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帖  新投票  回帖  关闭侧栏
隐身或者不在线

发表时间:2023-9-20 17:16

《傅子》卷15通志诗解2听言不如观事观事不如观行宽简尊儒能容直臣通直言途[原创]



达性畅情 发表在 国学问答|国学 华声论坛 https://bbs.voc.com.cn/forum-59-1.html

《傅子》卷15通志诗解2听言不如观事观事不如观行宽简尊儒能容直臣通直言途

题文诗:

凡有血气,苟不相顺,皆有争心,隐而难分,

微而害深,莫甚于言.君人者将,和众定民,

殊其善恶,以通天下,之志者也.闻言不可,

不审也闻,言未审以,定善恶则,是非有错,

饰辩巧言,之流起矣.是故听言,不如观事,

观事不如,观行听言,必审其本,观事必校,

其实观行,必考其迹,参三者而,详之近少,

失矣问曰:汉之官制,皆用秦法,秦不二世,

而灭汉廿,余世而后,亡者何也?答曰其制,

则同用之,则异秦任,私有忌心,其法峻而,

恶闻其失,任私者怨,有忌心则,天下相疑,

其法峻则,民不顺之,恶闻其失,过不上闻,

此秦所以,不二世灭.汉初入秦,约法三章,

论功定赏,先封所憎.约法三章,公而简也;

先封所憎,无忌也虽,网漏吞舟,百姓安之,

者由能通,天下之志,得其略也.世尚宽简,

尊儒贵学,政虽有失,能容直臣,简则不苟,

宽则众归,尊儒贵学,民笃于义,能容直臣,

则上之失,不害于下,而民之所,患上闻矣.

自非圣人,焉能无失,失而能改,则所失少,

心以为是,言行由之,其或不是,不自知也.

先王患人,之不自知,其失而处,尊者天下,

之命在焉,顺之则生,逆之则死.顺而无节,

则谄谀进;逆而畏死,则直道屈.明主患谀,

己者众而,无由闻失,故开敢谏,之路而纳,

逆己之言,苟所言出,于忠诚虽,事不尽是,

犹欢然受,通直言途,引而致之,非为名也.

以为直言,不闻则己,耳目塞内,谀者顺外,

此三季所,以至亡而,不自知也.周昌比之,

高祖桀纣,而高祖托,之以爱子,周亚夫申,

军令太宗,为之不驱,朱云折槛,辛庆忌乃,

叩头流血,斯乃宽简,风汉所以,历年四百.


【原文】
凡有血气[329] ,苟不相顺,皆有争心,隐而难分,微而害深者,莫甚于言矣。君人[330] 者,将和众[331] 定民而殊其善恶,以通天下之志者也。闻言不可不审也,闻言未审而以定善恶,则是非有错,而饰辩巧言[332] 之流起矣。故听言不如观事,观事不如观行。听言必审其本,观事必校其实,观行必考其迹,参三者而详之,近少失矣。问曰:“汉之官制,皆用秦法,秦不二世而灭,汉二十余世而后亡者,何也?”答曰:“ 其制则同,用之则异,秦任私而有忌心,法峻而恶闻其失,任私者怨,有忌心则天下疑,法峻则民不顺之,恶闻其失,则过不上闻[333] ,此秦之所以不二世而灭也。

【译文】

大凡有血性的人,如果彼此不和顺,都会有竞争之心。人们交往中隐讳而难以分辩、细小却有大害的,莫过于言语。做君主的要协调众人、安定百姓、分别善恶以通达天下人的心志,对听到的话就不能不详察。对听到的话不加详审,轻率判定善恶,就会把是非判错,使伪饰巧辩的风气流行。所以听其言不如观其所事,观其事不如观其品行。听言-定要审察其内心的实际想法,观事一定要查验其真实性,观察品行一定要考察其事迹。综合言、事、行三方面,并详加分析,就会很少有失误。有人会问:“ 汉朝的官吏体制,都是沿用秦朝的办法。秦朝不到二二世就灭亡,汉朝却延续了二十多代,这是为什么呢?”回答是:“ 两朝制度大体相同,具体施用不同。秦朝任私党且有猜忌之心,刑法严峻而厌恶听批评的话。任用私党则招怨愤,有猜忌之心则人人生疑。刑法严峻则民心不顺从,厌恶听批评的话则君主就听不到为政的过错。这是秦朝不到二世就灭亡的原因。
【原文】
汉初入秦,约法三章,论功定赏,先封所憎。约法三章,公而简也;先封所憎,无忌也。虽网漏吞舟[334] ,而百姓安之者,能通天下之志,得其略也。世尚(尚下有宽字)简[335] ,尊儒贵学,政虽有失,能容直臣[336] ,简则不苟,宽则众归之,尊儒贵学,则民笃于义,能容直臣,则上之失不害于下,而民之所患上闻矣。自非圣人焉无失,失而能改,则所失少矣,心以为是,故言行由之,其或不是,不自知也。先王患人之不自知其失,而处尊者,天下之命在焉,顺之则生,逆之则死。顺而无节,则谄谀进;逆而畏死,则直道[337] 屈。明主患谀己者众而无由闻失也,故开敢谏之路,纳逆己之言,苟所言出于忠诚,虽事不尽是,犹欢然(然下有受字)之,所通直言之涂,引而致之,非为名也。以为直言不闻,则己之耳目塞,耳目塞于内,谀者顺之于外,此三季[338] 所以至亡而不自知也。周昌[339] 比高祖[340] 于桀纣,而高祖托以爱子,周亚夫[341] 申军令,而太宗[342] 为之不驱,朱云[343] 折槛,辛庆忌[344] 叩头流血,斯乃宽简之风,汉所以历年四百也。”

