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王充《论衡》卷1逢遇篇诗解1处尊居显其未必贤但遇时也位卑在下其未必愚但不遇也[原创]
[打印本页]
作者:
达性畅情
时间:
2023-6-27 16:08
标题:
王充《论衡》卷1逢遇篇诗解1处尊居显其未必贤但遇时也位卑在下其未必愚但不遇也[原创]
王充《论衡》卷1逢遇篇诗解1处尊居显其未必贤但遇时也位卑在下其未必愚但不遇也
题文诗:
操行者有,常贤仕宦,无常遇也.贤否才也;
遇否时也;才高行洁,不可保以,其必尊贵;
能薄操浊,不可保以,其必卑贱.其或高才,
洁行不遇,退在下流;薄能浊操,遇在众上;
世各自有,以取士也,士亦各自,得以进也.
进在遇也,退在不遇.处尊居显,其未必贤,
但遇时也;位卑在下,其未必愚,但不遇也.
故遇或抱,洿行而尊,于桀之朝;不遇或持,
洁节而卑,于尧之廷.所以遇不,遇非一也:
或时贤而,辅恶抑或,以大才屈,从于小才;
或俱大才,道有清浊;或无道德,而以技合;
或无技能,而以色幸.伍员帛喜,俱事夫差,
帛喜尊重,伍员诛死,此异操而,同主也或,
操同主异,亦或有遇,不遇伊尹,箕子是也.
伊箕才俱,伊尹为相,箕子为奴,伊遇成汤,
箕遇商纣.夫以贤事,贤君君欲,为治臣以,
贤才辅之,趋舍偶合,其遇固宜.贤事恶君,
而君不欲,为治臣以,忠行佐之,操志乖忤,
不遇固宜.或以贤圣,之臣遭欲,为治之君,
终有不遇,孔子孟轲,是也孔子,绝粮陈蔡,
孟轲困于,齐梁其亦,非时君主,不用善也,
才下智浅,不用大才.能御骥騄,者必王良;
能臣禹稷,皋陶也者,必尧舜也.御百里之,
手而以调,千里之足,必有摧衡,折轭之患;
有接具臣,之才以御,大臣之知,必有闭心,
塞意之变.至言弃捐,圣贤距逆,非憎圣贤,
不甘至言.圣贤务高,至言难行.以大才干,
小才小才,不能之受,不遇固宜.贤难遇时.
【原文】
1·1操行有常贤,仕宦无常遇(1)。贤不贤,才也(2);遇不遇,时也;才高行洁,不可保以必尊贵;能薄操浊(3),不可保以必卑贱。或高才洁行(4),不遇,退在下流(5);薄能浊操,遇,在众上;世各自有以取士(6),士亦各自得以进(7)。进在遇,退在不遇。处尊居显,未必贤,遇也;位卑在下,未必愚,不遇也。故遇,或抱洿行(8),尊于桀之朝(9);不遇,或持洁节,卑于尧之廷(10)。所以遇不遇非一也:或时贤而辅恶(11);或以大才从于小才;或俱大才,道有清浊;或无道德,而以技合;或无技能,而以色幸。
【注释】
(1)仕宦:做官。遇:遇合,遇到赏识。
(2)才:才能。这里指才能和操行。
(3)薄:微,少。浊:浑浊。这里指操行恶劣。
(4)或:有的人。
(5)退:疑衍文。“不遇,在下流”与下文“遇,在众上”对文,可证。下流:地位低下。
(6)士:这里泛指封建社会的读书人。
(7)进:升。指当官或被重用。
(8)抱:持有。洿(屋):同“污”。
(9)桀(ji6杰):夏朝最后一个君主。名履癸。传说残暴荒淫。后被商汤击败,出奔南方而死。
(10)尧:传说中陶唐氏部落酋长,炎黄联盟首领。名放勋,史称唐尧。
(11)贤:这里指贤臣。恶:这里指残暴君主。
【译文】
操行,有一贯优良的;而做官,却没有总是被赏识和重用的。人品好不好,是才能和操行问题;而被不被重用,是时运问题。才能高超操行高尚,不可能保证一定就会尊贵;才能低下操行恶劣,也不可能就必定要卑贱。有人才能超群,操行高尚,不被赏识,居于低下的地位;而有人才能低下,操行恶劣,却被重用,地位在众人之上。不同时代各自有用来选拔“士”的标准,而“士”也各有猎取功名的途径。升迁在于受到赏识,落第在于不受赏识。处于尊贵显赫地位,未必贤能,只不过受到重用;地位卑贱低下,未必愚笨,只不过不被赏识。所以只要被赏识,操行恶劣的,也会在夏桀的朝廷上受到尊重;不被赏识,虽有高尚节操,在尧的朝廷上也会位处卑贱。因此,被赏识重用还是遭厌恶斥退,原因是各种各样的:有的是贤臣却辅佐了暴君;有的是臣子才大却要服从于才小的君主;有的是臣与君都有大才,而道德却有清浊高低之分;有的是虽没有道德,却以一技之长投合了君意;有的是连一技之长都没有,而是仗着姿色受到宠爱。
