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推荐]保持自律,改变形象,认真对待自己 [打印本页]


作者: LS李树身    时间: 2024-3-8 13:21     标题: [推荐]保持自律,改变形象,认真对待自己

不知道一年365天里究竟有多少个节日,昨天网络上刚过了“女生节”,今天又来了“三八妇女节”。笔者从来都是女权支持者,但也主张切勿支持过了头而形成“女尊男卑”,认为应当遵循“顺其自然”这一规律为好。

有鉴于此,本“人民+体验官”今天推广人民日报官方微博文化产品《把握自己,从做好这六件事开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截图:来源“人民+体验官”推广平台



笔者认为,人民微博倡导“保持自律,改变形象”这个理念的前提条件,是必须“把握自己”,用行动去“认真对待自己”才会“终能收获生活的礼物”。这样的阐述,层次分明,逻辑思维缜密,也就是说唯如此才能让思维的四要素“论点 、结论、理由、行动”得到完美的统一。

如果认同上述理念,那么就须要从代代相传的良好教育入手,为子孙指明生存方向,即洁身自好,莫入邪途。因而我们就不得不承认,虽然天下父母对孩子爱的态度是一样的,但在体现这种爱的“能力”上,不同父母之间却是有着巨大差别的。

有位作家曾在撰文中这样写道:“贫穷真正的内涵,是父母永远无法给孩子,他们自己也没有的东西,除了车子、房子,更有思维、认知与格局。”对照现实生活,这段话便会让人们对教育有了深刻的领悟:家教相当重要。

为什么有古训说“结对一门亲,兴旺三代人;娶错一门亲,败坏九代根”?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一个男人不小心取错了老婆,其结局将会毁掉三代人甚至更多——上毁父母,中毁自己,下毁孩子。

一个女人是怎样对待公婆、父母和丈夫的,她就会以榜样的力量去决定上一代人的幸福或不幸,以及决定下一代人自幼便形成的人生观念和处世方式。这方面的正反范例,枚不胜举。

大明王朝皇帝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父母是文盲,所以按子女次序给他取名“朱重八”。朱重八没上过学也算小文盲。少年时他家破人亡 ,情非得已 ,他入皇觉寺剃发为僧成为了一个四处讨饭的游方和尚 ,直至他25岁时投奔农民起义军后才改名为朱元璋 。当时有谁能料到,15年后他竟然成为了中国历史上起点最低的开国皇帝明太祖。

朱元璋能当上大明王朝开国皇帝并治国有方,很快便让明朝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强盛大国。这与她娶了貌丑却贤能的马氏为妻辅助他治国兴邦,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马皇后名秀英,安徽宿州人。她是仁慈、善良、俭朴、爱民的一代贤后,堪称“母仪天下”的表率;她敢于在明太祖施行暴政时进行诤谏,保全了许多忠臣良将的性命;她善待后宫嫔妃,不为娘家谋私利,开创了明朝后宫和外戚不干政的风气。

史载,在皇觉寺当和尚的朱元璋参加了郭子兴领导的起义军红巾军,由于他有勇有谋连立无数战功,得到了义军首领郭子兴的信任与重用,便将义女马氏许配给朱元璋为妻。

郭子兴的性情暴躁,气度狭小,在别人挑拨下把朱元璋关了起来,不给饮食。马氏便偷出刚出炉的热饼,揣在怀里给朱元璋送去,以至烫伤了胸脯。在朱元璋领兵征战的年代,她还亲手为将士缝衣做鞋。

一次,与朱元璋敌对的陈友谅大兵临城,不少官员百姓准备逃难。在人心慌乱的紧急时刻,马皇后镇定如常地“尽发宫中金帛犒士”,从而稳定了军心,为朱元璋获得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而与朱元璋相反,史上有娶错一门亲而祸国殃民、直至亡国的典型范例之一,有源自中国古典文献和民间传说的故事“商纣王与苏妲己”这个典故为证。

苏妲己是冀州侯苏护的女儿,以其美貌和才艺著称。在商朝末年商纣王发动对“有苏氏部落”的战争,最终征服了有苏氏,最终有苏氏为了求和,献出了美女苏妲己,以及许多牛羊、马匹和物资臣伏。

苏妲己入宫后,因其美色和才艺而深受商纣王的万般宠爱。根据史料记载,商纣王对苏妲己有求必应。比如,苏妲己具有强烈影响力和诱惑力,她怂恿商纣王实施了许多暴政和酷刑(如“炮烙”之刑等)。苏妲己的这些行为加剧了商朝的衰落,最终导致了商朝的快速灭亡。

话归本文主题“保持自律,改变形象”,“把握自己”并用行动去“认真对待自己”,不得不说由于环境和所在阶层的隐形影响,有些人的人生很早就像一个慢慢闭合的圆环,在悄无声息中慢慢地被锁死。

也许这些人的上一辈没读过多少书,早早就赚钱养家了。因此,他们便会自然而然地认为,让孩子走自己的老路也一样地饿不死。就像有的父母不会和子女谈论未来将会是何趋势,不谈论人生发展,最多只会谈些明天去哪座山挖灵芝,挖到的灵芝大概能卖个什么价钱这类俗气的内容;如果收获好,可能还会聊一聊多买点好吃的带回来......

类似的上述群体,几乎不会考虑与他们“自身生活”以外的所有事情,包括他们的未来和时代的演进。当然这并不完全是因为他们“懒”,而是由他们的“认知天花板”所决定或局限的。而这个“天花板”也极有可能成为他们下一代的认知上限。

面对这样的“上限”,下一代人要么花费巨大的试错成本去实现突破;要么他们根本就没想过要突破,而是会照父母的教育再复制给他们的下一代。这种“天花板”便周而复始地在厚重的“闭环”中转圈,不再革故鼎新。

【注】本文资料来自网络,如有误论,请持“君子和而不同”或“姑妄说之,姑妄听之”姿态,不必“杠精”。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作者: 阿弥托佛    时间: 2024-3-9 07:32

谢谢分享!
作者: 阿弥托佛    时间: 2024-3-9 07:32

谢谢分享!
作者: 阿弥托佛    时间: 2024-3-10 10:54

谢谢分享!
作者: 阿弥托佛    时间: 2024-3-23 09:12

谢谢分享!




欢迎光临 华声论坛 (http://bbs.voc.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