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帖  新投票  回帖  关闭侧栏
445955个阅读者,71条回复 | 打印 | 订阅 | 收藏
隐身或者不在线

发表时间:2023-9-16 08:36

民间收藏爱好者李辉盛的粮食情缘[原创]



老一土 发表在 株洲论坛 华声论坛 https://bbs.voc.com.cn/forum-245-1.html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题记:珍惜粮食 珍藏记忆
走进粮食收藏馆,探寻株洲粮食的前世今生……
这里有原汁原味的粮食历史,
这里有传奇的粮食旧闻,
这里有浓厚的粮食情结,
这里有难以忘却的粮食记忆。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3-9-16 08:37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有言道,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结识了同是邵阳老乡的李辉盛老师。我俩一见如故,性格相投,很聊得来。
李老师告诉我,因为有着浓厚的粮食情怀和收藏爱好,他在天元区泰山路金涛小区1栋院内的车库开设了一间粮食文化收藏馆。他二十多年来收藏各类粮油票证20余万张(枚),有关粮食书籍、文件资料、宣传画、老照片和老物件把一个30平方米的车库塞得满满当当。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3-9-16 08:38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前不久,经过预约,我来到了李老师的粮食文化收藏馆探访参观。一进入小区,远远地看到一间车库的门上,贴着“株洲粮食文化收藏馆”的牌匾,两边的玻璃门上,右边贴着“民以食为天 食以安为先”的条幅,左边贴着“爱粮节粮 我们在行动” 的条幅;中间的玻璃门上,右边是毛主席语录,左边是习总书记金句,都是有关粮食方面的。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3-9-16 08:39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李老师告诉我,1985年,他二十出头 开始与粮食打交道。因为是农村长大的,经历过少吃的年代,所以特别敬畏粮食。那时每月只有27斤粮票,每天吃饭都要有计划,所以对粮票也有着特别的情怀。 他说,粮票能反映当地的经济建设情况和历史文化形态,兼具艺术性与观赏性,十分值得收藏,但那时我一心扑在各类邮品的收藏上,身处“富矿”而不自知。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3-9-16 08:40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他说,上世纪九十年代,株洲金龙大酒店筹建,粮食部门原有的票房要搬迁,之前的旧票需要销毁。“一次就销毁了几卡车,数量非常大。”一次在闲谈中,将此事告知了好友——同为收藏爱好者的蒋盛武,蒋老师听闻后,懊恼得捶胸顿足:“此时的粮票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不再具有流通功能,销毁的旧票里肯定能淘到很多‘宝贝’。”经过此事,他打开了新思路,想到自己就在粮食系统工作,更有一般人不具备的便利条件。此后,他逐渐将收藏的目光转移到了与粮食相关的藏品上来。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3-9-16 08:41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李老师说,株洲市发行的几套粮票中,最让他奔肠挂肚的当属那套株洲市68年发行的粮证。由于历史原因,这套粮证的发行量不大,且使用流通时间较短,加之当时粮食较为紧张,普通百姓大多将其用于购买粮食而非留在手中,故而存世量极少, 这套语录粮证( 票) , 文革色彩浓、印制精美, 但这套粮票发行了几种面值,发行量多少,至今是一个谜(因为档察资料没有记载,由于年代久远,老粮食人也没有印象)。他至今仍在寻觅中。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3-9-16 08:42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访谈中,李辉盛老师党校同学,市委党史研究室的王启才老师也来到了他的粮食文化收藏馆,我们继续交谈……,王启才老师对李老师馆藏物品的整理、归纳、分类、保管、展览等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3-9-16 08:43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3-9-16 08:45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李老师说,他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日常除了工作就是捣鼓这些收藏品,退休后,他更是将全部精力都放在了自己的收藏爱好上。
在他看来,收集整理、深入挖掘和不断丰富具有株洲特色粮食文化内涵,传承和发展好粮食文化,是自己的使命和职责所在。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3-9-16 08:47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我是一名收藏爱好者,又在粮食系统工作了一辈子,见证了株洲成为‘全国第一个双季稻成建制亩产过吨粮的地级市’这一历史时刻,理应为粮食文化收藏做些事情。”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3-9-16 08:48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如今,李辉盛的各类粮食文化相关藏品总量已达到20万枚/件,数量仍在不断增加中。他期待着有更多人能够来自己的粮食文化收藏馆看一看,“民以食为天。