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帖  新投票  回帖  关闭侧栏
2188个阅读者,2条回复 | 打印 | 订阅 | 收藏
隐身或者不在线

发表时间:2024-4-17 17:14

《汤头歌诀》白话解2发表之剂[分享]



达性畅情 发表在 国学问答|国学 华声论坛 https://bbs.voc.com.cn/forum-59-1.html

《汤头歌诀》白话解2发表之剂

1.麻黄汤
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
2.桂枝汤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
桂麻相合名各半,太阳如疟此为功。
3.大青龙汤
大青龙汤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
太阳无汗兼烦躁,风寒两解此为良。
4.小青龙汤
小龙青汤治水气,喘咳呕哕渴利慰。
姜桂麻黄芍药甘,细辛半夏兼五味。
5.葛根汤
葛根汤内麻黄襄,二味加入桂枝汤。
轻可去实因无汗,有汗加葛无麻黄。
6.升麻葛根汤
升麻葛根汤钱氏,再加芍药甘草是。
阳明发热与头痛,无汗恶寒均堪倚。
亦治时疫与阳斑,疽疹已出慎勿使。
7.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
黄芩生地同甘草,三阳解表益姜葱。
阴虚气弱人禁用,加减临时在变通。
8.十神汤
十神汤里葛升麻,陈草芎苏白芷加。
麻黄赤芍兼香附,时行感冒效堪夸。
9.神术散
神术散用甘草苍,细辛藁本芎芷羌。
各走一经祛风湿,风寒泄泻总堪尝。
太无神术即平胃,加入菖蒲与藿香。
海藏神术苍防草,太阳无汗代麻黄。
若以白术易苍术,太阳有汗此为良。
10.麻黄附子细辛汤
麻黄附子细辛汤,发表温经两法彰。
若非表里相兼治,少阴反热曷能康。
11.人参败毒散
人参败毒茯苓草,枳桔柴前羌独芎。
薄荷少许姜三片,四时感冒有奇功。
去参名为败毒散,加入消风治亦同。
12.再造散
再造散用参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参。
细辛加枣煨姜煎,阳虚无汗法当谙。
13.麻黄人参芍药汤
麻黄人参芍药汤,桂枝五味麦冬襄。
归芪甘草汗兼补,虚人外感服之康。
14.神白散
神白散用白芷甘,姜葱淡豉与相参。
肘后单煎葱白豉,两方均能散风寒。

第四章:发表之剂增辑(5首)
1.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医,竹叶荆牛薄荷豉。
甘桔芦根凉解法,风温补感此方宜。
咳加杏贝渴花粉,热甚栀芩次第施。
2.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梗翘,杏仁甘草薄荷饶。
芦根为引轻清剂,热盛阳明入母膏。
3.防风解毒汤
防风解毒荆薄荷,大力石膏竹叶和。
甘桔连翘知木枳,风温痧疹肺经多。
4.竹叶柳蒂汤
竹味柳蒂干葛知,蝉衣荆芥薄荷司。
石膏粳米参甘麦,初起风痧此可施。
5.华盖散
华盖麻黄杏橘红,桑皮苓草紫苏供。
三拗只用麻甘杏,表散风寒力最雄。
二、发表之剂
发表之剂,即解表剂。是以解表药为主组成的方剂,用于治疗表证。表证,是指外感六淫之邪,侵犯人体体表,而出现的以恶寒发热并见,头身疼痛,舌苔薄,脉浮等为主的证候。根据病因的寒热不同,体质的虚实差异,表证还有表寒、表热、表实、表虚,及虚人外感的区别。根据“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因其轻而扬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的原则,解表剂又分为辛温解表、辛凉解表和扶正解表三种,在分析方剂时应注意区别。