【原文】
1·2伍员、帛喜(1),俱事夫差(2),帛喜尊重,伍员诛死(3),此异操而同主也。或操同而主异,亦有遇不遇,伊尹、箕子是也(4)。伊尹、箕子才俱也,伊尹为相,箕子为奴,伊尹遇成汤(5),箕子遇商纣也(6)。夫以贤事贤君,君欲为治,臣以贤才辅之,趋舍偶合,其遇固宜(7)。以贤事恶君,君不欲为治,臣以忠行佐之,操志乖忤(8),不遇固宜。
【注释】
(1)伍员(yun云):伍子胥(?~公元前484年),春秋末楚国人,因父兄被楚平王杀害逃往吴国而为吴国大夫。曾率吴兵攻破楚都,将楚平王尸体挖出来鞭笞三百。吴王夫差打败越国后,越王求和,伍子胥进谏不从。夫差相信帛喜谗言,逼迫他自杀。帛喜(pi匹):即伯嚭,春秋末楚国人,吴国太宰。吴王打败越国,越王使人行贿帛喜,帛喜向吴王进谗言,求和成。后来越灭吴,帛喜以不忠被杀。
(2)夫差:春秋末吴国君主,越灭吴后自杀。公元前495~前473年在位。
(3)以上参见《史记·伍子胥列传》。
(4)伊尹:商初大臣。名伊,尹是官名。一说名挚。传说是商汤王妻子有莘氏女的陪嫁奴隶。汤用为“小臣”,后任以国政,辅助汤王灭夏,被尊为阿衡(宰相)。箕子:名胥余,商代贵族,官太师,封于箕地,称为“箕子”。因规劝纣王,纣王不听,装疯为奴,后被囚禁。参见《史记·殷本纪》、《史记·宋微子世家》。
(5)成汤:卜辞作“唐”。又称“汤”、“成唐”,原名履天乙,卜辞作太乙,高祖乙。子姓。商朝的开国君主。
(6)纣:名辛,商朝最后一个君主。曾东征东夷,得到大批俘虏。后生活腐化,实行暴政,杀死比干、梅伯,囚禁周文王。周武王会合西南各族攻商,在牧野(今河南省淇县西南)之战中,因“前徒倒戈”,他兵败自焚。历代视其为暴君,故称为“纣”(残暴的意思)。
(7)固:本来。宜:应当。
(8)乖:违背,不和。忤(w*五):抵触。
【译文】
伍员、帛喜一起事奉夫差,帛喜受到尊重,而伍员却被处死,这就是不同操行的人事奉同一个君主。有的才能操行都相同,却因事奉的君主各异,有被赏识重用的,有遭厌恶斥退的,伊尹和箕子就是这样。伊尹和箕子才能相同,伊尹做了国相,箕子却沦为奴隶,这是因为伊尹遇到的是成唐,而箕子却碰上了商纣。贤臣事奉贤君,君主想把国家治理好,贤臣以自己超群的才智辅佐他,由于追求和厌弃恰好一致,他们受到赏识重用理所当然。贤臣事奉恶君,君主不想把国家治理好,贤臣虽尽心竭力去辅助他,终因操行和志向相反,不受赏识重用也理所当然。
【原文】
1·3或以贤圣之臣,遭欲为治之君,而终有不遇,孔子、孟轲是也(1)。孔子绝粮陈、蔡(2),孟轲困于齐、梁(3),非时君主不用善也,才下知浅(4),不能用大才也。夫能御骥騄者(5),必王良也(6);能臣禹、稷、皋陶者(7),必尧、舜也。御百里之手,而以调千里之足(8),必有摧衡折轭之患(9);有接具臣之才(10),而以御大臣之知,必有闭心塞意之变(11)。故至言弃捐(12),圣贤距逆(13),非憎圣贤,不甘至言也(14)。圣贤务高,至言难行也。夫以大才干小才(15),小才不能受,不遇固宜。
【注释】
(1)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u邹)邑(今山东省曲阜县东南)人。是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者。祖上是宋国贵族。小时候,家“贫且贱”,长大后,做过“委吏”(司会计)和“乘田”(管畜牧)等事。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聚徒讲学,从事政治活动。五十岁时,由鲁国中都宰升任司寇,摄行相事。