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帖  新投票  回帖  关闭侧栏
隐身或者不在线

发表时间:2024-3-20 17:24

《长短经》卷22钓情1将语者必先钓人情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



达性畅情 发表在 国学问答|国学 华声论坛 https://bbs.voc.com.cn/forum-59-1.html

赵蕤《长短经(反经)》卷22钓情诗解1将语者必先钓人情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

题文诗:

子曰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又,曰未信则,

以为谤己.孙卿曰语,而当智也;默当知也.

尸子有曰:听言耳目,不惧视听,不深则善,

言不往焉.是知将语,者必先钓,于人情也,

自古然矣.韩子曰夫,说之难也,在知所说,

之心可以,吾说当之.说以厚利,则见下节.

而遇卑贱,必弃远矣.说以名高,则见无心,

而远事情,必不收矣.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未必其身,泄之也而,说及其所,匿之事如,

是者身危.贵人有过,端而说者,明言善议,

以推其恶,者则身危.贵人或得,计而欲自,

以为功说,者与知焉,则身危也.强之以其,

所不为止,之以不能,已者身危.又曰与之,

论大人则,以为间己;与论细人,以为鬻权.

论其所爱,以为借资;论其所憎,以为尝己.

顺事陈意,则曰怯懦,而不尽也;虑事广肆,

则曰草野,而居侮此,不可不知.彼自智其,

计则无以,其失穷之;自勇其断,则无以其,

敌怒之也.凡说亦须,旷日弥久,周泽既渥,

深计不疑,交争不罪,乃明计利,害以致功.

直指是非,以饬其身,以此相持,此说之成.

荀悦曰夫,臣下所以,难言者何?言出身则,

咎悔及之.故曰举过,揭非则有,干忤之咎;

劝励教诲,有挟上讥.言而当则,耻其胜己;

言而不当,则贱其愚.先己而同,则恶其夺,

己之明也;后己而同,以为从顺.违下从上,

以为谄谀;违上从下,以为雷同.与众共言,

以为顺负;违众独言,以为专美.言而浅露,

则简薄之;深妙弘远,不知非之.特见独智,

则众恶其,盖己虽是,而不见称;与众同智,

以为附随,虽得之不,以为功也.谦让不争,

以为易容;言而不尽,以为怀隐;进说竭情,

则不知量.言而不效,则受怨责;言而事效,

以为固当.利于上必,不利于下,便于左则,

不便于右,或合于前,而忤于后,此下情所,

以常不通.仲尼发愤,称之曰予,欲无言者,

盖为语之,难也何以,明其难耶?察言观色.

【原文】1

  孔子曰:“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又曰:“未信,则以为谤己。”孙卿曰:“语而当,智也;默而当,知也。”《尸子》曰:“听言,耳目不惧,视听不深,则善言不往焉。”是知将语者,必先钓于人情,自古然矣。

韩子曰:“夫说之难也,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说之以厚利,则见下节而遇卑贱,必弃远矣(所说实为厚利,则阴用其言,而显弃其身,此不可不知也。)。说之以名高,则见无心而远事情,必不收矣(所说实为名高,而阳收其身,而实疏之。此不可不知也。)。事以密成,语以泄败,未必其身泄之也,而说及其所匿之事,如是者身危(周泽未渥也,而语极知,说行而有功则德亡,说不行而有败则见疑,如是者身危。)。贵人有过端,而说者明言善议以推其恶者,身危。贵人或得计而欲自以为功,说者与知焉,则身危。强之以其所不为,止之以其不能已者,身危。”又曰:“与之论大人,则以为间己;与之论细人,则以为鬻权。论其所爱,则以为借资;论其所憎,则以为尝己。顺事陈意,则曰怯懦而不尽;虑事广肆,则曰草野而居侮,此不可不知也。彼自智其计,则无以其失穷之;自勇其断,则无以其敌怒之。”

(凡说须旷日弥久,周泽既渥,深计而不疑,交争而不罪,乃明计利害,以致其功。直指是非,以饬其身。以此相持,此说之成也。)

荀悦曰:“夫臣下之所以难言者,何也?言出乎身则咎悔及之矣。”故曰:举过揭非,则有干忤之咎;劝励教诲,则有挟上之讥。言而当,则耻其胜己也;言而不当,则贱其愚也。先己而同,则恶其夺己明也;后己而同,则以为从顺也。违下从上,则以为谄谀也;违上从下,则以为雷同也。与众共言,则以为顺负也;违众独言,则以为专美也。言而浅露,则简而薄之;深妙弘远,则不知而非之。特见独智,则众恶其盖己也,虽是而不见称;与众同智,则以为附随也,虽得之不以为功。谦让不争,则以为易容;言而不尽,则以为怀隐;进说竭情,则以为不知量。言而不效,则受其怨责;言而事效,则以为固当。利于上、不利于下,或便于左则不便于右,或合于前而忤于后,此下情所以常不通。仲尼发愤,称“予欲无言”者,盖为语之难也。何以明其难耶?