1.麻黄汤   (张仲景)寒伤营无汗。(《伤寒论》)
【歌诀】
麻黄汤中用桂枝 ; 杏仁甘草四般施
发热恶寒头项痛 ; 伤寒服此汗淋漓
【组成】麻黄三两(9克) 桂枝二两(6克) 杏仁七十个(6克)甘草一两(3克)
【用法】水煎温服。
【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症弘恶寒发热,头疼身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方析】本方主证为外感风寒表实证。因风寒外束,汗孔收引,肺失宣降,故见喘,为其主要症状。方用麻黄辛温发汗,开宣肺气,为君药。桂枝通达营卫,解肌发汗,助麻黄发汗之力,使之成为发汗峻剂,为臣药。杏仁降利肺气,与麻黄宣降并用,增强平喘之功,为佐药。炙甘草既可调和诸药,又可防止麻、桂发汗太过,损伤正气,为使药。本方发汗力强,不须啜热稀粥。

2.桂枝汤(张仲景)风伤卫有汗。(《伤寒论》)
【歌诀】
桂枝汤治太阳风 ; 芍药甘草姜枣同
桂麻相合名各半 ; 太阳如疟此方功
【组成】桂枝三两(9克)  芍药三两(9克)  炙甘草二两(6克)生姜三两(9克) 大枣12枚(3枚)
【用法】水煎服。少顷,饮热稀粥以助药力,使其微微汗出。
【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症弘发热头痛,汗出恶风,鼻鸣干呕,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缓。
【方析】风寒表虚为本方主证,汗出恶风,脉浮缓为其辨证要点。方中桂枝通达营卫,解肌发表,为君药。白芍益阴敛营,助桂枝调和营卫,为臣药。生姜助君药发表散邪,和胃降逆;大枣补脾生津,助白芍益血养营,姜枣相合,助桂、芍调合营卫,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药性,助桂枝辛甘以化阳,合芍药酸甘以化阴,为使药。本方为治疗风寒表虚证的代表方剂,重在调和营卫,发汗力缓,药后需喝热稀粥助药力,有扶正解肌之功。
按;桂枝汤与麻黄汤虽同可用治外感风寒表证,但桂枝汤用桂枝配白芍,意在助卫和营,解肌发表,适用于外感风邪偏重,汗孔开泄,汗出而恶风,脉浮缓的表虚证。而麻黄汤则以麻黄与桂枝相合,意在发汗散寒,为辛温解表重剂,适用于外感寒邪为主,汗孔关闭,无汗而喘,脉浮紧的表实证。
【附方】桂枝麻黄各半汤((伤寒论)) 
三、 桂枝一两十六铢(4.5克)  芍药  生姜  炙甘草  麻黄各一两(各3克)  大枣四枚(2枚)  杏仁二十四枚(3克)。水煎服。
功用:发汗解表,调和营卫。
主治:太阳病,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等症。

3.大青龙汤(张仲景)  风寒两解。(《伤寒论》)
【歌诀】
大青龙汤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
太阳无汗兼烦躁;风寒两解此方良
【组成】麻黄六两(12克)  桂枝(6克) 炙甘草二两(6克) 杏仁四十粒(6克) 石膏如鸡子大(18克)  生姜三两(9克) 大枣十二枚(4枚)

【用法】水煎服。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温粉扑之。
【功用】发汗解表,清热除烦。
【主治】外感风寒,不汗出而烦躁,身疼痛,脉浮紧。
【方析】外感风寒表实重证为本方主证。风寒不解,卫阳闭郁,始见化热,为其兼证。方中重用麻黄六两,为麻黄汤之一倍,可见发汗力增,为君药。桂枝通达营卫,助麻黄发汗,为臣。石膏佐助麻黄兼清里热,又可制约其发汗之力,使之辛温有度;生姜,大枣益气和中,顾护正气,共为佐药。炙甘草较麻黄用量加倍,既可调和药性,又可缓和麻黄峻烈之性,为使药。从中可以看到仲景在重用麻黄的同时,又配用了清热大寒的石膏,同时用姜、枣,重用甘草保护胃气,面面俱到,实为学习的典范。
本方发汗力强,风寒表虚自汗者,切不可用。