后周游宋、卫、陈、蔡、齐、楚等国,始终不被重用。晚年致力教育,整理《诗经》、《尚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的《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自汉朝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来我国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一直把他尊为圣人。其主要言论收集在《论语》一书中。孟轲(约公元前372~前289年):字子舆。邹(今山东省邹县东南)人。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受业于子思的门人。历游齐、宋、滕、魏等国,一度任齐宣王客卿。因主张不被采用,退而与学生万章等著书立说。其学说对宋代儒家有很大影响。被认为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有“亚圣”之称。其主要言论见于《孟子》一书。
(2)陈:春秋时的小国,在今河南淮阳一带。蔡:春秋时的小国,在今河南新蔡一带。绝粮陈蔡:公元前489年孔子从陈国到蔡国去,途中被当地人包围,七天没有吃上一顿饱饭。事参见《荀子·宥坐》、《论语·卫灵公》。
(3)齐:指齐国,在今山东北部。梁:指大梁(在今河南开封),魏国的都城,因此魏国也称为“梁”。困于齐梁:指孟子在齐魏两国进行游说,遭到拒绝。事参见《孟子·公孙丑下》、《孟子·梁惠王上》。
(4)知(智):通“智”。
(5)骥(ji计):千里马。騄:騄耳,马名,周穆王八骏之一。按《穆天子传》及《列子·周穆王》皆作“绿耳”,当为绿色马。
(6)王良:春秋后期晋国有名的驾御车马的能手。
(7)臣:以。。为臣。禹:夏后氏部落领袖,姒姓,历史上称“禹”、“大禹”、“夏禹”、“戎禹”。奉舜命治水有功,被舜选为继承人,舜死后担任部落联盟领袖。稷(ji计):又称“后稷”,姬姓,名弃,周朝的始祖。善种各种粮食作物,曾在尧、舜时代做农官,教民耕种。皋陶(gaotao高姚):一作咎繇,偃姓,传说中东夷族的首领。又传说是尧的贤臣,舜时掌管刑罚。
(8)调:调理。这里是驾御的意思。足:这里指马。
(9)衡:车辕头上的横木。轭(e饿):马具,形状略作人字形,驾车时套在马的颈部。
(10)接:接纳。这里是使用的意思。具:聊备其数。具臣:备位充数之臣。
(11)闭心塞意:使心意受到堵塞。变:变化,改变。
(12)至言:深切中肯的言论。
(13)距:通“拒”,拒绝。逆:违背,排斥。
(14)甘:乐意。
(15)干(gan甘):求。
【译文】
有的作为具有很高智慧和道德的臣子,也遇上想把国家治理好的君主,然而终有不受赏识重用的,孔子、孟轲就是这样。孔子在陈国与蔡国途中没有粮食,孟轲在齐国和魏国陷入困境,这并非当时君主不肯任用好人,而是他们才智浅陋,没有能力使用大才。能够驾御千里马的,一定是王良;能够任用禹、稷、皋陶为臣的,必定是尧、舜。只能驾御日跑百里马的人,而要他去驾御千里马,必定有毁坏衡木折断轭木的危险;只有使用备位充数臣子的才能,却用他去驾御有大臣才智的人,就必然会有才智受压抑的不正常现象。所以,抛弃高明中肯的意见,圣贤遭到拒绝和排斥,并非是憎恶圣贤,不愿听高明中肯的意见,而是圣贤追求的理想太高,深切高明的意见实行起来很困难。才能大的去求才能小的任用他,才能小的不可能接受,因此不受赏识重用理所当然。
作者:
阿弥托佛
时间:
2023-6-29 07:31
谢谢分享!
作者:
阿弥托佛
时间:
2023-6-29 07:31
谢谢分享!
欢迎光临 华声论坛 (http://bbs.voc.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