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23-5-23 18:12
《亢仓子》卷7《顺道》诗解1孝通神明孝成于身道洽天下教子择建忠良贞正师[原创]达性畅情 发表在 国学问答|国学 华声论坛 https://bbs.voc.com.cn/forum-59-1.html
《亢仓子》《庚桑子》卷7《顺道》诗解1孝通神明孝成于身道洽天下教子择建忠良贞正师使知父子君臣长幼之道
题文诗: 闵子骞问,道之与孝,相去奚若,仲尼对曰: 道者自然,之妙用也,孝者人道,之至德其, 包运天地,发育万物,曲成类形,布丕性寿, 其功至实,不为物府,不为事官,无为功尸, 扪求视听,莫得而有,字之曰道.用之于人, 字之曰孝.孝者善事,父母之名;善事父母, 敬顺为本,意以承之,顺承颜色,无所不至, 发一言举,一意不敢,忘其父母;营一手措, 一足亦不,敢忘父母.事君不敢,不忠朋友, 不敢不信,临下不敢,不敬向善,不敢不勤. 虽居独室,之中亦不,敢懈其诚,此谓全孝. 故孝诚之,至通神明,光于四海,有感必应, 善事父母,之所致也.昔者虞舜,其大孝矣! 庶母惑父,屡憎害之.舜心益恭,惧而无怨. 谋使浚井,下土实之,时天震动,神明骏赫, 道穴而出,奉养滋谨.由是玄德,茂盛而为, 天下之君.善事父母,之所致也;周文王之, 为太子也,其大孝矣.朝夕必至,乎寝门外, 问寺人曰:兹日安否,何如曰安,温然喜色; 小不安节,太子色忧,满容朝夕.食上太子, 必视寒暖,之节食下,必知膳羞,所进后退. 寺人言疾,太子肃冠,齐膳宰馔,必敬视之, 汤液之贡,必亲尝之.尝馔善则,太子亦食, 馔寡太子,亦不能饱.以至复初,后亦复初. 君后有过,怡声以讽.君后所爱,虽小物必, 严龚是故,孝成于身,道洽天下.至道至情, 情生万物,万物有情,情通天人,至孝真情, 孝感动天,至孝精诚,精诚所至,通天达地, 至孝真诚,真诚自神.大雅有曰:文王陟降, 在帝左右.言周文王,静作进退,天必赞之. 纣不能害.梦启之寿,卜世三十,卜年七百, 天所命也.善事父母,之所致也.闵子骞曰: 善事父母,之道幸既,闻之敢问,教子之义? 仲尼曰凡,三王教子,必视礼乐,乐以修内, 礼以修外;礼乐交修,德容发辉,于貌故能, 温恭文明.为人臣者,煞其身有,益于君则, 为之何况,利其身以,善其君乎?是故择建, 忠良贞正,士为师傅,以欲其知,父子君臣, 长幼之道.知为人子,然後可以,为人之父; 知为人臣,然后可以,为人之君;知事人然, 后能使人.此三王教,子之义也.闵子骞乃. 退而事之,于家三年,人无间於,父母兄弟, 之言交游,称其信乡,党称其仁,宗族称悌. 德行之声,溢于天下,此乃善事,父母所致. 【原文】1 《顺训道》第七 闵子骞问仲尼,道之与孝相去奚若。仲尼曰:道者自然之妙用,孝者人道之至德。夫其包运天地,发育万物,曲成类形,布丕性寿,其功至实而不为物府,不为事官,无为功尸,扪求视听莫得而有,字之曰道。用之于人字之曰孝。孝者善事父母之名也。夫善事父母,敬顺为本,意以承之,顺承颜色,无所不至,发一言举一意不敢忘父母,营一手措一足不敢忘父母。事君不敢不忠,朋友不敢不信,临下不敢不敬,向善不敢不勤。虽居独室之中,亦不敢懈其诚,此之谓全孝。故孝诚之至通乎。神明光于四海,有感必应,善事父母之所致也。昔者虞舜其大孝矣乎!庶母惑父,屡憎害之。舜心益恭,惧而无怨。谋使浚井,下土实之,于时天休震动,神明骏赫,道穴而出,奉养滋谨。由是玄德茂盛,为天下君。善事父母之所致也;文王之为太子也,其大孝矣。朝夕必至乎寝门之外,问寺人曰兹日安否何如,曰安,太子温然喜色;小不安节,太子色忧满容朝夕。食上太子必视寒暖之节,食下必知膳羞所进,然后退。