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帖  新投票  回帖  关闭侧栏
隐身或者不在线

发表时间:2023-9-11 17:55

杜恕《体论》卷1君体诗解4贤无不有非其道故常不遇之惟贤是举使能赏罚明必[原创]



达性畅情 发表在 国学问答|国学 华声论坛 https://bbs.voc.com.cn/forum-59-1.html

杜恕《体论》卷1君体诗解4贤无不有非其道故常不遇之惟贤是举使能赏罚明必

题文诗:

奈何万乘,之主释人,而任法哉?况且世未,

尝无贤也,求贤之务,非其道故,常不遇之.

除去汤武,圣人之君,任贤之功.近观齐桓,

中才之主,犹知劳于,索人逸于,任之不疑,

子纠之亲,不念射钩,之怨荡然,而委政焉,

不已明乎?九合诸侯,一国天下.不已荣乎?

一曰仲父,二曰仲父,不已优乎.孰与二世,

悬石程书,愈密愈乱,为之愈勤,天下愈叛,

至于弑死.以斯二者,观之优劣,之相悬存,

亡之相背,不亦昭昭?人生莫不,欲安存而,

恶危亡也,欲荣乐而,恶劳辱也,终不得其,

所欲不免,所恶者何?诚失道也.欲宫室之,

崇丽也必,悬重赏而,求乎良匠,内不以阿,

亲戚外不,以遗疏远,必得其人,然后授之,

故宫崇丽,处之逸乐.求其辅佐,独不若是,

之公正也,唯便辟亲,近者之用,故图国不,

如图舍是,人主大患.使贤者为,之而与不,

肖者议之,使智者虑,之而与愚,者断之使,

修士履之,而与邪人,疑之此又,人主所患.

赏贤使能,民知其方,赏罚明必,则民不偷,

兼聪齐明,天下归之.然后明分,职序事业,

公道开而,私门塞矣.如此则忠,公者进而,

佞悦者止,虚伪者退,贞实者起,自群臣以,

至乎庶人,莫不修己,而后乃敢,安其职业,

变心易虑,返其端愨,此谓政化,之极审斯,

论者明君,之体毕矣.惟贤是举,任人唯贤,

公平公正,风清气正,用人不疑,贤进奸退.

【原文】
奈何乎万乘之主释人而任法哉?且世未尝无贤也,求贤之务,非其道,故常不遇之也。除去汤、武圣人之君任贤之功。近观齐桓,中才之主耳,犹知劳于索人,逸于任之,不疑子纠之亲,不忘射钩之怨[47] ,荡然而委政焉,不已明乎?九合诸侯,一国天下。不已荣乎?一日仲父[48] ,二日仲父,不已优乎。孰与秦二世悬石程书[49] ,愈密愈乱,为之愈勤,而天下愈叛,至于弑[50] 死。以斯二者观之,优劣之相悬,存亡之相背,不亦昭昭乎?夫人生莫不欲安存而恶危亡,莫不欲荣乐而恶劳辱也,终恒不得其所欲,而不免乎所恶者何?诚失道也。欲宫室之崇丽也,必悬重赏而求良匠,内不以阿亲戚,外不以遗疏远,必得其人,然后授之,故宫室崇丽,而处之逸乐。求其辅佐,独不若是之公也,唯便辟[51] 亲近者之用,故图[52] 国不如图舍,是人主之大患也。

[47]不疑子纠之亲,不忘射钩之怨:子纠之亲, 射钩之怨,管仲为公子纠的亲信,他箭射齐桓公。子纠,即公子纠(?一公元前685年),春秋时代齐国人,齐襄公之弟及齐桓公之兄。齐襄公时,各公子(主要是其兄弟)各自流亡他国以避祸。公子纠的母亲是鲁国人,因此他在管仲及召忽的辅佐及陪同下逃到鲁国。襄公被杀后,齐国内乱,鲁派兵护送他返齐争位,途中管仲射中公子小白的衣扣,小白倒地装死,并用计抢先回国即位,是为齐桓公。齐桓公即位后,威胁庇护公子纠的鲁国。鲁国优虑齐国的入侵,所以处死了公子纠。召忽自杀,管仲则被押回齐国。齐桓公不记旧仇,因鲍叔牙的推荐而起用管仲,任管仲为相,遂成霸业。
[48]仲父:春秋时齐桓公尊管仲为仲父。
[49] 悬石程书:语出《史记.秦始皇本纪》:“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汉书●刑法志》:“至于秦始皇...专任刑罚,躬操文墨,昼断狱,夜理书,自程决事,日县石之一。”颜师古注引服虔日:“县, 称也。石,百二十斤。始皇省读文书,日以百二十斤为程。”言秦始皇每日处理一石重的公文。 后以“悬石程书”形容勤于政事。
[50] 弑:音“事”。古代称臣杀君、子杀父母。
[51]便辟:指谄媚逢迎之人。
[52] 图:图谋、图治。
【译文】