4.小青龙汤(张仲景)   太阳行水发汗。(《伤寒论》)
【歌诀】
小青龙汤治水气 ; 喘咳呕哕①渴利慰
姜桂麻黄芍药甘 ; 细辛半夏兼五味
【词解】①哕:哕(yuē),音约,呕吐时嘴里发出的声音。
【组成】麻黄  芍药  细辛  干姜  炙甘草  桂枝各三两(各9克)  半夏半升(9克)  五味子半升(6克)
【用法】水煎温服。
【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寒内饮。症见恶寒发热,无汗,胸痞喘咳,痰多而稀,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者。
【方析】外感风寒表实为本方主证。痰多而稀,痰饮喘咳,舌苔白滑,为内兼痰饮之证。方中麻黄为君,桂枝为臣,意同麻黄汤,发汗散寒以解表邪。干姜、细辛、半夏温肺化饮,燥湿化痰;五味子敛肺止咳,与细辛相合,以散收并用;白芍酸寒敛阴,使麻桂发中有收,发汗有度,共为佐药。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散中有收,宣中有降,外解风寒,内去痰饮,诸证自除。

5.葛根汤(张仲景)  太阳无汗恶风。(《伤寒论》)
【歌诀】
葛根汤内麻黄襄 ; 二味加入桂枝汤
轻可去实因无汗 ; 有汗加葛无麻黄
【组成】葛根四两(12克)  麻黄三两(9克)  桂枝二两(6克)  生姜三两(9克)  炙甘草二两(6克)  芍药二两(6克)  大枣十二枚(3枚)
【用法】水煎温服。
【功用】发汗解表,濡润筋脉。
【主治】外感风寒,筋脉失养。症见恶寒发热,头痛项强,无汗,苔薄白,脉浮紧。
【方析】外感风寒,经气不利为本方主证。本方证较麻黄汤多项背强几几,而无喘症,方中重用葛根解表祛邪,濡润筋脉,为君药。麻黄、桂枝助葛根发汗解表,为臣药。芍药助桂枝调和营卫,并可缓和麻黄之性;姜、枣和中益气,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6.升麻葛根汤(钱仲阳)  阳明升散。(《小儿药证直诀》)
【歌诀】
升麻葛根汤钱氏 ; 再加芍药甘草是
阳明发热与头疼 ; 无汗恶寒均堪倚
亦治时疫①与阳斑; 豆疹已出慎勿使
【词解】①时疫:某一时令流行的某种传染病,
②阳斑:即阳证发斑,症见头面胸背四肢出现红色斑点,高出皮肤,轻者各自分清,重者连成一片,
【组成】升麻  干葛  芍药  甘草各一两(各3克)
【用法】水煎温服,
【功用】解肌透疹,
【主治】麻疹初起未发,或发而不透,身热头痛,无汗口渴,以及阳斑、发疹和时疫初起等。
【方析】麻疹初起,疹发不畅,为本方主证。方用升麻升散阳明,解毒透疹,为君药。芍药和营泄热,为佐药。炙甘草与芍药,酸甘以化阴,并可调和诸药,为使药。若疹出顺畅者禁用此方。

7.九味羌活汤(张元素)解表通利。(《此事难知》引)
【歌诀】
九味羌活用防风 ; 细辛苍芷与川芎
黄芩生地同甘草 ; 三阳解表益姜葱
阴虚气弱人禁用 ; 加减临时再变通
【组成】羌活  防风  苍术各一钱半(各5克)  细辛五分(1.5克)  川芎  白芷  生地黄  黄芩甘草各一钱(各3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主治】外感风寒湿邪。症见恶寒发热,肌表无汗,头痛项强,肢体痕楚疼痛,口苦而渴,舌苔薄白微腻,脉浮。
【方析】外感风寒湿邪为本方主证。湿邪重浊,故肢体酸楚疼痛;火性上炎而伤津,内有蕴热,故口苦而渴,均为兼证。方用羌活散寒除湿,发汗解表,为君药。防风、苍术助羌活发汗祛湿,为臣药。细辛、川芎、白芷除各部位头痛,并助君药解表;黄芩清上焦在里之蕴热;生地黄清热生津,既可清血分之热,又可防止方中燥药过多伤损津液,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配合,既可散寒,又能除湿,并可清泄里热。