寺人言疾,太子肃冠而齐膳宰之馔,必敬视之,汤液之。贡必亲尝之。尝馔善则太子亦能食,尝馔寡太子亦不能饱。以至乎复初,然后亦复初。君后有过,怡声以讽。君后所爱,虽小物必严龚。是故孝成于身,道洽天下。 雅曰:文王陟降,在帝左右。言文王静作进退,天必赞之。故纣不能害。梦启之寿,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善事父母之所致也。闵子骞曰:善事父母之道,幸既闻之矣。敢问教子之义?仲尼曰:凡三王教子,必视礼乐。乐所以修内,礼所以修外。礼乐交修则德容发辉于貌。故能温恭而文明。夫为人臣者,煞其身有益于君则为之,况利其身以善其君乎?是故择建忠良贞正之士,为之师傅,欲其知父子君臣长幼之道。夫知为人子,然後可以为人父;知为人臣,然后可以为人君;知事人,然后能使人。此三王教子之义也。闵子骞退而事之,于家三年,人无间於父母兄弟之言,交游称其信,乡党称其仁,宗族称其悌。德行之声溢于天下,此善事父母之所致也。 【译文】第七遍 顺应训道 弟子闵子骞问孔子说:“道和孝差几个层次呢?”孔子说:“大道是自然的妙用,孝顺是人道的最高道德。那主宰天地,生化万物,造就形体,养育本性,功劳最大但是不自认为是造物主,宇宙宰,功德王,看不见听不见感觉不到的,我们人类称之为道。道应用于人类就叫做孝。孝,就是好好侍奉父母的别名。好好侍奉父母,就要把毕恭毕敬的顺从作为根本,顺他们的心意,让他们喜形于色,无微不至,一言一行一心一念一举一动都不敢忘记父母。侍奉君主不敢不尽忠,对待朋友不敢不诚心,对上司不敢不恭敬,做好事不敢不勤奋。就算独处斗室,也不敢懈怠不诚实。这就叫做完全孝顺。所以只有诚实到极点的人才能通达孝道。这样的人神明照亮四海,有求必应,就是因为他们好好侍奉父母的缘故。从前虞舜是大孝子就是例子。后娘蛊惑老爸多次想杀害他。舜却越发孝顺,虽然害怕却不怨恨。阴谋让他挖井,扔土想要活埋他,这是上天震动,神明降临,为他开辟道路掏出,侍奉父母更加恭谨。于是他玄德大盛,做了天下的君主。就是因为他好好侍奉父母的缘故。周文王当太子的时候,非常孝顺。早晚一定到寝宫外面问宫人父母是否安康,听到安康就喜形于色,如果父母得了一点小病,就天天愁眉不展。宫人上菜,太子一定看看冷热是否合适,宫人收拾餐具,太子一定要问问父母胃口如何,然后才离开。宫人说父母有恙,太子一定要正冠而敬献精美的食物,一定要亲自是否父母进膳用汤。遇见外国进贡,太子一定要先品尝味道。父母饭菜丰盛太子就吃得下饭,父母饭菜不好太子也吃不下去。父母有过错,平心静气的进谏,父母喜爱的,小东西也要严加保管。因此修成孝道,闻名天下。 《小雅》记载,周文王因为尽孝,神明常伴天帝左右。就是说文王一举一动,上天都很赞赏。所以纣王也不能加害他,上天赐给他子孙30代,八百年的江山基业。就是因为他好好侍奉父母的缘故。”闵子骞问:“好好侍奉父母的道理,我有幸听说,那么教育子女的方法呢?”孔子说:“禹汤文王教育子女,用的是礼乐。用乐陶冶情操,用礼教导品行。礼乐交修所以姿容文雅,德高望重。因此能温文尔雅,文明礼貌。作为臣下,杀身为主尚且值得,何况利人利己的事情呢?所以要为太子青睐忠良正直的师傅,让他知道君臣长幼的规矩。学会当儿子,以后才能做好父亲;学会当臣子,以后才能当好君主。知道怎样侍奉好别人,以后才能驱使别人。这就是三王驾驭子女的方法。”闵子骞应声退下,回家好好侍奉父母三年,到处流传着他至孝、至信、至仁的名声。他的德行美名流传天下,这就是他好好侍奉父母的缘故。 【注释】文王陟降,在帝左右出自《诗经.大雅.文王》 翻译:文王神灵升降天庭,在上帝身边多么崇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