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主题:老人出趟国流量费一万六,反映了啥问题
|
发表时间:2024-8-19 10:25
老人出趟国流量费一万六,反映了啥问题包袱铺 发表在 辣眼时评 华声论坛 https://bbs.voc.com.cn/forum-76-1.html
据媒体报道,上海市民王先生最近向媒体投诉,自家68岁的父亲去年底去尼泊尔旅游了8天,老人开始行程前发了条朋友圈,随即收到电信公司短信提醒,话费已超500元,而等老人回国后发现,账单竟然高达1万6千元。
老人本想通过律师解决,但最终结果却不尽如人意,而这8个月又产生了滞纳金,利滚利下,欠费近2万6。王先生为此在10000号上进行了投诉,但运营商只答应打7折优惠,连律师费都不够。 “天价漫游费”可以说是个老话题,早在2010年,即曾爆出在俄罗斯发三条微博就被收取3900元国际漫游费的事件。之后十多年经过各种治理之后,公众本以为此类事件已经销声匿迹,没想到在2024年仍在发生。 事件发生之后,贝壳财经记者联系上海电信,工作人员表示,用户出国使用流量,要开通国际漫游,在不同国家有不同收费标准。一般会根据当地规则和使用情况产生费用。“尼泊尔属于价格偏高的地区,一般不建议直接在当地使用流量漫游。”这实际上也证实了天价资费的出现还是因为高昂的漫游费用。 天价漫游费并非中国独有,之前国外也有类似新闻。比如几年前就有意大利男子出国旅游产生11128欧元巨额资费的新闻上了热搜。 天价国际漫游费的产生并非决定于运营成本,而是因为“跨国结算”,涉及与漫游地运营商的结算谈判。比如以前以色列拨打中国大陆的资费是25.86元/分钟,而其中至少要付给以色列运营商20元。 也就是说,涉事的国内电信运营商虽然收取了用户上万元漫游费,但很可能其中大部分要转付给尼泊尔电信运营商。它不乐意自己亏钱垫付这笔成本,所以会在与客户的交涉中显得寸步不让。 但问题在于,如果这笔巨额费用真的产生得合情合理,这么多年来为什么又一直被公众甚至行业都认为是个“问题”呢?直到2024年还在发生天价漫游费事件,这么多年努力治理的成果又何在呢?就像是当事人王先生所说,“好在老人只用了1个GB的流量,如果用了10个GB?15个GB?我是不是要卖房子了?” 尤其是高昂的滞纳金,这笔钱实际与运营商成本无关,但却因其利滚利的模式,“程度都超过高利贷了。” 事实上,这笔天价漫游费在技术上并非不可避免,比如封顶机制就很有效。据另一家运营商向记者披露,其在尼泊尔的资费标准就是5元/5MB,当日封顶25元。如果和当地运营商谈判进展顺利,这种封顶机制可以是资费封顶,流量随便用。 如果谈判不顺利,也可以采取封顶停网机制,如果用户实在急迫上网再操作开通,这样至少不会导致天价资费产生于无形当中。从这个角度讲,“天价漫游费”实际上是出自运营商的服务短板,其负有一定责任。 需要指出的是,终结天价漫游费问题并非只是单方面有利于消费者,最大的受益者还是运营商本身。现在出国群体越来越大,网络国际漫游也变成一个巨大的市场,如果国际漫游资费一直高企,则会严重抑制出国人群通过漫游上网的消费,他们会更倾向购买当地运营商的SIM卡来上网。 相反,如果把资费降下来,用户在国外纷纷漫游上网的话,规模效应之下,还会增加运营商的整体收益。就事实而言,近年来的国际漫游资费也确实是沿着这条路径在不断下调,大部分民众不再会受困于天价漫游费。 可以说,此次“天价漫游费”事件只是个例,但运营商的处理方式也实在值得商榷。因为“天价漫游费”绝大部分并不是出于消费者的主观恶意,其产生即便有时候是合理的却也不尽合情,而且总数有限,国外很多运营商处理类似事件时很痛快就会给消费者进行免除。 而在此次事件中,当事运营商面对一个不太会上网的退休老人还一板一眼,锱铢必较,虽然最后表示,滞纳金可以进行取消操作,其服务多少有些显得不近人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