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帖  新投票  回帖  关闭侧栏
隐身或者不在线

发表时间:2024-4-10 17:54

《中论》卷7艺纪诗解艺者以事成德德者以道率身恭恪廉让艺之情中和平直艺之实艺



达性畅情 发表在 国学问答|国学 华声论坛 https://bbs.voc.com.cn/forum-59-1.html

徐干《中论》卷7艺纪诗解艺者以事成德德者以道率身恭恪廉让艺之情中和平直艺之实齐敏不匮艺之华威仪孔时艺之饰

题文诗:

艺之兴也,其由民心,之有智乎?造艺者将,

以有理乎,民生而心,知物欲作,事繁而莫,

之能理也.故圣人因,智以造艺,因艺立事,

二者近在,乎身远在,乎物艺者,所以旌智,

饰能统事,御群圣所,不能已也.艺者以事,

成德者也;德者以道,率身者也.艺者德之,

枝叶德者,人之根干.斯二物者,不偏行也,

亦不独立.木无枝叶,则不能丰,其根干也,

故谓之瘣;人无艺则,不成其德,故谓之野.

欲为君子,必兼之乎.先王欲人,之为君子,

故立保氏,掌教六艺,一礼二乐,三射四御,

五书六数.教以六仪,一曰祭祀,之容二曰,

宾客之容,三曰朝廷,之容四曰,丧纪之容,

五曰军旅,之容六曰,车马之容.大胥者掌,

学士之版,春天入学,舍采祭祀,合万舞秋,

班学合声,讽诵讲习,不懈于时.故诗经曰:

菁菁者莪,在彼中阿;既见君子,乐且有仪.

美育群材,其犹人之,于艺乎哉?既修其质,

且加其文,文质著然,后体全体,全然后可,

登乎清庙,羞乎王公.故君子者,非仁不立,

非义不行,非艺不治,非容不庄,四者无愆,

圣贤器就.易曰富有,之谓大业.斯之谓欤?

君子表里,称而本末,度者也故,言貌称乎,

心志艺能,度乎德行,美在其中,畅于四肢,

纯粹内实,光辉外著.子曰君子,耻有其服,

而无其容,耻有其容,而无其辞,耻有其辞,

而无其行.故宝玉山,土木必润,盛德之士,

文艺必众.孔子有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存乎六艺,著其末节.

陈笾豆置,尊俎执羽,籥击钟磬,升降趋翔,

屈伸俯仰,之数也非,礼乐之本.礼乐之本,

其德音乎?诗经故云;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示民不佻,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

式宴以敖.此礼乐之,所贵也故,恭恪廉让,

艺之情也;中和平直,艺之实也;齐敏不匮,

艺之华也;威仪孔时,艺之饰也.通乎群艺,

之情实者,可与论道;识乎群艺,之华饰者,

可与讲事.事者有司,之职道者,君子之业.

君子兼之,则贵艺者,心之使也,仁之声也,

义之象故,礼以考敬,乐以敦爱,射以平志,

御以和心,书以缀事,数以理烦.敬考则民,

不慢爱敦,则群生悦,志平则怨,尤亡心和,

则离德睦,事缀则法,戒明烦理,则物不悖.

六者虽殊,其致一也.其道君子,专之其事,

有司共之,此艺大体.德艺双馨,德才兼备.

