构相对有“缺陷”的元素,而非金属元素都是架构相对“完善”的元素,最完善的0族元素全部是气体元素。可见核外电子构型不完善,导电和“金属”性能越好!
将所有化学元素的熔点标注在《元素周期表》,我们会发现S区间元素是熔点从低到高的第一个过渡区间;d区间是熔点相对较高的区间;ds区间是熔点从高到低的过渡区间;p区间全部是熔点相对较低元素的形成区间;最后一个0族元素全部是气体元素。可见化学元素的物理化学属性与其结构的是否完善密切相关。问题是p区间可能处于熔融状态,地震何以发生?需要低温环境。
不同化学元素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我猜想是重力环境,因为0重力环境的外太空只有氢元素和氦元素,也就是宇宙射线的物质成分,而它们是所有化学元素的基本架构。也就是说:所有重力环境都要有氢元素和氦元素形成,才有高端核素的形成。
分析所有高端核素的内部结构,几乎全部是“重氢”和“氦4”架构,并无“轻氢”,也就是纯质子的身影!并且有“超重氢”,也就是“氚”架构递增趋势!“氦3”架构是“罕见”架构。“轻氢”哪里去了?是不再形成,还是只有化合物一种出路?后者的可能性显然高于前者,“轻氢”堆积和向油气资源的转化成为可能,并且为高质量元素“上浮”到地壳提供了可能。
如果所有化学元素的形成都与重力环境密切相关,每一种化学元素的形成都可能形成一定厚度的“同心圆”,相互转化,高熔点元素成为压力容器,星球出现层次结构,深层元素是如何达到地壳中的,成为未解之谜。
“火山通道”?还是“磁轴通道”?都是猜想!有待深入研究。
核聚变是吸热反应,始于氢元素的形成,产生强对流运动,是星球内部压力和板块运动的推手,也是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破坏不同元素形成区间的界限,星际正负电荷的交流和分配是重要环节。源源不断的正负电荷来自何方也是未解之谜,属于宇宙范围物质形成和形态转化研究范围,目前连皮毛都没有涉及!这里只能提出问题,不知道外星人有无见解?
如果深层地震发生的区域不仅是非金属化合物相对集中的区域,也是氢元素集中形成的降温区域,强对流运动发生的区域,就有可能成为深层地震的发生区域。这里还是猜想!
作者: 阿弥托佛    时间: 2023-5-1 05:04

谢谢分享!




欢迎光临 华声论坛 (http://bbs.voc.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