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帖  新投票  回帖  关闭侧栏
隐身或者不在线

发表时间:2023-2-27 16:22

《盐铁论》卷48和亲1大夫:笃仁以行筑城自兵革国用文学:敬恭有礼内省不疚何忧何惧



达性畅情 发表在 国学问答|国学 华声论坛 https://bbs.voc.com.cn/forum-59-1.html

《盐铁论》卷48和亲诗解1大夫:笃仁以行筑城自兵革国用文学:敬恭有礼内省不疚何忧何惧

题文诗:

大夫又曰:昔徐偃王,行义而灭,鲁哀公也,

好儒而削.知文而不,知武知一,而不知二.

是故君子,笃仁以行,然必筑城,以自守设,

械以自备,为不仁者,之害己也.是以古者,

搜狝振旅,数军实焉,恐民愉佚,而忘戒难.

故兵革者,国之用也,而城垒者,国之固也;

欲罢之是,去表见里,示匈奴心,腹也匈奴,

轻举潜进,以袭空虚,犹不介而,当矢石蹊,

祸必不救.此边境之,所惧有司,之所忧也.

文学对曰:昔通关梁,交有无自,单于以下,

其皆亲汉,内附往来,长城之下.其后王恢,

误谋马邑,匈奴乃绝,和亲攻当,路塞祸纷,

拏而不解,兵连不息,边民乃不,解甲弛弩,

行数十年,介胄耕耘,鉏耰候望,燧燔烽举,

丁壮弓弦,而出战斗,老者超越,而入塞堡.

言之足以,流涕寒心,仁者不忍.诗经有云: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未闻善往,而有恶来.

故君子敬,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

皆兄弟故,内省不疚,何忧何惧!有备无患.

匈奴小人,喻利心野,君子真情,财散情聚.

兵不可无,居安思危.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题解】本篇就和亲问题展开辩论。和亲,是西汉王朝初期处于内有封建割据,外有匈奴侵扰的情况下,所采取的权宜的妥协的对外政策。大夫总结从春秋以来以及汉初和亲政策的经验教训,指出“匈奴数和亲,而常先犯约”,“反复无信,百约百叛”,一有机会就会进行侵扰,绝不可存任何幻想。他还主张采取战备措施,“筑城以自守,设械以自备。”文学则鼓吹“四海之内皆兄弟”,“投桃报李”,认为“世无不可化之民”,坚持“为政务以德亲邻”的论调。
【原文】
大夫曰:昔徐偃王行义而灭,鲁哀公好儒而削①。知文而不知武,知一
而不知二。故君子笃仁以行,然必筑城以自守,设械以自备,为不仁者之害
己也。是以古者搜狝振旅而数军实焉②,恐民之愉佚而亡戒难③。故兵革者
国之用,城垒者国之固也;而欲罢之,是去表见里,示匈奴心腹也。匈奴轻
举潜进,以袭空虚,是犹不介而当矢石之蹊④,祸必不振⑤。此边境之所惧,
而有司之所忧也。
【注释】
①此二句原作“昔徐行王义而灭,好儒而削”,今辄为改正。《淮南子·人间篇》:“夫徐偃王为义而灭,燕子哙行仁而亡,哀公好儒而削,代君为墨而残。”高诱注:“哀公,鲁君。”《刘子新论·随时章》也说:“鲁哀公好儒服而削。”这件事春秋三传皆不载,当是孔丘“为尊者讳”,把它删去了。又《淮南子·氾论篇》云:“徐偃王被服慈惠,身行仁义,陆地之朝者三十二国。然而身死国亡,子孙无类。”高诱注:“偃王于衰乱之世,修行仁义,不设武备,楚王灭之,故身死国亡也。”与大夫所引,用意正相符合。
②搜:指古代春天打猎。狝(xian):指古代秋天打猎。数(shu):点数,这里有训练的意思。军实:指战车、兵器等。《左传·隐公五年》:“故春搜、夏苗、秋狝、冬狩,皆于农隙以讲事也。三年而治兵,入而振旅,归而饮至,以数军实。”这是古时训练军队的方法,也就是备战的意思。
③亡:同“忘”。
④介:盔甲。当:站在。蹊(xi):路。
⑤振:救。
【译文】