8.神术散 : 散风寒湿。(《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歌诀】
神术散用甘草苍 ; 细辛藁本芎芷羌
各走一经祛风湿 ; 风寒泄泻总堪尝
太无①神术即平胃 ; 加入菖蒲与藿香
海藏②神术苍防草 ; 太阳无汗代麻黄
若以白术易苍术 ; 太阳有汗此方良
【词解】①太无:即罗太无,名知悌,字子敬,世称太无先生。
②海藏:即王海藏,名好古,字进之,号海藏先生。
【组成】苍术二两(6克)  川芎  白芷  羌活  藁本  细辛炙甘草各一两(各3克)
【用法】加生姜3片,水煎服。
【功用】散寒祛湿。
【主治】外感风寒湿。症见恶寒发热,头痛无汗,鼻塞声重,身体疼痛,咳嗽头昏,以及大便泄泻等。
【方析】外感风寒湿邪为本方主证。外邪阻滞经脉,不通则痛,故头身疼痛,为次要症状。余症可随主证而解。方中重用苍术芳香燥烈,外可解表发汗,内可健脾燥湿,故泄泻可止,为君药。羌活助苍术散寒祛湿止痛,为臣药。细辛入少阴经,川芎入少阳经,藁本入膀胱经,白芷入阳明经,合而用之可除诸经头身疼痛,又可助君药解表;生姜、葱白通阳解表,共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按:本方用药与九味羌活汤相近。而本方纯用散寒祛湿解表,用苍术为君,可兼治脾虚泄泻;九味羌活汤除解表祛湿外,又内兼里热,故用黄芩、生地清气凉血之品,二方同中有异,用药变化灵活准确。
【附方】(1)太无神术散(〈医方考〉)  
苍术  厚朴各一钱(各3克)  陈皮二钱(6克)炙甘草一钱半(4.5克)(上4味即平胃散)菖蒲藿香各一钱半(4.5克)。水煎服。
功用:祛湿解表,理气和中。
主治:时行不正之气所引起的憎寒壮热,周身疼痛,或头面轻度浮肿。
(2)海藏神术散(《阴证略例》) 
 苍术  防风各二两(6克)  炙甘草一两(3克), 加葱白、生姜同煎服。
功用:散寒除湿。
主治:内伤冷饮,外感寒邪,恶寒无汗等。本方较麻黄汤发汗力缓。
(3)白术汤 : 若将上方白术换苍术,不用葱白,名为“白术汤”,内治伤冷饮,外感风邪,发热有汗之症。因苍术可发汗,白术能止汗,用时酌情选用。

9.麻黄附子细辛汤(张仲景)  少阴表证。(《伤寒论》)
【歌诀】
麻黄附子细辛汤 ; 发表温经两法彰
若非表里相兼治 ; 少阴反热曷①能康
【词解】①曷:曷(hé),音何,何时。
【组成】麻黄二两(6克)  附子一枚(9克)  细辛二两(3克)
【用法】水煎温服。
【功用】助阳解表。
【主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
【方析】外感风寒为本方主证。少阴阳虚为兼证。少阴病本为阳气虚寒证,应不发热,今反发热,为外有表邪之象。但表证脉又应浮,今反见沉脉,知病在少阴。方用麻黄发汗解表,为君药。细辛入少阴肾经,能解少阴风寒,为臣药。附子顾护肾阳。诸药相合,发中有补,使表解,而阳气不受损害,可见仲景之匠心。


10.人参败毒散(朱肱) 暑湿热时行。(《类证活人书》)
【歌诀】
人参败毒茯苓草; 枳桔柴前羌独芎
薄荷少许姜三片; 四时感冒有奇功
去参名为败毒散; 加入消风治亦同
【组成】人参 羌活 独活柴胡前胡川芎枳壳桔梗 茯苓各一两(各98) 甘草五钱(5g)
【用法】上药为末,每服二钱(6g),入生姜、薄荷煎。
【功用】发汗祛湿,益气解表。
【主治】气虚外感风寒湿。症见憎寒壮热,头项强痛,肢体疫痛,无汗,鼻塞声重,咳嗽有痰,胸膈痞满,舌淡苔白,脉浮而按之无力。
【方析】外感风寒湿邪为本方主证。咳痰胸闷,为兼痰邪;脉按之无力,为兼气虚。方中羌活、独活辛温发散,通治一身上下风寒湿,为君药。柴胡、川芎发散解肌,行气散风,为臣药。桔梗、枳壳并用宣降气机;前胡、茯苓化痰止咳;人参扶正祛邪,散中有补;薄荷、生姜助解表透邪之九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用治四时感冒有良效。
【附方】(1)败毒散:若病人体质不虚,可减去人参,名为“败毒散”。

