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帖  新投票  回帖  关闭侧栏
隐身或者不在线

发表时间:2023-9-13 17:13

杨伟《时务论》1忠臣谋土天下皆有丧师败军危身亡国诚在主听不精不审



达性畅情 发表在 国学问答|国学 华声论坛 https://bbs.voc.com.cn/forum-59-1.html

杨伟(魏晋)《时务论》诗解1忠臣谋土天下皆有丧师败军危身亡国诚在主听不精不审

题文诗:

听察者乃,存亡门户,安危机要.倘若人主,

听察不博,偏受所信,谋有所漏,不尽良策;

若博观听,纳受无方,考察不精,则数有乱.

人主以独,听聪考察,成败之数,利害之说,

杂而并至,以干窥听,如此诚至,精之难在,

于人主耳,不在竭诚,纳谋尽己,之策者也.

若人主听,察不差纳,受不谬则,计济事全,

利倍功大,治隆国富,民强敌灭.过听不精,

纳受不审,计困事败,利丧功亏,国贫兵弱,

治乱势危.听察所考,不可不精,不可不审,

如此急也.有国主不,可谓举国,无深谋臣,

阖朝无智,策之士在,听策所考,精与不精,

审与不审.何以验乎?在昔汉祖,聪听之主,

纳陈恢谋,下南阳不,用娄敬计,则困平城.

广武君者,策谋之士,韩信纳其,计燕齐举,

陈余不用,谋派水败.由此观之,汉祖之听,

未必一暗,一聪也在,于精不精.广武之谋,

非为一拙,一工在用,与不用耳.不可谓其,

事济者有,计策之士,覆败者无,深谋之臣.

吴王夫差,拒子胥谋,纳宰語说,国灭身亡,

不可谓无,深谋之臣.楚怀王拒,屈原之计,

纳靳尚策,没秦不反,不可谓无,计画之士.

虞公不用,宫奇之谋,而灭于晋.仇由不听,

赤章之言,亡于智氏.蹇叔之哭,不能挽济,

崤渑之覆.赵括之母,不能救长,平之败此,

皆人主听,不精不审.由此观之,天下之国,

莫不皆有,忠臣谋土,丧师败军,危身亡国,

诚在主听,不精不审.至听真听,虚心而听,

听其真情.至听兼听,听于谋臣,验乎民心.

太誓有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原文】
夫听察[161] 者,乃存亡之门户,安危之机要也。若人主听察不博,偏受所信,则谋有所漏,不尽良策,若博其观听,纳受无方,考察不精,则数有所乱矣。人主以独听之聪,考察成败之数[162] ,利害之说,杂而并至,以干窥听,如此,诚至精之难,在于人主耳,不在竭诚纳谋,尽己之策者也。若人主听察不差,纳受不谬则计济事全,利倍功大,治隆[163] 而国富,民强而敌灭矣。若过听不精,纳受不审,则计困事败,利丧功亏,国贫而兵弱,治乱而势危矣。听察之所考,不可不精,不可不审者,如此急也。
【注释】

[161] 听察:探听审察。指听取并考察各种意见。
[162] 数:音属。谈论,述说。
[163] 隆:盛大。
【译文】

君主对各种意见的听闻和考察,是国家存亡的门户和安危的关键。假若君主听察不广博,只听信宠臣的话,那么所做的谋略必定有所疏漏,不能尽知良好的计策;假如广泛地观察探听,但是接受的方法不正确,考察不深入,那么计策必然又会
有所败坏。君主凭借独自听受的聪敏,去推断思考各种言论的成败、利害,若各种意见纷至沓来,必然会干扰君主的视听。
如此看来,考察各种言论是否精密得当的难题,就落在君主身上了,而不在竭诚贡献谋略、尽己之策的臣子那里。假如君主听察得当,采纳的建议合乎情理,那么考虑的计策就会周全而有所成就,就能加倍获益,大功告成,政治兴隆,国家富强,百姓强大,而敌人破灭。假若不深入、审慎地听取和采纳建议,那么考虑问题就会陷入困境,所做事情就会失败,利益丧失,功劳全无,国家陷入贫穷,对外作战失败,国内政治混乱,形势危急了。听察的考证不能不深入,不能不审慎,就是如此之重要啊。

【原文】

凡有国之主,不可谓举国无深谋之臣,阖朝无智策之士也,在听策所考精与不精,审与不审耳。何以验其然乎?在昔汉祖者,聪听之主也,纳陈恢[164] 之谋则下南阳,不用娄敬[165] 之计则困平城。广:武君[166] 者,策谋之士也,韩信纳其计则燕、齐举,陈余[167] 不用其谋则派水败。由此观之,汉祖之听,未必一暗一聪也,在于精与不精耳。广武之谋,非为一拙一工也,在用与不用耳。不可谓事济者有计策之士,覆败者无深谋之臣也。吴王夫差拒子胥[168] 之谋,纳宰語[169] 之说,国灭身亡者,不可谓无深谋之臣也。楚怀王拒屈原之计,纳靳尚[170] 之策,没秦而不反者,不可谓无计画之士也。虞公[171] 不用宫奇[172] 之谋,灭于晋。仇由不听赤章之言,亡于智氏[173] 。蹇叔[174]之哭,不能济崤渑[175] 之覆。赵括[176] 之母,不能救长平之败。此皆人主之听不精不审耳。由此观之,天下之国,莫不皆有忠臣谋土也,
或丧师败军,危身亡国者,诚在人主之听,不精不审。

