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主题:林则徐左宗棠之知遇事
|
发表时间:2023-9-5 08:26
林则徐左宗棠之知遇事司马从戎 发表在 荷韵轻香|散文 华声论坛 https://bbs.voc.com.cn/forum-5-1.html
林则徐左宗棠之知遇事
司马从戎 林则徐(1785-1850)年长左宗棠(1812-1885)27岁。林则徐告病还乡路过长沙时,特邀左宗棠彻夜长谈,成为佳话。 左宗棠早期在很长一段时间并无功名,但才识出众。林之所以看重左,应是与左相知的一些重要人物相继推荐或宣传于林的结果,这是林左发生知遇事的前提和基础。 长沙人黄冕,字服周,号南坡,清贡生,初受知于两江总督安化陶澍和江苏巡抚福州林则徐,办盐鹾,治水利,整顿漕运,在在有功,先后任江苏常州、镇江及江西吉安知府。 在鸦片战争镇海之役中,两江总督裕谦死难,黄冕时为其幕僚,故被谪戍新疆。继而林则徐亦至戍。林则徐于道光25年(公元1845年)正月从乌鲁木齐赴吐鲁番时,即与当时督垦伊拉里克的黄南坡同行。后来,黄在新疆因佐林则徐兴修水利有功,被赐还回湘。由此看来,黄向林为左推毂当久有时日。 而左宗棠最初结缘于陶澍,是从一副楹联开始的。道光17年,两江总督陶澍阅兵江西后,请假回乡,途经醴陵。其时,左宗棠在醴陵主讲渌江书院。应知县之请,左宗棠为陶澍行馆作了一副楹联: “春殿语从容,廿载家山印心石在; 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翘首公归。” 道光皇帝曾为陶澍幼年时读书的印心石屋(以潭中印心石得名)题匾,这是陶澍的荣光,楹联中体现了这一故事。陶澍一见此联,便非常欣赏,询知为左宗棠所作,便邀其来交谈,两人一谈便非常投缘,纵论古今。后来两人作了儿女姻亲,这是后话。 林则徐早年在江苏做官时,也为两江总督陶澍所赏拔。在遣戍新疆4年后,道光26年春,林奉旨署理陕甘总督,5月任陕西巡抚。次年5月,林则徐任云贵总督。 而道光26年被降职卸任的云贵总督为贺长龄,是林则徐的前任。贺长龄于道光16年升任贵州巡抚,道光25年升任云贵总督。 贺长龄曾请青年才俊魏源主持编成了一部120卷的名著《皇清经世文编》,少年左宗棠曾对其仔细研读。1830年,时任江苏布政使的贺长龄以丁忧回到长沙,18岁的左宗棠前来拜谒,一番接触,贺长龄便对其赏识有加。后来每次左来借书,贺长龄都亲自登梯取书。一个人肯将自己的藏书借给别人,那是一种信赖和欣赏的表现。 贺长龄之弟贺熙龄是左宗棠在长沙城南书院就读时的老师,也非常欣赏左宗棠,称其“卓然能自立,叩其学则确然有所得”。左宗棠追随贺熙龄求学十年,深受影响。后来,左宗棠曾多次致书贺熙龄,议论战守机宜。写有《料敌》、《定策》、《海屯》、《器械》、《用间》、《善后》等六篇策论。 既然赏识之,必欲提携之。道光20年(公元1840年),贺长龄即从贵州写信并寄钱,召左宗棠前往。但左宗棠未能成行。 道光28年(公元1848年),胡林翼代理贵州安顺知府,也向林则徐推荐左宗棠。胡林翼是陶澍的女婿,林则徐这次便打算邀请左宗棠进入自己的幕府。但左宗棠因家事缠身,有“陶婿预订读书之约”,未能前往。左宗棠为此给胡林翼复信表示了歉意,并在信中表达了自己对林则徐的敬慕之情: “得执事岁杪急步所递书,敬悉少穆宫保爱士之盛心、执事推荐之雅谊,非复寻常所有。天下士粗识道理者,类知敬慕宫保。仆久蛰狭乡,颇厌声闻,宫保固无从知仆。