(2)消风败毒散:人参败毒散与消风散(弘祛风之剂)同用,名为消风败毒散,主治基本相同。

11.再造散(陶节庵)   阳虚不能作汗。(《伤寒六书》)
【歌诀】
再造散用参芪甘 ; 桂附羌防芎芍参
细辛加枣煨姜煎 ; 阳虚无汗法当谙①
【词解】①谙:谙(dn),音安。熟悉。
【组成】黄芪二钱(6克)  人参  桂枝  芍药  熟附  细辛羌活  防风  川芎  煨生姜各一钱(各3克)  甘草五分(1.5克)
【用法】水煎温服。
【功用】解表散寒,助阳益气。
【主治】阳虚虚弱,外感风寒。症见恶寒发热,热轻寒重,无汗肢冷,倦怠嗜卧,面色苍白,语言低微,舌淡苔白,脉沉无力,或浮大无力。
【方析】本方虽见阳虚气弱,但外感表寒应是主证,外邪除后方可扶正,此时解表为先。阳气虚弱当为兼证。方中羌活、细辛、桂枝散寒解表,为君药。川芎、防风助君药散风解表,活血行气,为臣药。黄芪、人参、附子补气助阳,鼓邪外出,并防阳随汗脱,此时扶正是为了更好地祛邪;煨姜、大枣补益脾胃,调和气血,资助汗源,为佐药。甘草益气安中,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配合,扶正不留邪,发汗不伤正,恰到好处。

12.麻黄人参芍药汤(李东垣)  内虚感寒。(《脾胃论》)
【歌诀】
麻黄人参芍药汤 ; 桂枝五味麦夂襄
归芪甘草汗兼补 ; 虚人外感服之康
【组成】人参  麦冬各三分(1克)  桂枝五分(2克)  黄芪  当归身  麻黄  炙甘草  白芍各一钱(各3克)  五味子五粒(1克)
【用法】水煎温服。
【功用】散寒解表,益气养血。
【主治】脾胃虚弱,外感风寒。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心烦,倦怠乏力,面色苍白,或见吐血者。
【方析】外感风寒表证为本方主证。气血不足,内有郁热,皆为兼证。方以麻黄发汗散寒,为君药。桂枝助麻黄通达营卫,发汗祛邪,为臣药。人参、黄芪补中益气;当归、白芍补血敛阴;麦冬、五味子滋阴生津,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相合,益气养血,滋阴清热,外散表邪,扶正解表。

13.神白散(朱端章)  一切风寒。(《卫生家宝万》)
【歌诀】
神白散用白芷甘 ; 姜葱淡豉与相参
一切风寒皆可服 ; 妇人鸡犬忌窥探
肘后单煎葱白豉 ; 用代麻黄功不斩
【组成】白芷一两(9克)  甘草五钱(3克)  淡豆鼓五十粒(6克)生姜三片(3克)  葱白三寸(6克)
【用法】水煎温服。
【功用】解表散寒。
【主治】外感风寒初起。症见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舌苔薄白,脉浮。
【方折】本方主证为外感风寒轻证。外邪束表,经输不利,故弘头痛,为次要症状。方以白芷散风止痛,为君药。葱白、淡豆豉通阳解表,助君药外散风寒,为臣药。生姜散寒和胃,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至于歌中“妇人鸡犬忌窥探”一句,纯属旧时对妇女的蔑视,为无稽之谈。
【附方】葱豉汤(《肘后备急方》)
葱白一握(6克),淡豆豉一升(6克),水煎温服。
功用:发汗解表。
主治:伤寒初起,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无汗等症。