大夫说:从前徐偃王行仁义亡了国,鲁哀公好儒术引起国家衰败。因为他们只知道文而不知道武,只知道一而不知道二。所以,君子一方面实行仁德,另一方面还必须修筑城墙自卫,制造武器进行备战,这是为了防备那些不仁义的人伤害自己。因此,古人经常进行军事演习,操练军队和检查军备,恐怕人们贪图安逸而放松了对患难的警惕性。所以,军队和装备是国家有用的力量,城池和堡垒是安全的保障;现在你们却想把这些都取消,这是澈消边防,暴露内地,就像把心脏和腹肠呈现在匈奴面前。这样,匈奴便可轻而易举地摸进来,袭击我们没有设防的地方,这就像不穿盔甲而站在箭矢乱飞的路上,其灾祸必然不可挽救。这是边境老百姓所害怕的,也是朝廷官员所担心的。
【原文】
文学曰:往者通关梁(1),交有无,自单于以下,皆亲汉内附,往来长城
之下。其后王恢误谋马邑(2),匈奴绝和亲,攻当路塞(3),祸纷拏而不解(4),
兵连而不息,边民不解甲弛弩(5),行数十年,介胄而耕耘(6),鉏耰而候望
(7),燧燔烽举(8),丁壮弧弦而出斗(9),老者超越而入葆(10)。言之足以流
涕寒心,则仁者不忍也。《诗》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11)。”未闻善
往而有恶来者。故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12)。
故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13)!
【注释】
(1)关梁:边疆市场。
(2)王恢:汉武帝大行官。马邑:汉代县名,在今山西省朔县。王恢谋马邑,乃汉武帝元光二年(公元前133 年)事。史称武帝诏问公卿:“朕饰子女以配单于,赂之甚厚,单于待命加嫚,侵盗无已,边境被害,朕甚悯之。今欲举兵攻之,何如?”大行王恢建议宜击,帝从之。即使马邑下人聂壹为间,逃至匈奴。佯为卖马邑城,以诱单于。单于信之,而贪马邑财物,乃以十万骑入武州塞。汉伏兵三十余万马邑旁,以伏击单于。单于入塞,未至马邑百余里而觉之。自是之后,匈奴绝和亲。事详《史记·匈奴传》、《汉书·匈奴传》,又详《史记·韩长孺传》。
(3)攻当路塞,原误作“故当路结”,今据陈遵默说校改。
(4)纷拏:互相纷争的意思。
(5)弛弩:放松弓弩的弦。
(6)介胄(zhou):盔甲。
(7)鉏:同“锄”。耰(y#u):古代弄碎土块的农具。
(8)燧燔烽举,见《本议篇》注释。
(9)弧:弓。
(10)葆:同堡,塞堡。
(11)这是《诗经·大雅·抑》文。
(12)《论语·颜渊篇》:“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无。’子夏曰:“商闻之矣:死
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13)《论语·颜渊篇》:“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
之君子已乎?’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内省,自己检查。不疚:没有做亏心事。
【译文】

文学说:从前我们对匈奴开放边疆集市,互通有无,匈奴从单于到老百姓,都亲附汉朝,来往于长城之下。后来王恢错误地设下马邑之计,使匈奴和我们断了和亲,攻取交通要塞,混战的祸事接连不断,战争连年不停,边疆百姓身不解甲,弓不松弦。几十年来,他们穿着盔甲耕种,一边锄地,一边了望敌情,一旦烽火燃起,年轻力壮的人拿起武器出去战斗,年老的人逃入堡塞躲藏起来。说起这些,足以使人伤心落泪,这是仁人君子所不忍心的。《诗经》上说:“人家馈赠我桃子,我便答谢以李子。”没有听说好意招来恶报的。君子处世,应当庄重而没有过失,对人恭谨而合乎礼节,四海之内的人都是兄弟。因此,自己问心无愧,还有什么好担心和可怕的呢?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3-2-28 07:18
谢谢分享!




----------------------------------------------

佑天佑地佑人 送福送禄送寿
看经典美图到三晋!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3-3-1 06:48
谢谢分享!




----------------------------------------------

佑天佑地佑人 送福送禄送寿
看经典美图到三晋!



发新帖 新投票
 回帖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快速回复主题
你的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只要30秒)


使用个人签名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贴文发布前,请确认贴文内容完全由您个人创作或您得到了版权所有者的授权。版权声明
   



Processed in 0.023983 s, 8 q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