【原文】

艺之兴也,其由民心之有智乎?造艺者,将以有理乎民。生而心知物,知物而欲作,欲作而事繁,事繁而莫之能理也。故圣人因智以造艺,因艺以立事,二者近在乎身,而远在乎物。艺者,所以旌智饰能、统事御群也,圣人之所不能已也。艺者,以事成德者也;德者,以道率身者也。艺者,德之枝叶也;德者,人之根干也。斯二物者,不偏行,不独立。木无枝叶则不能丰其根干,故谓之瘣;人无艺则不能成其德,故谓之野。若欲为夫君子,必兼之乎。
先王之欲人之为君子也,故立保氏掌教六艺,一曰礼,二曰乐,三曰射,四曰御,五曰书,六曰数。教六仪,一曰祭祀之容,二曰宾客之容,三曰朝廷之容,四曰丧纪之容,五曰军旅之容,六曰车马之容。大胥掌学士之版,春入学,舍采【2】,合万舞,秋班学,合声,讽诵讲习,不懈于时。故《诗》曰:“菁菁者莪,在彼中阿。既见君子,乐且有仪。”美育群材,其犹人之于艺乎?既修其质,且加其文,文质著然后体全,体全然后可登乎清庙,而可羞乎王公。故君子非仁不立,非义不行,非艺不治,非容不庄,四者无愆,而圣贤之器就矣。《易》曰:“富有之谓大业。”其斯之谓欤?君子者,表里称而本末度者也。故言貌称乎心志,艺能度乎德行,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纯粹内实,光辉外著。孔子曰:“君子耻有其服而无其容,耻有其容而无其辞,耻有其辞而无其行。“故宝玉之山土木必润,盛德之士文艺必众。
孔子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存乎六艺者,著其末节也。夫陈笾豆、置尊俎、执羽籥、击钟磬、升降趋翔、屈伸俯仰之数也,非礼乐之本也。礼乐之本也者,其德音乎?《诗》云:“我有嘉宾,德音孔昭。示民不佻,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宴以敖。”此礼乐之所贵也。故恭恪廉让,艺之情也;中和平直,艺之实也;齐敏不匮,艺之华也;威仪孔时,艺之饰也。通乎群艺之情实者,可与论道;识乎群艺之华饰者,可与讲事。事者,有司之职也;道者,君子之业也。君子兼之,则贵也。艺者,心之使也,仁之声也,义之象也。故礼以考敬,乐以敦爱,射以平志,御以和心,书以缀事,数以理烦。敬考则民不慢,爱敦则群生悦,志平则怨尤亡,心和则离德睦,事缀则法戒明,烦理则物不悖。六者虽殊,其致一也。其道则君子专之,其事则有司共之,此艺之大体也。
【译文】
艺的产生,大概是因为人心有智慧吧?创造艺的人,是想要用它教化百姓。(人)生在世就要了解外物,了解外物就会生发欲念,欲念起,事就繁多,事繁多就无法有条理地处理好了。所以圣人凭借智慧而创造艺,凭借艺来成事,二者近则关乎自身,远则关乎外物。艺是用来彰显智慧、发挥能力、控制事情和治理百姓的,圣人也不能停止(学艺)。艺是通过行事培养德行的;德是通过道义引导自身的。艺是德行的枝叶;德行是人的根本。这二者不能偏重其一,不能离开彼此而存在。树木没有枝叶就不能使根干壮大,所以称它为病树;人不学艺就不能成就德行,所以称他为粗鄙的人。如果要想成为君子,就一定要兼备德与艺。

先王想让人们成为君子,所以设置官员掌管教授六艺,一是礼,二是乐,三是射,四是御,五是书,六是数。教授六仪,一是祭祀的仪容,二是招待宾客的仪容,三是朝廷上的仪容,四是丧事上的仪容,五是军旅中的仪容,六是车马上的仪容。大胥掌管在学校读书人的名册,(学生)春季入学,(先)祭祀先圣先师,(再学习舞蹈)使动作整齐又符合音乐节奏;秋季区分才艺高下,使声音符合旋律节奏,诵读讲习,按时(进行)不懈怠。所以《诗》说:“莪蒿葱茏真繁茂,丛丛生长在山坳。已经见到那君子,快快乐乐好仪表。”善育人材,不就如让人学艺一样吗?既修养了内在品质,再加上外在才艺的修饰,内在品质与外在才艺都显著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完人,之后才可进入太庙,才可推荐给王公。所以君子无仁就无法立身,无义就不能行事,无艺就无法提升修养,没有符合礼法的仪容就不庄重,四方面都无过失,那么圣贤之才就具备了。《易》说:“无所不有就叫做伟大业绩。”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君子就是(要让)外在与内心相称、大事小情都符合礼义法度。所以外表言行要与内心相符合,才能技艺要与德行匹配,(这样)美在其中,通达四肢,才干与品德充实于内,光辉形象显著于外。孔子说:“君子以只穿上君子服装而无君子仪容为耻,以只有君子仪容而无君子谈吐为耻,以只有君子的谈吐却没有君子的品德为耻。”所以藏着宝玉的大山土地草木一定很有光泽,品德高尚的人学问技艺必定丰富。

孔子认为安定国家、治理百姓,没有比用礼教更有效的了,改变风气及旧的习惯制度,没有比用音乐教化更好的了。存在六艺之中,显现出的是其中的小节。那些摆放礼器、拿着音乐舞蹈的用具、登高趋下、疾行腾跃或屈曲伸舒,俯身仰首这些技艺,并不是礼乐的根本。礼乐的根本,难道不是合乎仁德之音吗?《诗》说:“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品德高尚又显耀。示人榜样不轻浮,君子贤人纷纷来仿效。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请嘉宾嬉娱任逍遥。”这就是礼乐所崇尚看重的。所以恭敬谨慎、清廉逊让是艺的本性;中正平和、正直无私是艺的实质;敏捷不懈是艺的外在光环;仪容庄重甚合时宜是艺的外在装饰。通晓艺的本性实质的人,可以和他谈论六艺之道;通晓各种技艺的外在表现的人,可以和他讲习六艺之事。六艺之事是官员的职责,六艺之道是君子的追求。君子既通晓艺的本性实质,又知晓艺的外在表现,就很可贵了。艺是内心(对品德)的追求,是仁的言语,是义的外化。所以礼用来促进敬肃,乐用来勉励仁爱,射来使心志平和,御来使心境平和,书用来记叙事情,数用来梳理烦难。敬肃之心加强了那么百姓不会怠慢,仁爱之心具备了那么百姓就会愉悦,心志平和了那么责备埋怨就没有了,心境调和了那么思想不一致的人也会和睦相处了,事情用文字记录下来了那么法规戒律就明了了,烦难梳理了那么事情就顺利了。六艺虽然不一样,但目的是一样的。六艺之道是君子一心追求的,六艺的仪事是官员掌管的,这就是艺的大略。