科技在发展,节粮、爱粮的理念也要跟上,不能因为食物丰富了就浪费粮食。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3-9-16 08:49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李老师说,一张小小的粮票能反映当时当地的经济建设情况和历史文化形态,兼具艺术性与观赏性,是颇具价值的收藏品。在收藏馆内,一套1988年株洲市粮票副券格外引人注意,由稻穗、麦穗、玉米、奔龙公园湖心亭、庆云大厦、株洲大桥和面粉厂立筒库为图案的7张粮票副券勾起许多老株洲人的回忆。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3-9-16 08:50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当年这套粮票副券的安全还是我守护的。”这套副券晚上刚刚印刷出来,李辉盛便和其他3个小伙子守在有1米多高的副券堆旁,开始彻夜值守。那时候,株洲市对粮食副券的发放管理十分严格,必须等早上上班,职工切割完,统计好粮票副券数量后,再一一分发下去,“那天晚上,我们守着副券,眼睛都不敢闭一下。”
33年后,这套粮票副券的设计师、当时株洲面粉厂的工会干部周德风来到收藏馆,他看到自己设计的这套粮票副券,心中感慨不已,“老李是有心人,他用自己的坚持,传承粮食文化。”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3-9-16 08:51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李老师说,追忆票证时代,珍惜幸福生活,时刻绷紧粮食安全弦,节粮爱粮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要通过粮油票证及实物的展示,更好地了解粮食的历史和进一步挖掘粮食文化内涵,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让节粮爱粮的理念走进千家万户。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3-9-16 08:52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3-9-16 08:53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追忆票证时代 珍惜幸福生活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至八十年代末期,我国经历了一段不寻常的“票证时期”。那时候,老百姓出门买东西,光有人民币不行,还必须持有相应的票证。整个中国大地到处流行着各种各样的票证:粮票、布票、油票、棉花票、煤票、糖票、煤油票、付食品票、工业品票、自行车票、缝纫机票、香烟票等等,真是五花八门,数不胜数。若问那时到底发行过多少种票,恐怕无人能够准确说出来,中国地方这么大,各地情况极不相同,有些票的名称甚至连想都想不到,只有当地人才清楚。在所有形形色色的票证中,对老百姓影响最大,最重要的,当首推粮票。民以食为天,这是硬道理。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3-9-16 08:54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千万别小看这小小的票证,它与当时中国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形影不离。它不是金钱,但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不亚于金钱,有时甚至显得比金钱更为珍贵;它是一种“权利”,是一种可以用钱去买国家计划供应物资的权利,谁拥有它,就拥有这种“权利”,失去了它,也就失去了这种“权利”,甚至挨饿受冻。在三年困难时期,就有这样的事情:在大街上讨饭的人,首先渴望得到的是一碗大米饭,讨不到饭,就要粮票,至于钱都是次要的,有时甚至干脆只要粮票,不要钱。要问为什么,肚子在“闹革命”。由此可见,当时粮票是何等的珍贵,何等的重要。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3-9-16 08:55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随着岁月的流逝,生活水平的提高,不知不觉,那些过去盛行一时的票证也无声无息的从百姓身边消失了,现在,人们上街买东西,随心所欲,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想买多少就买多少,再也不受票证的约束了。回首过去,看看现在,凡是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人,无不感慨万千!如今,人们的生活好了,精神面貌变了,就连生活方式,思维观念也变了。这是巨大的历史性进步。
票证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但是,它记载着岁月的沧桑,是一段历史的见证,有着较高的收藏价值。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将它挖掘出来,整理好,珍藏好。闲暇时,拿出来看看,是件美事。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3-9-16 08:57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3-9-16 08:58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快速回复主题
你的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只要30秒)


使用个人签名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贴文发布前,请确认贴文内容完全由您个人创作或您得到了版权所有者的授权。版权声明
   



Processed in 0.028693 s, 8 q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