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主题:跟踪28 年前报道的石录恒文字稿[分享]
|
发表时间:2023-11-3 05:18
跟踪28 年前报道的石录恒文字稿[分享]高致贤 发表在 荷韵轻香|散文 华声论坛 https://bbs.voc.com.cn/forum-5-1.html
高致贤
28年前,我在贵州省级期刊《青年时代》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易满足与难满足》的人物通讯,报道了共产党员、全国优秀教师石录恒的先进事迹。那时候,他还是个 28岁的小青年,当时他已经在中学物理课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方法的研究上研究取得了全国性的辉煌成果!我退休离开大方二十载。一日,我浏览旧稿,觉得他的简朴生活与刻苦学习精神仍然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后来他的情况怎么样?我作了跟踪。回头来看一下 28年前的通讯全文,再看看石录恒现在的情况怎么样? 2020.6.4于深圳 附:易满足与难满足 ——记共产党员、全国优秀 教师石录恒 高致贤 辛未金秋,硕果累累,大方一中的石录恒老师也是成果丰硕。 8月的冰城,一片热浪。全国物理教学研究会在哈师大召开。会议宣布:石录恒老师的《高中物理教学的设想初探》论文获全国二等奖,而且是贵州省本次 3篇获奖论文的最高档次。 9月的大方山城,笼罩着新学年的浓郁气氛,石录恒的高中物理教学方案《九步五段递进教学法》顺利通过毕节地区验收,全区推广。 教改方案通过验收后,北京传来更大的喜讯:教师节前,中央表彰了一批全国优秀教师,石录恒榜上有名。…… 刚进28岁、工作不到十年的大专生石录恒,事业上获得如此成就,政治上享受这般殊荣,一般说来都该满足了,他到底满足不满足呢? 生活上容易满足 要讲满足,石录恒是最容易满足的,哪怕破衣烂衫,一双草鞋,两餐粗饭,只要能进校读书他就满足了;而在课余为家中放牛割草,干那繁重的农活也毫无怨言。 升入高中,要到离家五六里外的县城去读书。寄宿、住校,家里负担不起,必须走读。于是,他早上在家吃顿饭,中午读书当午餐,下午放学回家转,尽管饥肠辘辘,全身疲乏,因为能读到高中,他也满足了。 1980年参加高考,他的得分上了本科分数线,但他却被录取在师专,有人劝他再补习一年考重点大学,可他觉得农家孩子能入学也就满足了,以后可以再深钻。 两年后他以本专业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分回大方,有门路的改行进了领导机关,他分到一中任教。这是县里的“最高学府”,老牌本科生很多。他认为自己能够挤进去就很满足了。 到了一中,住进食堂不用的保管室,不到10平方米,白天也需要点灯,但他认为一个人能住上一间,少有干扰,埋头钻研,也满足了。 每逢学生进餐,他的门前闹闹嚷嚷,可他能到学生食堂就餐,省去许多麻烦,赢得宝贵时间,也就满足了。 现在他结婚分到一套新房就更满足了…… 生活上,石录恒是最容易满足的,他认为后来都比前面好;然而,事业上他又是很难满足的。他要求后来要比前面强。 事业上的不满足 录取大专他满足了,教起书来,他又不满足于大专知识。他认为自己只读了两年大专,知识比高三学生多不了多少;学校教师紧,离职深造不可能,他就坚持在职进修。他担任了3个高中毕业班的物理课,每周都比一般教师多上几节。可他利用课余时间加班加点,两年自修完大学本科的物理课程。他在全省中小学教师教材教法进修考试和教材过关考核中,以优异的成绩连过初、高中两关, 1990年又取得国家教委组织的全国高中教师专业合格考试的《合格证书》。获此证书的教师,全省屈指可数,毕节地区仅 2名,大方县只有他。已超过许多本科生的成绩,按说他可以满足了,可他不。今年他又以全省最高分考取贵师大的物理函授班,热力学考 99分,但他并不满足,仍坚持函授学习,并树起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的雄心。 为了报考研究生,他还自修外语,经常在上课之前用英语和学生对对话,提起学生们学外语的兴趣和积极性。他还参加了中国《世界外语》主办的刊授,取得优异的毕业成绩。他的学名——石佛也载入《中国世界语学者人名录》。他还被选为省、地两级中学物理教学研究会的理事,而且是两级研究会中最年轻的理事。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学,教学业务上他更不满足。教初二两年,他已摸索出一套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学经验。适逢人才“三不要”的大流动,学校安排他教高中毕业班,一下跳了四个级。作为只有两年教龄的大专生,担当此重担,困难是可想而知的。他却认为这是锻炼自己的好机会,毅然接受任务,勇为学校分忧。经两年的努力,教学成果又出来了:从 1987年开始,他辅导学生参加 4届全国物理竞赛,届届获得地区奖。这种成绩全省并不多,可他仍觉差得还远。 辅导竞赛是这样,辅导高考也突出。八七届高考得93分,获全县物理单科第一,他不满足;九一届高考中,他教的学生许家移考了个满分 100分。成为全省唯一的满贯。这在全国也不多见。按理他该满足了,可他却说,一个学生登峰还不算,还应扩大高分面。实际上,面上的成绩也不错。例如 1991年高考预选中,大方县共有 24个考生的物理及格,其中, 23个是他教的,正考物理及格率达 66.72%,超过全省平均及格率 18.1%的 48.6%。他仍不满足,决心再闯教学方法的新路子。 他从全国中学物理教学研究会上获悉,各学科的目标教学提得很响,但高中物理教学还没有一套成熟的目标教学方案。他深感任重而道远,拿着那份高中物理目标教学改革的论文奖状,心里也是沉甸甸的,需要认真求索。经过3年的努力,他摸索总结出的“九步五段递进教学法”虽然通过地区验收,在全省也开先河,可他并不满足,还在认真总结,不断补充、修改、完善…… 自修课程他不满足,业务研究他不满足,探讨理论他更不满足。在他自学教材,改革教案的时候,该校党支书、校长徐德明鼓励他研究理论,争当学者型教师。石录恒不负众望,边学、边教、边研究,短短6年间,他先后在全国各级刊物上发表论文 16篇,有 4篇分别获得地、省和全国奖。《浅谈物理教学中的等效处理法》收编入《毕节地区优秀论文集》,他仍不满足,正进一步加紧研讨,争取出版物理教研方面的专著。 