注释:【1】保氏:古代以礼义匡正君王、教育贵族子弟的官员。【2】舍采:古代学子入学时祭祀先圣先师的仪式。

【注解】

艺之兴也,其由民心之有智乎?造艺者,将以有理乎?民生而心知物,知物而欲作,欲作而事繁,事繁而莫之能理也。故圣人因智以造艺,因艺以立事,二者近在乎身,而远在乎物。艺者,所以旌智、饰能、统事、御群也,圣人之所不能已也(原注:"一本作'圣人无所不能也'。"按徐本脱"圣"字)。艺者以事成德者也(诸本"艺者"下原有"所"字,据徐本删。徐湘琳曰:"钱校云,'以'上原衍'所'字,依下句例删。"),德者以道率身者也;艺者德之枝叶也,德者人之根干也。斯二物者,不偏行,不独立。木无枝叶,则不能丰其根干,故谓之瘣;人无艺则不能成其德,故谓之野。若欲爲夫君子,必兼之乎。


先王之欲人之爲君子也,故立保氏(徐湘琳曰:"各本'氏'皆误'民',今改正。"按《四库全书》本作'氏'。),掌敎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敎六仪:一曰祭祀之容,二曰宾客之容,三曰朝廷之容,四曰丧纪之容,五曰军旅之容,六曰车马之容。大胥掌学士之版,春入学舍,采合万舞,秋班学合声(《周礼》作"大胥掌学士之版,以待致诸子.春,入学,舍采合舞.秋,颁学合声",无"万"字,"班"作"颁"。),讽诵讲习,不解於时。故《诗》曰:"菁菁者莪,在彼中阿。旣见君子,乐且有仪。"美育羣(原缺一字,《汉魏丛书》本、四库本亦然,按徐本作"羣",据补。)材,其犹人之於艺乎?

旣修其质,且加其文,文质着然後体全,体全然後可登乎清庙,而可羞乎王公。故君子非仁不立,非义不行,非艺不治,非容不庄,四者无愆,而圣贤之器就矣!《易》曰:"富有之谓大业。"其斯之谓欤?君子者,表里称而本末度者也。故言貌称乎心志,艺能度乎德行,美在其中,而畅於四支,纯粹内实,光辉外着。孔子曰:"君子耻有其服而无其容,耻有其容而无其辞,耻有其辞而无其行。"故寳玉之山,土木必润;盛德之士,文艺必衆。昔在周公,尝犹豫於斯矣。

孔子称安上治民,莫善於礼;移风易俗,莫善於乐。存乎六艺者,着其末节也(徐湘琳曰:"俞氏云,'着'衍文,盖即上'者'字之衍也。案俞说是。")。谓夫陈笾豆,置尊爼,执羽龠,击钟磬,升降趋翔,屈伸俯仰之数也,非礼乐之本也。礼乐之本也者,其德音乎?《诗》云:"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佻,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宴以敖。"(见《小雅·鹿鸣》,今本"佻"作"恌"。)此礼乐之所贵也。故恭恪廉让,艺之情也;中和平直,艺之实也;齐敏不匮,艺之华也;威仪孔时,艺之饰也。通乎群艺之情实者,可与论道;识乎群艺之华饰者,可与讲事。事者有司之职也,道者君子之业也。先王之贱艺者,盖贱有司也,君子兼之则贵也。故孔子曰:"志於道,据於德,依於仁,游於艺。"艺者,心之使也,仁之声也,义之象也。故礼以考敬,乐以敦爱,射以平志,御以和心,书以缀事,数(《意林》作"教",非也。《御览》卷七百四十四作"数")以理烦。敬考则民不慢,爱敦则群生悦,志平则怨尤亡,心和则离德睦,事缀则法戒明,烦理则物不悖。六者虽殊,其致一也。其道则君子专之,其事则有司共之,此艺之大体也。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4-4-12 10:28
谢谢分享!




----------------------------------------------

佑天佑地佑人 送福送禄送寿
看经典美图到三晋!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4-4-12 10:29
谢谢分享!




----------------------------------------------

佑天佑地佑人 送福送禄送寿
看经典美图到三晋!



发新帖 新投票
 回帖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快速回复主题
你的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只要30秒)


使用个人签名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贴文发布前,请确认贴文内容完全由您个人创作或您得到了版权所有者的授权。版权声明
   



Processed in 0.027270 s, 8 q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