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帖  新投票  回帖  关闭侧栏
隐身或者不在线

发表时间:2024-4-15 17:32

《中论》卷18赏罚诗解赏罚者不在于必重而在必行虽不重而民肃必不行虽重民怠



达性畅情 发表在 国学问答|国学 华声论坛 https://bbs.voc.com.cn/forum-59-1.html

徐干《中论》卷18赏罚诗解赏罚者不在于必重而在必行虽不重而民肃必不行虽重民怠明恕听之思中平之

题文诗:

政之大纲:赏罚之谓.人君明乎,赏罚之道,

治不难矣,赏罚者不,在于必重,而在必行,

必行虽不,重而民肃,必不行虽,重民怠故,

先王务赏,罚之必行.夫当赏者,而不赏则,

为善者失,其本望而,疑其所行,当罚不罚,

则为恶者,轻其国法,怙其所守.苟如是也,

虽日用斧,钺于市而,民不去恶.日赐爵禄,

于朝而民,不兴善矣,故圣人不,敢以亲戚,

之恩而废,刑罚不敢,以怨雠之,忿留庆赏,

夫何故哉?将以有救,时弊司马,法故曰赏,

罚不逾时.使民速见,善恶之报,逾时且犹,

不可而况,废之者乎?赏罚不可,以疏亦不,

可以数之,数则所及,者多疏则,所漏者多,

赏罚不可,以重亦不,可以轻赏,轻则不劝,

罚轻则民,不惧赏重,则民侥幸,罚重则民,

无聊是故,先王明恕,以听之思,中以平之,

而不失节.夫赏罚之,于万人犹,辔策之于,

驷马也辔,策之不调,非徒迟速,之分至于,

覆车摧辕,赏罚不明,非徒治乱,之分至于,

灭国丧身,可不慎乎!可不慎乎!故诗经云:

执辔如组,两骖如舞.言善御之,可以爲国.

治国有道,至道至正,赏罚公正,有功必赏,

有罪必罚,善恶昭彰,善恶有报,奖勤罚懒.

题解:

作者在这- -章中告诫君主一定要明白赏罚之道。他在提出了几个很重要的观点,比如,奖赏与惩罚不在于必须重,而在于必须执行;奖罚不能过重也不能过.....他认为,奖罚不明不只是导致社会混乱,甚至会导致灭身亡国,君主应该慎重对

待。

【原文】

政之大纲[232] 有二,赏罚之谓也。人君明乎赏罚之道,则治不难矣。赏罚者,不在于必重,而在于必行,必行则虽不重而民肃,必不行也,则虽重而民怠。故先王务赏罚之必行也。夫当赏者不赏,则为善者失其本望[233] ,而疑其所行,当罚者不罚,则为恶者轻其国法,而怙[234] 其所守。苟如是也,虽日用斧钺[235] 于市,而民不去恶矣。日赐爵禄于朝,而民不兴善矣。是以圣人不敢以亲戚之恩而废刑罚,不敢以怨雠之忿而留庆赏。夫何故哉?将以有救也,故《司马法》

日:”赏罚不逾时[236] 。”欲使民速见善恶之报也,逾时且犹不可,而况废之者乎?赏罚不可以疏[237] ,亦不可以数[238] ,数则所及者多,疏则所漏者多,赏罚不可以重,亦不可以轻,赏轻则不劝(不劝上有民字),罚轻则不惧(不惧上有民字),赏重则民侥幸[239] ,罚重则民无聊[240] 。故先王明恕[241] 以听之,思中[242] 以平[243] 之,而不失其节也。夫赏罚之于万人,犹辔策[244] 之于驷马也,辔策之不调,非徒迟速之分也,至于覆车而摧辕,赏罚之不明,非徒