易满足与难满足同时存在于石录恒老师身上,看似很矛盾,实而很统一。没有生活、工作条件上的容易满足,就不会有事业上的难以满足。如果事业上取得一点点成绩就沾沾自喜,或以此为骄傲的资本,他就不会再进步,就会觉得生活条件上的不满足。人的精力有限,看你用在哪方面。石录恒将他的主要精力放在教学改革的实践和理论研究上,无暇顾及生活琐事,物质条件上就容易满足。对工作他却十分认真,故难以满足。事业上的不满,正显示出他对知识的不断深究,对理论上的不断追求。 事业上的成功,思想上的成熟,使他成为一个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他深感任重道远,更加开拓奋进! 本文发表于1992年第二期《青年时代》期刊。 上述是石录恒老师28年前的业绩。那么,本文发表以后的 28年中,石录恒老师又有什么新的发展?让我们跟踪一下吧。看看石录恒同志事迹简介,更好理解他。 上述报道的是石录恒老师28年前的业绩。那么,本文发表以后的 28年中,石录恒老师又有什么新的发展?让我们跟踪一下,更好理解他。 石录恒,男,汉族,1963年 6月生,研究生学历,中**员,毕节地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贵州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省级教育名师,教育部国家级骨干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劳动模范。 我退休前,他还是大方县第一中学的班主任,我就看到毕节地区公示拟任地区教育局长的人选就是他。听说有关领导为了发挥他的教学专长,后又将他调任毕节地区民族中学教研组长,几年间,很快升任教务主任、校长助理、副校长、校长和书记。 他在毕节地区民族中学管理岗位上廉洁奉公,勤政敬业,团结班子成员,率领全校教职员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使学校各项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轨道,办学质量逐年提高,社会声誉日渐鹊起。学校不断获得各种荣誉称号:评为国家民委、省委、省政府授予的“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省教育厅授予的“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先进学校”;省民委、省体育局联合授予的“民族体育先进集体”;省教育厅、省环保局联合命名的“绿色学校”;省民委、省体育局、省教育厅共同挂牌的“贵州省少数民族体育训练基地”;全国教改实验先进学校,毕节地区“民族团结教育”示范学校、校务公开先进单位、地直“十佳先进基层党组织”。 2003年 12月,被评为贵州省“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并作为基础教育的学校代表,出席了在贵阳举行的表彰会,受到省委、省政府的表彰。 2005年 5月,学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是毕节地区唯一进京接受表彰的先进集体,也是全省教育口的唯一代表。 为了照顾他们家庭关系,2005年 12月调贵州省的重点中学——贵阳市第六中学从事高中物理教学工作迄。 石录恒同志的人生坐标是: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工作三十多年来,无论是搞教学科研还是搞学校管理,他都是这样奉行的,且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辅导的学生参加高中物理竞赛,100余人次获得省级奖励;所教的班级物理高考成绩均大幅度超过贵州省的平均水平, 1991年所教学生以满分 100分高居贵州省物理科高考成绩之首;在全国各级公开刊物上发表论文 50余篇,其中 1篇获国际二等奖, 6篇获全国一等奖, 5篇获全国二等奖,另有 8篇获全国三等奖。主编和参编的五部教学用书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挥了积极的指导作用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石录恒老师多次获得各级各类奖励:1991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1993年被破格评为中学高级教师; 1995年荣获香港柏宁顿教育基金会授予的“孺子牛”金球奖; 1996年被省人民政府授予 “中学特级教师”称号,同年,又被评为贵州省“十大杰出青年”; 1997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1999年被评为毕节地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地管专家); 2000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 2001年获国家级骨干教师称号; 2009年获贵州省教育名师称号。迄今,他还在教师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的教学! 2020.6.23于深圳 作者 高致贤,汉族,1937生,贵州大方县人,作家、记者,先后任过教师,宣传、青年、文化、文物专干,党政秘书,专职记者,文联常务副主席,政协常委等。贵州省作协、记协、写作学会、中国现当代文学学会会员;贵州省杂文学会理事、毕节市作协常务理事。退休后旅居深圳,受聘专栏作家。有800多万字的作品在国内外刊播;出版散文随笔《乡音悠悠》、杂文《心口常开》、回忆录《苦乐人生》、文艺《乌蒙山情歌》;图文《创世界的农民刘义章》、《新乐故事》等专集与闪小说《暖流》、游记《奢香故里》等合集。作品入选《中国新文艺大系》、《贵州新文学大系》、《黔西北文学史》和《当代诗词三百首》等文学史和数十部合集;创作手稿选入古今中外名家手稿《文献资料大全》;多篇作品获全国性大奖;文章选入大、中、小学教材;个人小传入选《世界名人录》 、“国际网络作家名录”等多部人物辞典和词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