然自十数年来,闻诸师友所称述,暨观宫保与陶文毅往复书疏,与文毅私所纪载数事,仆则实有以知公之深。海上用兵以后,行河、出关、入关诸役,仆之心如日在公左右也。忽而悲,忽而愤,忽而喜,尝自笑耳!迩来公行踪所在,而东南,而西北,而西南,计程且数万里。海波沙碛,旌节弓刀,客之能从公游者,知复几人?焉知心神依倚,惘惘欲随者,尚有山林枯槁未著客籍之一士哉?…” 可见,按左宗棠自己的说法,他对林则徐在心灵上追随已久了。 道光29年(公元1849年),左宗棠来到长沙,在朱文公祠开馆授徒,女婿陶桄跟随来到长沙,仍然随他学习。入学者还有益阳人周开锡,以及黄冕的儿子黄瑜、黄上达、黄济兄弟等人。朱文公祠位于原贡院东街(今教育街),为纪念朱熹而建,今已不存。 后来黄冕看重左宗棠之学问,延为西席,左宗棠即在今之长沙市肇嘉坪黄冕故居“宛园”私宅授课,作家庭教师。 左宗棠与一些重要人物的相知关系,再加上左宗棠的才名,促成了林则徐欲与左宗棠会面的强烈意愿。否则,林则徐是不大可能刻意要求与左宗棠相会的。 道光29年, 林则徐因病卸去云贵总督一职,返回福建原籍。11月21日(公元1850年1月3日),林则徐经停长沙。因习闻左宗棠之名,故船一到长沙,即命人持帖请湖南巡抚代邀左宗棠相见。抚院不敢懈怠,差人火速查访,几经周折才寻到黄南坡家。不意正值年关,获悉左宗棠已歇馆刚回湘阴。差丁无奈,只得沿长沙湘江岸边一路鸣锣高呼“林宫保有请左师爷”。幸左船尚未启航,左闻差丁之声便急忙上岸,仓促间来不及换装即前往谒林。“一见诧为绝世奇才,纵谈达曙乃别。”林左彼此相惜久矣。 左宗棠自己对此次会面作过这样的描述:“是晚乱流而西,维舟岳麓山下,同贤昆季侍公饮,抗谈今昔。江风吹浪,柁楼竟夕有声,与船窗人语互相响答。曙鼓欲严,始各别去。”长沙城区在河东,岳麓山在河西。正所谓,河风吹老少年人,河风激起少年心。 林左这次谈话的主要内容是当时的新疆形势。1842年3月,林则徐谪伊犁“效力赎罪”,此后足迹踏遍天山南北。对于西北问题,林则徐的看法是正确的,曾有“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之语。其实,两强相邻,其利益必定你长我短。 在风浪声起的湘江舟中,林则徐把西北事悉数告之于左宗棠,屯垦问题,民族问题,面面俱到。尤其提到西北地区的防御问题,谓今日若不早思长治久安之策,以后外患必然危及神州版图,并将自己关于新疆的资料和地图赠与左宗棠。林左这番彻夜倾谈,对于左氏日后形成经营新疆的思路,应有启发。 后来林则徐在去世前的遗疏中,还不忘向咸丰皇帝特别举荐左宗棠。惜才之心,有目共睹。人生一世,若品鉴识得人才,当系快慰之事。 林左相会一年之后,左宗棠在长沙得到了林则徐去世的消息,深感悲痛,写道:“十一月二十一日夜午,在黄南坡长沙寓馆,忽闻宫保尚书捐馆之耗,且骇且痛,相对失声。忆去年此日,谒公湘水舟次。…”确实流露出了对林的知遇之感。 左宗棠为林则徐所作挽联云: “附公者不皆君子,间公者必是小人,忧国如家,二百余年遗直在; 庙堂倚之为长城,草野望之若时雨,出师未捷、八千里路大星沉。” 后来,左宗棠第一次谒见恭亲王时,恭亲王把左宗棠细细端详一番,便笑道:“季高,神交已久,今天得睹风采,让我想起一个人:林少穆。”左宗棠答道:“林文忠公经世之才,可惜鞠躬尽瘁,赍志以殁。” 左宗棠厚积薄发, 终于学以致用,实践一场。而林左知遇事,堪称一场大剧的前奏曲,给许多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