治乱之分也,至于灭国而丧身,可不慎乎!可不慎乎!故《诗》云:"执辔如组,两骖如舞。"言善御之可以爲国也。

【译文】

为政的要领有两条,指的就是奖赏与惩罚。君主若能懂得赏罚之道,那么,治理好国家也就不难了。奖赏与惩罚,不在于必须很重,而在于必须能够执行。只要奖罚能够切实执行,虽然不重,但人民也会庄重严肃地对待;如果奖罚不能够得到切实执行,虽然很重,但人民也会对它产生懈怠。所以古代的先王致力于使奖罚能够切实执行。如果应该奖赏的不予奖赏,则做好事者就会失去其本来的愿望,而怀疑自己的所为;应当惩罚的不予惩罚,则做坏事者就会轻视国家法纪,而坚持其固有的行为。如果是这样,即便每日使用斧钺在街市上行刑,民众也不会丢弃邪恶;即便每日在朝中封官赐禄,民间也不会兴起良好风气。所以,圣人不敢因亲戚的恩情而免除处罚;不敢因个人的仇怨而不予奖赏,这是什么缘故呢?是用此来挽救世风呀!因此,司马法说:“ 在规定时间内施行赏罚,是希望民众尽快见到善恶的报应。”超过时限都不可以,更何况废弃不用呢!奖罚不可以过少,也不可以过密;过密则所涉及者太多,过少则所遗漏者太多。奖罚不可以过重,也不可以过轻;奖励过轻则起不到鼓励作用,处罚过轻则起不到威慑作用;奖励过重则人会心存侥幸,处罚过重则民会无所依赖。所以,古代帝王以明察宽厚之道来决断案件,用中正之道来平治天下,因此而不失其节。奖罚对于万民,如同缰绳、竹鞭之于驾车之马,缰绳、竹鞭使用不协调,不只关乎车速快慢,甚至会造成翻车或折断车辕;奖罚不明,不只有社会稳定与社会混乱之分,甚至会导致国家灭亡、丧失性命。能不慎重吗?能不慎重吗?

[232]纲:事物的关键部分,事理的要领。
[233]本望:本来的愿望。
[234]怙:坚持。
[235]斧钺:亦作“斧战”,斧与钺,泛指兵器,亦泛指刑罚、杀戮。
[236]逾时:超过规定的时间。
[237] 疏:稀疏,稀少。《玉篇》:“疏,阔也。
[238]数:屡次,频繁,烦琐。
[239]侥幸:企求非分,意外获得成功或免除灾害。

[240]无聊:生活穷困,无所依赖。汉刘向《列女传●齐东郭姜》:“争邑相杀, 父母无聊。”
[241] 明恕:明信宽厚:明察宽大。
[242]中:中庸之道也。
[243] 平:安定、安静。
[244] 辔策:御马的缰绳和马鞭。比喻控制的工具。辔,音佩。

【注解】

政之大纲有二,二者何也?赏罚之谓也。人君明乎(《御览》卷六百三十六作"于")赏罚之道,则治不难矣。夫赏罚者(《治要》无"夫"字),不在乎必重,而在於必行。必行则虽不重而民(《御览》作"人",下同)肃("肃"字原缺,据《治要》、《御览》补。程本、四库本作"惧",盖以意补),不行(《治要》作"必不行也")则虽重而民怠,故先王务赏罚之必行也("也"字原脱,据《治要》补)。《书》曰:"尔无不信,朕不食言。尔(《御览》作"汝")不从誓言,予则孥戮汝,罔有攸赦。"

天生烝民,其性一也。刻肌亏体,所同恶也;被文垂藻,所同好也。此二者常存而民不治,其身有由然也。当赏者不赏,当罚者不罚。夫当赏者不赏,则爲善者失其本望,而疑其所行;当罚者不罚,则爲恶者轻其国法,而怙其所守。苟如是也,虽日用斧钺於市,而民不去恶矣;日锡爵禄於朝,而民不兴善矣。是以圣人不敢以亲戚之恩而废刑罚,不敢以怨讐之忿而废庆赏,夫何故哉?将以有救也。故《司马法》曰:"赏罚不踰时,欲使民速见善恶之报也。"踰时且犹不可,而况废之者乎!

赏罚不可以踈(《治要》作"疏",下同),亦不可以数:数则所及者多,踈则所漏者多。赏罚不可以重,亦不可以轻:赏轻则民不劝,罚轻则民亡惧(《治要》作"不惧",无"民"字);赏重则民徼幸,罚重则民无聊(原注:一作"不聊生"。)。 故先王明恕以听之(此五字原作"明庶以德之", 据《治要》改。"王"字程本、四库本误作"生",余同底本),思中以平之,而不失其节也("也"字原脱,据《治要》补)。故《书》曰:"罔非在中,察辞於差。"夫赏罚之於万民(《治要》作"人"),犹辔策之於驷马也,辔策之("之"字原脱,据《治要》补)不调,非徒迟速之分也,至於覆车而摧辕;赏罚之不明也(《治要》无"也"字),则(《治要》无"则"字)非徒治乱之分也,至於灭国而丧身。可不愼乎!可不愼乎!故《诗》云:"执辔如组,两骖如舞。"言善御之可以爲国也。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4-4-18 10:13
谢谢分享!




----------------------------------------------

佑天佑地佑人 送福送禄送寿
看经典美图到三晋!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4-4-18 10:13
谢谢分享!




----------------------------------------------

佑天佑地佑人 送福送禄送寿
看经典美图到三晋!



发新帖 新投票
 回帖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快速回复主题
你的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只要30秒)


使用个人签名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贴文发布前,请确认贴文内容完全由您个人创作或您得到了版权所有者的授权。版权声明
   



Processed in 0.025689 s, 8 q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