无奈的是君主丢弃治法之人而一味地依靠法来解决问题!况且世上不是没有这样的贤才,只是寻求贤才的途径、方法不得当,所以经常遇不到。除去汤、武这样的圣贤君主,善于任用贤明建立功业外,近看齐桓公,他只是一个中等才能的君主罢了,都知道寻求贤才劳累,而在使用他们以后就安逸了的道理。(齐桓公) 不因(管仲)是公子纠的亲信就怀疑他,不因(管仲)曾射杀自己就怨恨他,心胸坦荡,把国事托付于他,这不算明智吗!多次会合诸候,统一匡正天下,这不是很荣耀吗?开口称“仲父”,闭口称“仲父”,对待臣子不是很优厚吗?哪像秦二世,整天忙忙碌碌,越机密越混乱,越勤于国事,百姓越是叛离,最终被弑杀。拿这两个国君来看,优劣相差之大,结局相背之远,不也很清楚吗?人,没有谁不希望安定生存而憎恨危险灭亡,没有谁不想荣耀幸福而憎恨劳苦屈辱,但人最终还是得不到他想要的而又避免不了他所憎恨厌恶的,为什么?是由于不由其道啊!想要宫殿楼宇高大华丽,一定会悬重赏以求得好工匠。为此,(在寻求能 工巧匠的时候)对内不会偏袒家族亲人,对外也不会遗漏关系疏远的能人,一定要找到这样的人才,然后给予他重赏,所以宫殿才会建造得高大华丽,住起来舒服快乐。等到他寻求辅佐贤才的时候,反而不如选工匠那样公正了,只用那些谄媚奉承、关系亲近的人。所以图谋国事还不如图谋家舍那样周到公正,这是国君常有的大毛病。

【原文】

使贤者为之,与不肖者议之,使智者虑之,与愚者断之,使修士[53] 履[54] 之,与邪人疑之,此又人主之所患也。夫赏贤使能,则民知其方[55] ,赏罚明必,则民不偷[56] ,兼聪齐明[57] ,则天下归之。然后明分职,序事业[58]公道开而私门塞矣。如此,则忠公者进而佞悦者止,虚伪者退而贞实者起,自群臣以下至乎庶人,莫不修己,而后敢安其职业,变心易虑,反其端愨[59] ,此之谓政化之极。审斯论者,明君之体毕矣。
[53] 修士:有道德修养的人,操行高洁之人。
[54] 履:执行,实行。
[55] 方:人的品行端正。
[56] 偷:窃取。
[57] 兼聪齐明:聪,听日聪。齐明,指敏捷明智。
[58] 明分职,序事业:明,明确,分职,各司其职;各授其职。序,依次序排列;事业,政事,事务。

[59] 端悫:悫,音却,正直诚谨。

【译文】

派贤人做事,却与不贤之人议事;叫明智的人考虑问题,却与愚笨的人决断问题;派品德美好的人去执行任务,却与邪恶的人怀疑猜忌他,这又是国君的一大弊病。奖赏贤明,任用德才兼备的人,百姓就会懂得去端正自己的品行;赏罚明确,对善必赏,对恶必罚,百姓就不敢窃取他人的东西;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就会敏捷明智,能够这样,天下百姓就会归从顺服。然后,再明确百官的职责,依序安排政事,这样,为公家效劳的道路就顺畅了,谋私的门径就会被堵住。如此,忠诚公正的人就会被启用,而奸佞谄媚之人就被遏制;虚假伪诈的人被黜退,而正直信实的人就会被提拔。从大臣到平民,无人不修养自身而后安守自己的职责本分,人民转变思想,回归正直诚实,这就是所说的政治教化的最高境界。明白这些道理,就完全俱备了一个明君的基本素质了。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3-9-14 08:30
谢谢分享!




----------------------------------------------

佑天佑地佑人 送福送禄送寿
看经典美图到三晋!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3-9-14 08:30
谢谢分享!




----------------------------------------------

佑天佑地佑人 送福送禄送寿
看经典美图到三晋!



发新帖 新投票
 回帖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快速回复主题
你的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只要30秒)


使用个人签名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贴文发布前,请确认贴文内容完全由您个人创作或您得到了版权所有者的授权。版权声明
   



Processed in 0.029146 s, 8 q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