【译文】1

孔子说:“不看对方脸色就冒然开口说话,就叫做瞎子。”他还说:“还没有取得对方信任,就冒然提意见,就会被认为是毁谤。”(译者按:这是孔子弟子子夏的话。原文为:“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见《论语·子张》,著者记忆有误)荀子说:“该讲话的时候,讲话恰到好处,这就是智慧,不该讲话的时候则保持沉默,这也是智慧。”尸子说:“听别人讲话的时候,耳目不专注,精神不集中,这时候,就不要向他讲什么有价值的话。”从这些先贤的话中,我们可以明白,凡是要游说君主的人,一定要先摸清对方的态度,自古以来成功的游说者都是这样做的。

 韩非子曾经说过:“游说者的困难在于,要了解你所要游说的对象的心理,然后才可以用我的话去顺应他。如果用厚利去游说他,就会被认为是志节卑下,那么他就会用卑贱的待遇对待你,你必然会被弃掷疏远了。[其实,你所游说的对象实际上是贪图厚利的,只不过为了掩饰自己的贪,才暗中采纳你的建议却公开地疏远你本人,这是不能不明白的。]如果你用清高的名声去游说他,就会被认为是头脑冬烘,离人情事理太远,必然不会采纳你的意见。[你游说的对象如果实贪厚利,而却要获取清高的名声,就在表面上亲近你,实际上却疏远你,这也是不能不明白的。]事情因保守机密而成功,而游说者往往由于泄露了君主的机密而失败。这倒末必是他有意识的要泄露,而是由于无意中触及了君主隐秘的事,象这样就会有生命危险了。[这是由于君主与游说者之间的恩泽情分未达到亲密深厚的程度,而游说者却要尽其所知来讲极知心的话,即使意见被采纳而且也收到了成效,他也不会认为这是你的功劳,如果不采纳你的意见,或采纳了而事情却办糟了,你就会受到猜疑,这样也就会有生命危险了。]贵人有了过失,你却明白无误地用大道理来推究他的过错,这样也会有生命危险。贵人自认为有良谋善策,要独自建功,而游说者却预先知道了那个计谋,就会有生命危险。勉强君主做他不愿意做的事,企图制止君主正在做的事,也会有生命危险。韩非子还说:“如果与君主议论他的大臣,他就会认为你是在离间他们的君臣关系,如果向君主推荐他身边的亲信小人,他就会怀疑你出卖他的权势。称颂他所爱的人,会被认为要拿他本人做靠山,批评他所憎恶的人,则会被认为是试探他的态度。如果顺君主之意略述其事来陈说已见,会被认为畏怯懦弱,不敢坦诚进言而有所保留。但如果多方面的思考,放言直陈己见,毫不保留,则又被认为是粗野而傲慢。这也是不能不明白的。如果他自认为聪明,计谋高明,就不要指责他的失误,使他感到窘迫,如果他为自己的果断敢为而自负时,就不能指责他的过错而惹他发怒。”[凡游说君主,须待旷日弥久,恩泽感情已经亲切深厚之后,讨论再深微也不会受到猜疑,互相争论也不会受到怪罪,这时才能明白地阐述利害关系,以达到成功的目的。直言指出其是非对错,来修饰完善他本人的素养,有了这样的凭借之后才会有游说的成功。]
荀悦说:“臣下难以向君主进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话一出口,便有生命之忧,灾祸也就跟着来了。”所以人们说指摘君主的过失,就会有冒犯尊严、违逆君命之罪,劝戒勉励教诲君主,便会受到威逼君上的责难。你说得对,他就会因你强过他而感到耻辱,你说得不对,他就会认为你愚蠢而看不起你。相同的意见,你比他说得早,他会认为你有意显示比他聪明而忌恨你,而你若在他之后发表相同的看法,他又会认为你是顺风使舵,毫无主见。违背下级而顺从上级,会被认为是阿谀奉承,违背上级顺从下级,又会被认为随声附合。与大伙说一样的话,就会被看作是从俗,发表与众不同的独到之见,又会被认为是企图独占美名。

话说得浅显直露,则被认为浅薄而受到轻视,而讲深妙宏远的大道理,则因听不懂而非难你。有特立杰出的独到见解,众人就会因你超过了他们而痛恨你。即使他们私下认为讲的对也绝不会被他们所称赞。与大家相同的见解又会被认为是随众从俗,即使有成效也不被承认。言语谦让不争则被认为智力贫乏,言而不尽被认为是有意留一手,而你若言无不尽又被认为不识时务。说了不见成效,就会受到怨恨责难,说了之后见到成效,则又认为本来就事该如此。有利于上的话必不利于下,有利于这一方面的必不利于那一方面,与前边的利益相附就会与后边的利益相违,这就是臣下之情难于上通君主的原因啊!孔子曾激愤地说:“我打算不再说什么了。”就是针对游说者这种难处而发的。怎么知道这种难处呢?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4-3-22 09:54
谢谢分享!




----------------------------------------------

佑天佑地佑人 送福送禄送寿
看经典美图到三晋!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4-3-22 09:54
谢谢分享!




----------------------------------------------

佑天佑地佑人 送福送禄送寿
看经典美图到三晋!



发新帖 新投票
 回帖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快速回复主题
你的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只要30秒)


使用个人签名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贴文发布前,请确认贴文内容完全由您个人创作或您得到了版权所有者的授权。版权声明
   



Processed in 0.030649 s, 8 q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