【注释】

[334]网漏吞舟:网漏,谓法网疏宽。吞舟,指大鱼,比喻大奸。
[335]简:应作“宽简”。宽大,不苛求。
[336]直臣:直言谏诤之臣。
[337]直道:犹正道。指确当的道理、准则。
[338]三季:指夏、商、周三代的末期。《汉书. 叙传下》:“三季之后,厥事放纷。”颜师古注:“三季, 三代之末
[339]周昌:西汉大臣。耿直敢言。刘邦欲废太子,他直言谏止。后为赵王刘如意相。如意为吕后所杀,他托病不朝。,

[341]周亚夫:西汉时期著名将军,名将绛侯周勃的次子。七国之乱中,他统帅汉军,三个月平定了叛军。后死于狱中。
[342]太宗:指汉文帝刘恒。
[343]朱云:汉代直臣。为人狂直,多次上书抨击朝廷大臣。汉成帝时,朱云进谏攻击丞相张禹为佞臣,帝怒,欲斩之,他死抱殿槛,结果殿槛被折断。后以左将军辛庆忌死争,遂获赦,皇帝亦下令不换断槛:“勿易, 因而辑之,以旌直
臣。”朱云自此不复仕,晚年教授生徒,年七十余卒于家。
[344]辛庆忌:西汉将领。有战功。
【译文】

汉高祖初入关中,与民约法三章;论功行赏,先封赏自己所憎恶的人。约法三章,公正而简单明了;先封赏所憎恶的人,显示不怀猜忌。虽然法网宽大,百姓却安定,就是因为能顺应民心、方略得当。治国崇尚宽缓简约,尊儒重教;政令即使有失误,却能容留直言敢谏的臣子。政令简约则不轻率,政令宽缓则民众就归附;尊儒重教,百姓就忠诚守法;能容纳正直的臣子,则君主有失误也不会贻害百姓,而百姓的忧患君主也能听到。人非圣贤,怎能没有过失!有过失及时改正,失误就会减少。心里认为正确,言行就会表现出来。即使所想的不正确,自己也觉察不到。先王所担心的是人不了解自己的错误,且对处尊位者来说,天下人的性命在于自身,顺从自己则生,违逆自己则亡。顺从而不讲操守,则阿谀者会得势;违逆而又怕被处死,以正直之 道事君者便会屈从。英明君主担心阿谀自己的人多,不能听到为政的失误,于是,敞开谏诤的言路,接受批评自己的言论。如果谏言出于忠诚,虽然不完全切合实事,仍然高兴地接受。敞开直言之路,招引他们进谏,不是为取得好名声,而是认为听不到正直的言论,自己就会耳目闭塞。自己耳目闭塞,阿谀的人又凡事顺从自己,这就是夏、商、周三代末年的君主灭亡的原因,而他们自己却不知道。周昌把汉高祖比作桀纣,高祖还是把爱子托付给他;周亚夫申明军令,汉文帝的车马因此不在军营中驱驰;汉朝朱云不服成帝,攀折殿槛,辛庆忌叩头流血营救,才免其-死,后被成帝称为直臣。这都是宽宏简约的政风。汉朝能够统治四百年,原因就在这里。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3-9-22 06:46
谢谢分享!




----------------------------------------------

佑天佑地佑人 送福送禄送寿
看经典美图到三晋!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3-9-22 06:46
谢谢分享!




----------------------------------------------

佑天佑地佑人 送福送禄送寿
看经典美图到三晋!



发新帖 新投票
 回帖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快速回复主题
你的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只要30秒)


使用个人签名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贴文发布前,请确认贴文内容完全由您个人创作或您得到了版权所有者的授权。版权声明
   



Processed in 0.026589 s, 8 q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