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纵向而非横排——旧话要重提廿九 [打印本页]


作者: 磁之场    时间: 2024-7-22 09:54     标题: 纵向而非横排——旧话要重提廿九

纵向而非横排——旧话要重提廿九

前言
“旧话”。笔者于2020、2021、2022学年对这类问题提出质疑,现2023学年。
“要重提”。本文是新书《又见浪花》(暂定名)“浪花”系列中的另一篇。
“廿九”。上一篇为《题目篇名之辨——旧话要重提廿八》。

标点差错(4—0.4)
本文所议的是,多重承接(连贯)复句中第一层分句之间使用分号之瑕,从三年级下册至四年级下册,共4例。

例1.先分组讨论,小组提出推荐的地点;再全班交流,各小组把推荐的理由说清楚;然后投票选出最值得去玩的一两个地方。(2018—2023学年三年级下册11页)

浅析
句中分号似用错了。

按《标点符号用法》(简称《用法》)所述,分号用在复句内部并列关系的分句之间,或用在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中第一层分句之间,又或用在分项列举的各项之间。愚以为,分号不可用在非并列关系的多重承接复句的第一层分句之间。因为分号点断的是横的排列之句,而承接复句则是纵向发展之句;虽然承接关系也是“非并列关系”,但它却是其中的另类。
非并列关系中横排之句,一般而言,第一层分句位置互换而基本意思不变;承接关系的纵向之句,第一层分句位置若互换则整句语意紊乱。
并列关系、分项列举是明显的横的排列,其他的除承接关系外的非并列关系呢?试以《用法》“4.6.3.2”中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的示例说事(依次为选择、转折、因果、递进关系):

示例1.人还没看见,已经先听见歌声了;或者人已经转过山头望不见了,歌声还余音袅袅。
分号前后换位:人已经转过山头望不见了,歌声还余音袅袅;或者人还没看见,已经先听见歌声了。

示例2.尽管人民革命的力量在开始时总是弱小的,所以总是受压的;但是由于革命的力量代表历史发展的方向,因此本质上又是不可战胜的。
分号前后换位:由于革命的力量代表历史发展的方向,因此本质上又是不可战胜的;尽管人民革命的力量在开始时总是弱小的,总是受压的。

示例3.不管一个人如何伟大,也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因此,个人的见解总难免带有某种局限性。
分号前后换位:个人的见解总难免带有某种局限性;因为不管一个人如何伟大,也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

示例4.昨天夜里下了一场雨,以为可以凉快些;谁知没有凉快下来,反而更热了。
分号前后换位:谁知没有凉快下来,反而更热了;昨天夜里下了一场雨,以为可以凉快些。

可见,上述4例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也是横排之句——第一层分句位置互换后大意不变。
课文“例1”则是多重承接复句,其第一层分号前后不可换位:

例1(原句).先分组讨论,小组提出推荐的地点;再全班交流,各小组把推荐的理由说清楚;然后投票选出最值得去玩的一两个地方。
分号前后换位:先投票选出最值得去玩的一两个地方;再全班交流,各小组把推荐的理由说清楚;然后分组讨论,小组提出推荐的地点。

可见,换则乱;也可见,多重承接复句与非并列关系的多重的选择、转折、因果、递进的复句都不一样。
承接关系,体现时间上的连续性,前后分明,相继进行,鱼贯而入:分句之间是“先事——后事”关系。例1这个多重承接复句用了表示时间的词语标明行为的次序,“先……,再……,然后……”(本文所议多重承接复句均采用有单用或多用的时间词语的句子)。用分号点断纵向之句,会使人误以为它是横排之句——可改用逗号点断。
教材中错用分号的还有3例(例2—例4)——它们的分号均可改为逗号。

例2.他把树皮、麻头、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三下37页)
例3.让我们开展一次活动。先了解本班同学的视力情况;然后分小组对班里同学的视力情况和影响视力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交流如何保护视力;最后,全班讨论怎样才能保护好视力,提出保护视力的建议。(四上43页)
例4.落步之前,它总要先把脚掌往上抬抬,再合上掌蹼,就像收起张开的扇面一样;然后摆一会儿这个姿势,再不慌不忙地把脚掌放在地上。(四下57页)

同在这两个年级,多重承接复句的第一层分句之间用逗号点断之范例就是错例的5倍以上。仅举例二(前者双用时间词语“先……,然后……”,后者单用“再……”):

自由组成小组,先商量一下,打算了解哪些传统节日,怎么了解,用什么方式记录,然后各自开展活动。(三下36页)
譬如吃了一口饭,倘若水盆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不迫的大踏步走向前去,饮一口水,再大踏步走去吃泥、吃草。(四下55页)

作者: 阿弥托佛    时间: 2024-7-22 13:55

谢谢分享!
作者: 阿弥托佛    时间: 2024-7-22 13:55

谢谢分享!




欢迎光临 华声论坛 (http://bbs.voc.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