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帖  新投票  回帖  关闭侧栏
4603个阅读者,2条回复 | 打印 | 订阅 | 收藏
隐身或者不在线

发表时间:2022-10-25 05:16

高致贤转发中国家谱的发展与演变之三[讨论]



高致贤 发表在 荷韵轻香|散文 华声论坛 https://bbs.voc.com.cn/forum-5-1.html

王伯飞谱亲文化 2022-08-29 00:06 发表于河南
宋代是中国谱牒史上发生根本变革的时代。五代时期由于战乱频繁,使得历代所存各类谱牒大多荡然无存,并且,在那种社会环境之下,人口迁徙不定,生存时时受到威胁,各家族自然没有可能坐下来安安静静地编修家谱。再加上统治者的不提倡,使得宋代谱学基本上是在一片荒芜中重新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这也是后代有不少人认为中国的家谱起源于宋代的主要原因之一。
宋朝建立后,取士继承了唐朝的科举制度,婚姻很少注重门阀,唐朝以前谱牒所能起的政治作用已基本消失,巩固统治用不着这个政治工具,于是,政府除了编修皇室家谱玉牒之外,已没有必要再设谱局来编修或收藏其他各种家谱,尤其是州、郡谱和私人家谱。这样,家谱的纂修一时衰落了。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宋仁宗皇祐、至和年间方才得到改变,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中的欧阳修、苏洵不约而同地编写了各自的家谱,并提出了新的编修原则和具体的方法、体例,使得家谱以另一种面目逐步走向繁荣。
欧阳修在主持编修《新唐书》时就十分重视谱牒,专门在《新唐书》中设置了《宗室世系》、《宰相世系》,用以记录李姓皇族的世系和有唐一代369名宰相的世系。修定《新唐书》后,他发现自己的家族世系族人们都不太清楚,为了使族人和子孙能够了解祖先遗德,他采用了史书的体例和图表方式,将五世祖安福府君欧阳万以来本家族的迁徙、婚嫁、官封、名谥、享年、墓葬及其行事等,编成一部新型家谱。几乎与此同时,苏洵也编成《苏氏族谱》。二人都是使用“小宗之法”,都是以五世祖作为家族始祖。这是由于五代以来,整个社会成员的政治、经济地位都不是固定不变的,一般家庭很少能够世代富贵,倘若追溯五世以上的祖先事迹,往往会碰到几世贫贱,族人脸上无光。因此,一般家族只好采用“小宗之法”,至于皇族,则可追溯数十百代,采用“大宗之法”来编修家谱。欧、苏二人又将自己对家谱编纂的有关见解写于家谱的叙、例、记、后录之中。他们的修谱理论和实践影响极为深远,后世尊以为法,不敢稍逾。
宋代以后的家谱纂修,已由过去的以维护门第为前提,以选举和婚姻为目的,即带有强烈的政治功能,转移到尊祖、敬宗、收族[4]方面,家谱的教化功能增强。因而,家谱的记载也由过去以姓氏、世系、仕宦、婚姻为主,扩展到整个宗族制度。由于尊祖、敬宗、收族能够提高家族凝聚力,而家族凝聚力的提高又是整个社会稳定的基础,为了社会的稳定和长治久安,也出于对维护封建政治和统治制度的考虑,宋代统治者积极提倡各家族自行纂修家谱。在政府的提倡和欧、苏谱例的指导与规范下,整个宋代民间新修家谱之风极盛,很多士大夫,如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曾肇、许元、黄庭坚、文天祥等,对家族修谱之事热情很高,并亲自主持自己家族家谱的纂修或替别的家族修谱,创制、完善谱例,且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宋代,有关谱学的理论著述中,除了欧、苏之外,最著名的当属郑樵的《通志·氏族略》。这些理论和实践,指引着两宋私人修谱事业蓬勃发展。惜时代久远,宋代所修之谱如今存世极微,我们只能从宋人文集的相关论述中大致了解和掌握宋代谱学的基本成就。