14.十神汤 :   时行感冒。
(《太平惠民和剂局万》)
【歌诀】
十神汤里葛升麻 ; 陈草芎苏白芷加
麻黄赤芍兼香附 ; 时邪感冒效堪夸
【组成】葛根十四两(12克)  升麻  陈皮  炙甘草  川芎   紫苏叶  白芷  麻黄  赤芍药  香附各四两(各6克)
【用法】加生姜5片,连须葱白3茎,水煎温服。
【功用】解肌发表,理气和中。
【主治】感冒风寒,郁而化热。症见恶寒渐轻,身热增加,无汗头痛,囗微渴,心烦,胸脘痞闷,不思饮食,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
【方析】感冒风寒化热为本方主证。外邪不解,兼见肝胃气滞,症见胸脘痞闷,不思饮食。方用葛根、升麻解肌发表,升津除烦,为君药。麻黄、苏叶、白芷散表邪,止头痛,为臣药。香附、陈皮疏肝理脾:赤芍药清热和营;姜、葱通阳解表,共为佐药。炙甘草和中益气,调和药性,为使药。诸药配合,寒温并用,辛凉为主,兼清里热,调畅气机,配合巧妙。

  增辑
1.银翘散(吴鞠通)  温邪初起,(《温病条辩》)
【歌决】
银翘散主上焦医 ; 竹叶荆牛薄荷豉
甘桔芦根凉解法 ; 风温初感此方宜
咳加杏仁渴花粉 ; 热甚栀芩次第施
【组成】银花连翘各一两(各15克)  苦桔梗  牛蒡子   薄荷各六钱(各6克)荆芥穗四钱(4克)  淡豆豉  甘草各五钱(各5克)
【用法】鲜芦根煎汤,水煎服。
【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风温初起。症见发热无汗,或汗出不畅,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
【方析】外感风热表证为本方主证。无汗,或汗出不畅,为兼寒邪之象,寒主收缩,毛窍开阖不利而致。风犯上首,首先犯肺,故咽痛咳嗽,为次要症状。方中重用银花、连翘辛凉透表,清热解毒,为君药。薄荷、牛蒡子助君药疏散风热,利咽止咳,为臣药。荆芥穗、淡豆豉开汗孔,透毛窍,散表邪;芦根、淡竹叶清热生津;桔梗载药L行,宣肺化痰,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桔梗利咽,共为使药。
若肺热痰多,气逆咳嗽,可加杏仁、贝母降气化痰。热盛津伤,而口渴者,可加天花粉清热生津。热邪入里,可加栀子、黄芩清热泻火。上述加减用药临床上可因证而用。

2.桑菊饮(吴鞠通)  风温咳嗽。(《温病条辩》)
【歌诀】
桑菊饮中桔梗翘 ; 杏仁甘草薄荷饶
芦根为引轻清剂 ; 热盛阳明入母膏
【组成】桑叶二钱半(8克)  菊花一钱(3克)  杏仁二钱(6) 连翘一钱五分(5克)  薄荷八分(2.5克)  桔梗二钱(6克)  生甘草八分(2.5克)  苇根二钱(6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主治】风温初起。症见但咳,身不甚热,口微渴,脉浮数。
【方析】外感风热轻证为本方主证。温邪犯肺,失于宣降,故咳嗽较为明显,为次要症状。方中桑叶、菊花疏散风热,宣肺止咳,为君药。连翘、薄荷助君药清热利咽,为臣药。杏仁、桔梗宣肺止咳;芦根清热生津,为佐药。生甘草助桔梗利咽化痰,并调和诸药,为使药。本方为辛凉轻剂,既可疏风清热,又可止咳。
若肺胃热盛,可加知母、石膏清肺胃热。
按:银翘散与桑菊饮均可用治风温初起,组成中同有连翘、薄荷、芦根、桔梗、甘草5味药。但前者用银花、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竹叶解表透邪,清热解毒力强,称为辛凉平剂;而后者有桑叶、菊花、杏仁宣肺止咳之功略强,各有侧重。

