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帖  新投票  回帖  关闭侧栏
25702个阅读者,7条回复 | 打印 | 订阅 | 收藏
隐身或者不在线

发表时间:2023-10-30 23:10

4783.不同物质形态偏电荷光子的相对过剩[原创]



王东镇 发表在 科学探索 华声论坛 https://bbs.voc.com.cn/forum-148-1.html

4783.不同物质形态偏电荷光子的相对过剩
2023.10.30
分析《元素周期表》,正反物质形态的差别仅仅是核外电子的性质不同:正物质化学元素的核外电子是负电子;反物质化学元素的核外电子是正电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正负偏电荷光子的存在,及其向正反光子和“巨光子”的转化。
我们知道电池有两极,电荷有正负,才有光子形成。而光子的形成说明电线里流动的一定是正负两种电子,才能形成光子。任何不畅,都会形成电阻,这是影响超导的秘密。
设:正负偏电荷光子的形成数量是相同的,质子的形成必定产生一个偏电荷光子的相对过剩。正物质形态过剩的是偏负电荷光子;反物质形态过剩的是偏正电荷光子。而“满则溢”,正物质星球向外辐射的主要是偏负电荷光子,反物质星球向外辐射的主要是偏正电荷光子,正负电荷对偶聚集的客观规律会使两种偏电荷光子自发的转化为正反光子。两种偏电荷光子运动过程中形成的化学元素,也会是正反两种宇宙射线:正物质宇宙射线向正物质星球汇聚;反物质宇宙射线向反物质星球汇聚。这是“同电相聚”客观规律形成的。这种汇聚形成星际物质交流。而不同物质星球正负电荷的相对汇聚必定产生正负电荷的交流和星际磁场,产生光子和能量(本质上是一回事)。所以,电子、光子、星球、星系的形成和星际物质能量的交流均源自“同电相聚”和“正负电荷对偶聚集”客观规律。电磁作用力也源自上述客观规律。所谓“基本物理作用力”,不过是正负电荷的基本物理属性。
至于不同物质星球辐射相反物质宇宙射线是“满则溢”,还是相互排斥形成的?我不是十分清楚。迄今为止未见两种物质形态结合的原子形态和分子形态、星球形态,说明相互排斥是可能存在的。系统内星球椭圆形轨道的存在是相互吸引与相互排斥共同形成的(所谓远吸引、近排斥作用力,也有教科书称为“核力”),电磁作用力产生的相互吸引与相互排斥则比较明确。潮汐不仅来自吸引力,也来自排斥力。所谓“强作用力”,可能是“同电相聚”作用力与“电磁作用力”共同形成的;所谓“弱作用力”,可能是临界物质形态向确定物质形态的转化。证明:只有中子转化为质子,没有质子转化为中子,中子星是不可能存在的。




----------------------------------------------
明明白白做人,正大光明做人,问心无愧做人。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3-10-31 04:38




----------------------------------------------

佑天佑地佑人 送福送禄送寿
看经典美图到三晋!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3-10-31 04:38




----------------------------------------------

佑天佑地佑人 送福送禄送寿
看经典美图到三晋!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3-10-31 04:40




----------------------------------------------

佑天佑地佑人 送福送禄送寿
看经典美图到三晋!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3-10-31 04:41




----------------------------------------------

佑天佑地佑人 送福送禄送寿
看经典美图到三晋!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3-10-31 04:43
谢谢分享!




----------------------------------------------

佑天佑地佑人 送福送禄送寿
看经典美图到三晋!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4-1-23 04:29
谢谢分享!




----------------------------------------------

佑天佑地佑人 送福送禄送寿
看经典美图到三晋!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4-5-7 06:57
谢谢分享!




----------------------------------------------

佑天佑地佑人 送福送禄送寿
看经典美图到三晋!



发新帖 新投票
 回帖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快速回复主题
你的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只要30秒)


使用个人签名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贴文发布前,请确认贴文内容完全由您个人创作或您得到了版权所有者的授权。版权声明
   



Processed in 0.023881 s, 8 q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