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帖  新投票  回帖  关闭侧栏
2925927个阅读者,34条回复 | 打印 | 订阅 | 收藏
隐身或者不在线

发表时间:2022-8-4 09:41

专访丨对话周小仪:“满崽”眼中的父亲周立波



小小小小丸子 发表在 辣眼时评 华声论坛 https://bbs.voc.com.cn/forum-76-1.html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在周小仪看来,每一项伟大的事业背后,都有着深刻的思想。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王嫣 朱丽萍 张必闻 见习记者 郑子雯 益阳报道

  在湖南话里,满崽是家中小儿子的意思。用湖南方言说出来,让人民作家周立波的小儿子,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周小仪倍感亲切。

  距离上一次来益阳清溪村,已过去4年了,再一次来到熟悉的故乡,周小仪显得十分欣喜。

  7月31日中午,中国作协在湘系列活动期间,记者在益阳约访到了周小仪。在采访中,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你们多报道一下周立波,多报道报道我父亲的创作故事。

  “说是清溪没有溪,田塍道上草萋萋。山边大树迎风啸,村外机车逐鸟啼。”父亲的这首诗,让周小仪印象深刻。

  “我第一次去清溪村,是在40年前上大学时,那个时候故居还没有整理修缮,周围也略显破旧,村里还处于百业待兴的状态;当我2018年来到清溪村时,一片白墙瓦房,荷塘、栈道错落有致……这些变化让我感到非常震撼。”今年再次来到益阳,能近距离感受到家乡的巨变,周小仪言语间透露着满满的喜悦。

  生活里的一员

  写作从来都是一个结果,而不是目的

  “周立波首先是一个战士,然后才是一个作家。”在周小仪看来,父亲是生活里的一员,是革命进程中的一份子,也是为国家添砖加瓦的“泥瓦匠”。

  谈及父亲的著作《山乡巨变》,周小仪坦言,“这是父亲创作的巅峰,也是他写得最好的一部长篇小说。它经过了精心的构思,漫长的写作。创作期间,父亲一直住在清溪村,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真正做到了和老百姓打成一片”。

  说到这里,周小仪笑着将一段记忆中的往事娓娓道来。

  1955年秋,周立波全家从北京迁到了益阳桃花仑落户。起初住在瓦窑坡,后来和邓益亭成了好朋友。征得邓家人同意后,周立波便搬到竹山湾与邓益亭家同屋共居。

  在《山乡巨变》里,就有这样一个人物“亭面糊”,是以邓益亭为原型塑造的。周小仪回忆,“‘亭面糊’的儿子邓焕章十分爱学习,学习成绩也非常好,当时想上大学继续深造,但‘亭面糊’坚决不同意,他说了一句话:‘等你学回来,我的骨头,都打得鼓响(升天)了。’这句话特别生动,父亲就把这句地道的益阳话融入到了书中”。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清溪村入乡印象广场上的喜庆丰收群雕。

  “邓益亭坚决反对儿子上大学,我父亲、母亲觉得邓焕章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就耐心地劝说‘亭面糊’,后来在我父母的努力下,邓焕章如愿上了大学,不负众望,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将军。”周小仪告诉记者,如今在入乡印象广场的喜庆丰收群雕中,站在周立波腿旁的那个小孩,正是邓焕章。

  “写作从来都是一个结果,而不是目的。如果为了写作而写作,就会变成一个修辞学家,不是艺术家了。”《山乡巨变》为什么能广泛流传,鼓舞一代人?为什么这么多年过去了,依旧能让读者看完后被深深感动?在周小仪看来,因为它真正做到了扎根人民,把生活中最真实的细节、对话,广泛融入到了作品中。

  锲而不舍的执着

  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就是生活的艺术

  “在我的记忆中,父亲从来不会说你要这样做、那样做,而是通过言传身教,把教育理念无形地融入到了日常的生活中。”周小仪坦言,自己的父亲、母亲都是锲而不舍的人,做一件事,绝不轻易放弃。

  “当年父亲做随军记者,从延安一直走到湖南,那是一万五千里‘小长征’。我父亲是个文弱书生,他的体力远远不及战士们,当时条件非常艰苦,父亲实在坚持不下去了,也依旧咬紧牙,继续跟着八路军三五九旅南下。司令员王震看父亲太劳累,就给了父亲一匹马,让他骑,我父亲不假思索,立刻就拒绝了。”周小仪回忆,“父亲说起这段记忆时,他告诉了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他是随军记者,也是一名战士,不能搞特殊化,应该要和其他战士一样。”

  周小仪笑着说,“不骑马有什么坏处?父亲是近视眼,在行军过程中,眼镜经常会掉到泥地里,他就得在泥地里摸索寻找。父亲因为眼睛近视受了不少苦,因此,小时候我看书时,父亲都坚决不准我眼睛离书太近,还经常提醒我:‘一定要离远看,不许离得太近。’”

  “南下过程中,还有一次,王震看我父亲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吃这么大苦,实在不忍,就对父亲说:‘要不你就留在这个村,我们部队回去时再来接你。’父亲坚决不干,执意跟着部队一起南下。”周小仪坦言,虽然从小的方面来看,这是父亲的性格使然,但从大的方面来说,这是一种信念,一种对革命事业的深刻信念。

  整个采访过程中,气氛十分轻松,周小仪侃侃而谈,和记者分享着这些与父亲的鲜活往事,尽兴时,现场时不时会传来一阵阵爽朗的笑声。

  采访结束前,周小仪告诉记者,他一直在研究英国唯美主义。在他看来,每一项伟大的事业背后,都有着深刻的思想,就像生活才是最伟大的艺术。

[本帖最后由 管理员14 于 2022-8-4 09:51 编辑]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2-8-4 11:07
那个年代的作家,那种真诚,那种对祖国,人民的热爱,永远鼓舞着我们做更好的自己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2-8-4 11:08
时代需要革命文学!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作品!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2-8-4 11:09
当年周先生要是有个相机就好了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2-8-4 11:10
深入生活,才能出好作品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2-8-4 11:11
初中时读了好几遍的作品,小孩不懂那么多,只是喜欢生动的人性,字里行间健康的热情。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2-8-4 11:13
周立波老师的生活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2-8-4 11:14
推荐大家看《山乡巨变》。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2-8-4 11:15
好的文学作品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2-8-4 11:16
教育孩子就需要像周立波先生一样言传身教。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2-8-4 11:17
我们也应该对自己的事业有一种深刻的信念。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2-8-4 11:18
还想听好多关于周立波先生的故事!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2-8-4 11:19
文学创作需要扎根人民。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2-8-4 11:21
有温度的作品,无论在什么年代,都能打动人心。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2-8-4 11:22
能从周小仪教授的嘴里听到周立波的故事真是太好了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2-8-4 11:23
写作从来都是一个结果,而不是目的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2-8-4 11:24
观察生活的细节,这样写出来的作品才能打动人心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2-8-4 11:25
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2-8-4 11:26
生活才是最伟大的艺术。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2-8-4 11:28
听完这些故事更想去看看《山乡巨变》了。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快速回复主题
你的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只要30秒)


使用个人签名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贴文发布前,请确认贴文内容完全由您个人创作或您得到了版权所有者的授权。版权声明
   



Processed in 0.031644 s, 8 q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