3.防风解毒汤(缪仲淳)  风温痧疹。【歌诀】
防风解毒荆薄荷  大力石膏竹叶和
   甘桔连翘知木枳  风温痧疹①肺经多
【词解】①痧疹:即风痧,因其形似“沙子”而得名。冬春季流行,多见小儿。初起类似感冒,轻度发热,咳嗽,特殊皮疹细小如沙,预后良好。
【组成】防风  荆芥  薄荷  大力子(牛蒡子)  生石膏竹叶  甘草  桔梗  连翘  知母  木通  枳实(原书无用量)
【用法】水煎服。
【功用】解表透疹,清热泻火。
【主治】大人小儿一切风温痧疹初起表证重者。
【方析】风温痧疹初起表证重者为本方主证。热邪内侵肺胃为其兼证。方用荆芥、防风透疹,为君药。薄荷、牛蒡子、连翘助君药辛凉透疹,疏风解毒,为臣药。石膏、知母内清肺胃;竹叶、木通清心利尿;桔梗、枳实宣降气机,化痰利咽,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配合,透疹解表为主,兼清里热,以防温邪逆传心包。

4.竹叶柳蒡汤(缪仲淳)小儿痧痨。(《先醒斋医学广笔记》)
【歌诀】
竹叶柳蒡干葛知 ; 蝉衣荆芥薄荷司
石膏粳米参甘麦 ; 初起风痧此可施
【组成】西河柳五钱(6克)  荆芥穗  干葛  牛蒡子各一钱五分(各4.5克)  蝉蜕  薄荷  知母  甘草各一钱(各3克)   玄参二钱〔6克〕麦冬三钱(9克)  淡竹叶三十片(1.5克)   甚者加石膏五钱(15g)  粳米一撮(3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透疹解表,清泄肺胃。
【主治】痧疹透发不出。喘嗽,烦闷躁烦,咽喉肿痛等。
【方析】麻疹初起,风寒外束,疹出不畅,为本方主证。邪热内侵为其兼证。方中重用西河柳入血分,善透疹;牛蒡子、竹叶清泄上焦为君药。荆芥、葛根、薄荷、蝉蜕助君药散风热,开腠理、透疹邪,为臣药。玄参、石膏、知母、麦冬清里热,生津液;粳米加强石膏和胃清热之力,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方中西河柳发泄力强,用量不宜大,疹点已透则不可用。

5.华盖散  : 风寒致哮。(《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歌诀】
华盖麻黄杏橘红 ; 桑皮苓草紫苏供
三拗只用麻甘杏 ; 表散风寒力最雄

【组成】麻黄  桑白皮  紫苏子  杏仁  赤茯苓  陈皮各一两(3克)  炙甘草半两(l.5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宣肺解表.祛痰止咳。
【主治】肺感风寒。症见咳嗽上气,痰气不利,呀呷有声,脉浮者。
【方析】外感风寒,肺失宣降,为本方主证。痰气不利,为兼痰邪。喘咳为次要症状。方用麻黄辛温解表,宣肺平喘,为君药。桑白皮、苏子、杏仁泻肺降气,止咳平喘;陈皮、赤茯苓健脾理气,渗湿化痰,为佐药。甘草益胃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药。肺为诸脏之华盖,故名为“华盖散”。
【附方】三拗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麻黄石去节否仁不去皮尖甘草不炙,各等分。水煎服。
功用: 宣肺解表
主治: 感冒风邪。鼻塞身重,语音不出,或伤风伤冷,头痛目眩, 四肢拘倦, 咳嗽痰多,胸满气短等。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4-4-18 10:20
谢谢分享!




----------------------------------------------

佑天佑地佑人 送福送禄送寿
看经典美图到三晋!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4-4-20 11:51
谢谢分享!




----------------------------------------------

佑天佑地佑人 送福送禄送寿
看经典美图到三晋!



发新帖 新投票
 回帖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快速回复主题
你的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只要30秒)


使用个人签名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贴文发布前,请确认贴文内容完全由您个人创作或您得到了版权所有者的授权。版权声明
   



Processed in 0.027627 s, 8 q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