辽、金、元三代的家谱,如今已基本失传,见于目录记载的也非常之少。尤其是辽、金两代的家谱,见于其他文字记载的更是非常少。而元代家谱虽流传甚少,可见于各种文字记载的却是不少。元代修谱之风极盛,这与在异族统治下民族意识的觉醒不无关系。元代的家谱体例大致按照欧、苏体例,但内容上有所变动与增加,比如有些家谱增加了僧道不准入谱的规定等。由于元代家谱编制的目的是在异族统治下的加强收族,而这种收族所导致的民族意识和宗族意识都会比较强烈,表现在家谱的纂修上,在世系追溯方面就较欧、苏“小宗之法”的仅记五世有所突破。据有关资料记载,元代家谱中,世代追溯最多的达七十多代,其准确性如何,可以讨论,但这种现象背后的文化上的意义,却也值得探讨。
明清两代的家谱编修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最高峰,各家族对编修家谱均非常重视,许多家谱一修再修,多次续修。现在我们所能见到的古人家谱,大多是明清两代纂修的。明清两代家谱编纂的目的与宋代一样,主要是为了记录家系、和睦家族、教育族人、提高本家族内部凝聚力和在社会中的声望与地位。因而,明清两代的家谱内容比宋代增加了许多,体例也更加完善。为了抬高和标榜家族高贵,很多家谱采用了“大宗之法”,动辄上溯几十代,上百代,必定以古帝王或名人为先祖。由于明清两代封建宗法制度得到空前加强,因而,明清两代家谱中除将家族世系排列清楚,增加了传记、著述之外,又大量增加了有关反映宗族制度的内容,如宗规、家训、祠堂、祠产、祭田等,人物的记述也增加了子女、婚嫁、岳家等方面的情况。为了隐恶扬善和保持血统纯净,还规定了何种人物不准入谱。家谱的行文重视文采。为了使家族世系的延续得以永远记录下去,还规定了续修家谱的年限。此外,家谱的政治化倾向得到加强,其表现最突出的是有些家谱将历代皇帝的上谕收入谱中。所有这些,使得明清时代的家谱纂修更加系统,价值更高。明清两代的家谱体例与内容,基本上奠定了民国和当代家谱修撰的基础。
明清两代所修家谱中,还出现了许多统贯分布于各地的各宗支于一谱的统宗谱或会通谱,这是随着全社会修谱的普及和家族人口迅速繁衍,于明代中叶开始流行起来的。统宗谱的规模一般都很大,如明嘉靖年间张宪、张辉阳主修的《张氏统宗世谱》的内纪部分,记载了张氏遍布全国15省、一千四百七十多个点的117个支派,实为洋洋大观。在篇幅和收录范围上能与之相媲美的,大约只有民国年间孔府所修的《孔子世家谱》了。
明清两代,尤其是清代,还涌现出一批谱学专家和大量的谱学专论,其中最杰出的当属清人章学诚,在他的有关著作中不仅阐述了家谱的起源、作用,还具体分析了以往家谱理论和家谱实践的不足之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章学诚的家谱纂修理论,对清代以至民国的家谱纂修影响很大。
清代家谱中,满人家谱也很有特色。旗人袭爵、入仕都要查验家谱,因此,满人纂修家谱的积极性还是很高的。清代皇族的家谱——玉牒,可以说是家谱发展史上最系统、续修次数最多的一种,二百多年间,一共修了28次,平均不到十年就续修一次,可算做家谱续修之冠。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2-10-26 07:28
谢谢分享!




----------------------------------------------

佑天佑地佑人 送福送禄送寿
看经典美图到三晋!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2-10-27 07:30
谢谢分享!




----------------------------------------------

佑天佑地佑人 送福送禄送寿
看经典美图到三晋!



发新帖 新投票
 回帖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快速回复主题
你的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只要30秒)


使用个人签名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贴文发布前,请确认贴文内容完全由您个人创作或您得到了版权所有者的授权。版权声明
   



Processed in 0.024814 s, 8 q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