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主题:骗子“下沉”进村,不能怪乡村老人容易上当
|
发表时间:2023-11-13 09:40
骗子“下沉”进村,不能怪乡村老人容易上当20110322 发表在 辣眼时评 华声论坛 https://bbs.voc.com.cn/forum-76-1.html 骗子也开始“下沉”了,他们瞄准了乡村。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如今骗子开始进入乡村进行诈骗,推销售卖假冒伪劣产品、骗取钱财。他们利用小恩小惠骗取村民信任,再谎称某个产品要交“押金”然后卷款潜逃。不少老人上当受骗、损失不菲。 和当前高发于城市、多运用技术手段的诈骗不同。这些下乡的诈骗骗术其实颇为拙劣,但这些在城市里找不到“市场”的骗术,在乡村却非常奏效。原因就在于这类案件主要发生在交通不便、距离县城较远的村子里,村中多高龄乃至失智老人,对外界信息了解有限,容易被“忽悠”欺骗。 骗子“主攻”乡村,提高了技术防范的难度。警方很难通过金融转账记录或摄像头设备等进行财物和人员追踪。中国有超过2800多个县、4万多个乡镇和60多万个行政村,如此广袤的范围,给诈骗分子留下了流窜作案的空间。 但即便如此,也不能任由乡村变成诈骗“隐秘的角落”。 这些受骗的村民省吃俭用,甚至不舍得花钱看病,但辛苦积攒的钱财却轻易流入骗子手中。若不大力治理,很可能酿成严重后果。 因此,相关部门应强化对诈骗分子的打击力度。诈骗分子虽四处流窜,他们留下的假冒伪劣产品却留下了线索,不妨就此进行更细致的摸排,组织专项行动进行打击。 对乡村日常治理来说,则应加强对乡村诈骗的科普和宣传,让反诈信息深入乡村社会、田间地头。相关部门不妨组织专人下乡科普,并采取适配乡村的宣传手段,诸如广播喇叭、墙体标语等进行宣传。同时,设立专门的举报热线,方便村民快速反馈线索。 不容忽视的是,诈骗分子之所以可以屡屡得手,还在于其精准戳中了乡村的另一个痛点,即文化生活的单调。一些假冒商品推销活动甚至成了不少村民唯一能够参与的大型活动。即便部分村民对产品真实性存疑,但在一种浩大乃至狂热的氛围里,也很难不跟随大流。 这也为社会治理提了个醒。若乡村居民的精神世界得不到充分的营养注入和信息供给,就容易出现信息鸿沟和判断力缺失,从而给诈骗分子留下行骗空间。 因此,应当想方设法丰富乡村社会的文化生活,让村民生活在一种正向、积极的文化氛围里,自动对骗术产生精神免疫。而子女也应给予乡村留守老人更大的关心,因为子女关心不够也是乡村老人容易对“推销员”产生信任的重要原因。这和常见的老年人被诈骗情形并无区别。 可见,解决骗子“下沉”问题,当下需要相关部门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强化打击、扎实做好反诈宣传工作;从长期来看,则应丰富乡村文化生活,建立子女和老人彼此信任、联系紧密的家庭关系。 如此,才能为乡村老人织就一张结实的防护网,将各路骗术挡在门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