【注释】

[164]陈恢:刘邦的谋士。
[165] 娄敬: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士之一。
[166] 广武君:指楚汉相争时赵国谋臣李左车(生卒年不详),西汉柏(邢台隆尧)人,赵国名将李牧之孙,为赵立下
了赫赫战功,李被封为广武君。 韩信、张耳攻赵时, 赵权臣成安君陈余不听广 武君之言,以至兵败。韩信获广武君而师事
之,广武君遂为之筹策下燕齐之地。见《史记●淮阴侯列传》。
[167] 陈余:秦末义军领袖。
「1681 子胥:即伍子胥,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名员(音“云”),字子胥,
[169] 宰懿:即太宰龉。本名伯話,系春秋时楚伯州犁之孙。楚诛伯州犁,伯懿奔吴,吴以为大夫,后任太宰,故称太
宰齬。
[170] 靳尚:本名尚,战国时期楚怀王时任上官大夫,与三闾大夫屈原为同僚,受封于靳江,世称靳尚。
[171] 虞公:春秋时代姬姓的公爵诸侯,是周皇室的后裔。
[172] 宫奇:即宫之奇,生卒年不详,春秋时虞国辛宫里人。他明于料事,具有远见卓识,忠心耿耿辅佐虞君,并推荐百里吳,共同参与朝政,对外采取了联虢拒晋的策略,使国家虽小而强盛。他是春秋时著名的政治家,春秋时期,各国攻伐不止,晋国与虞国为邻,早有吞并虞国之心,但因虞国和虢国是很好的盟国,无隙可乘,所以始终未敢轻举妄动。对此,宫之奇看得很清楚,坚决主张虞虢联盟。
[173]仇由不听赤章之言亡于智氏:仇由国(今山西盂县)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智伯(名瑶,又称智囊子,春秋末年晋国四卿之-一,其他三卿是韩、魏、赵。后来在赵襄子灭了智伯后,瓜分了晋国,史称“三家分晋”)在并吞了泫国(今

山西高平)、代国(今河北蔚县)后,下-.步就是要发兵攻打仇由国,以使晋国疆域整连成片。可是由晋国往仇由国的道路异常艰险,兵马难行,于是,他就策划了一一个阴谋:有意铸了一-口很大的钟,然后派使者通知仇由国,说这口大钟是特意赠与仇由国君的,但运不过去。仇由国的国君知道之后喜出望外,立即下令,动用了大批人力修建通往晋国的道路,准备将那口大钟迎接回国。仇由国的大夫赤章曼枝马上劝谏国君:“ 此事万万不可,赠送礼物应是小国对大国的尊崇方式,现在大国反而送礼物给小国,礼物后面一定紧跟着军队入侵,所以绝不能要那口钟,更不能将大钟运回国!”然而仇由国君贪图便宜,根本不理睬赤章曼枝的劝阻,加紧赶工扩建道路,希望早日将大钟运回国。终于修建好道路,兴高采烈地将大钟运回了国内。十九天后,智伯的军队就顺着运钟的道路畅通无阻地入侵仇由国,将仇由国轻而易举地灭掉了。从此,“钟”就成了“终”的代名词,警示为终结。
[174] 蹇叔:宋国钰邑(今安徽濉溪县临涣集)人,春秋时秦国大夫。有贤名,为百里奚所推荐,秦穆公时任为上大[175] 崤渑:亦作“崤黾”,指崤底一带。音“遥免”。
[176] 赵括:战国时期赵国人,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之子。熟读兵书,但不晓活用。于长平之战后期代替廉颇担任赵军主帅,由于指挥错误而使得赵军全军覆没,自己也冲阵战死,赵军四十万人尽数被秦将白起活埋。
【译文】

凡是做国君的,不能说举国上下都没有深谋远虑的臣子、朝廷内没有能出良策之士,而在于自身听察考证时精心不精心,审慎不审慎。如何证明这一点呢? 过去汉高祖刘邦是明于辨察的君主,采纳陈恢的计谋,就攻制了南阳,不用娄敬的计策则困于平城。广武君李左车是善于出谋划策的人,韩信采纳了他的计谋则使燕齐不战而降,陈余不用他的计谋则遭抵水之败。由此看出,汉高祖的听取,未必就是一次糊涂一 次聪明, 而是在于是否听取得专心。广武君的计谋,不是一个拙劣一 个工巧,而在于采用不采用。不能说事成了是因为有献计献策之人,而事败是因为没有精于谋划之臣。吴王夫差拒不采纳伍子胥的计谋,却听取太宰伯懿的邪说,终至国家灭亡,自己被杀,不能说是因为没有精于谋划的大臣。楚怀王拒绝接受屈原的计策,而采纳靳尚的策略,终陷秦国客死他乡,不能说是没有出谋献策之士。虞国国君虞公不用宫之奇之谋致使国家被晋国所灭,仇由国国君不听赤章曼枝之言导致国家亡于智伯,蹇叔之哭不能挽救崤渑之战的败局,赵括之母不能拯救长平之战的失败,这些都是由于君主的视听不专心和不审慎造成的。由此看来,天下所有的国家都是有忠臣和谋士的。倘若失去民心、战争失败、危及于身、国家灭亡,原因在于君主自身的视听不专心、不审慎。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3-9-17 08:29
谢谢分享!




----------------------------------------------

佑天佑地佑人 送福送禄送寿
看经典美图到三晋!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3-9-17 08:29
谢谢分享!




----------------------------------------------

佑天佑地佑人 送福送禄送寿
看经典美图到三晋!



发新帖 新投票
 回帖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快速回复主题
你的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只要30秒)


使用个人签名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贴文发布前,请确认贴文内容完全由您个人创作或您得到了版权所有者的授权。版权声明
   



Processed in 0.025072 s, 8 q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