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帖  新投票  回帖  关闭侧栏
2164个阅读者,2条回复 | 打印 | 订阅 | 收藏
隐身或者不在线

发表时间:2024-4-19 14:18

《汤头歌诀》11、祛寒之剂(上)[原创][分享]



达性畅情 发表在 国学问答|国学 华声论坛 https://bbs.voc.com.cn/forum-59-1.html

《汤头歌诀》11、祛寒之剂(上)

十一、祛寒之剂
理中汤
理中汤主理中乡  甘草人参术黑姜
呕利腹痛阴寒盛  或加附子总回阳
真武汤
真武汤壮肾中阳  茯苓术芍附生姜
少阴腹痛有水气  悸眩润惕保安康
四逆汤
四逆汤中姜附草  三阴厥逆太阳沉
或盖姜葱参芍桔  通阳复脉力能任
白通加猪胆汁汤
白通加尿猪胆汁  干姜附子兼葱白
热因寒用妙义深  阴盛格阳厥无脉
吴茱萸汤
吴茱萸汤人参枣  重用生姜温胃好
阳明寒呕少阴利  厥阴头痛皆能保
益元汤
益元艾附与干姜  麦味知连参草将
姜枣葱煎入童便  内寒外热名戴阳
加阳急救汤
加阳救急用六君  桂附干姜五味群
加麝三厘或胆汁  三阴寒厥见奇勋
四神丸
四神故纸吴茱萸  肉蔻五味四般须
大枣百枚姜八两  五更肾泻火衰扶

厚朴温中汤
厚朴温中陈草苓  干姜草蔻木香停
煎服加姜治腹痛  虚寒胀满用皆灵

导气汤
疝气方用荔枝核  栀子山楂枳壳益
再入吴茱入厥阴  长流水煎疝痛释
橘核丸
橘核丸中川楝桂  朴实延胡藻带昆
桃仁二木酒糊合  颓疝痛顽盐酒吞
参附汤
参附汤疗汗自流  肾阳脱汗此方求
卫阳不固须芪附  郁遏脾阳术附投
天台乌药散
天台乌药木茴香  川楝槟榔巴豆姜
再用青皮为细末  一钱酒下痛疝尝
黑锡丹
黑锡丹能镇肾寒  硫黄入锡结成团
胡芦故纸茴沉木  桂附金铃肉蔻丸

半硫丸
半硫半夏与硫黄  虚冷下元便秘尝
金液丹中硫一味  沉寒厥逆亦兴阳
浆水散
浆水散中用地浆  干姜附桂与良姜
再加甘草同半夏  吐泻身凉立转阳
来复丹
来复丹用玄精石  硝石硫黄橘红着
青皮灵脂复元阳  上盛下虚可镇宅
祛寒之剂,即温里剂。是以温热药为主组成,用于治疗里寒证的方剂。里寒证,是指寒不在表,而在脏腑经络。其形成原因,多由素体阳虚,寒自内生;或表寒未解而传里;或外邪直中于里;或误治伤阳等。根据“寒者热之“(素问,至真要大论))的原则,而立温里之法。由于里寒证有脏腑经络之别,轻重缓急之异,故温里剂有温中祛寒、回阳救逆、温经散寒的不同,临证运用时,须辨证清楚,方能准确施治。
【原文】

1.理中①汤  (张仲景)寒客中焦。(《伤寒论》)
【歌诀】
理中丸主理中乡 ; 甘草人参术黑姜
呕利腹痛阴寒盛 ; 或加附子总回阳
【词解】①理中:指本方有调理中焦脾胃的作用。
【组成】炙甘草 人参 白术 黑干姜各三两(各 9克),
【用法】上4味药,水煎,分三次温服。本方制成蜜丸,即“理中丸”.每丸重9克,每次服一丸.日服二、三次,温开水送下。
【功用】温中祛寒,补气健牌。
【主治】中焦虚寒(中焦阳气虚有寒)。症见呕吐、下利,腹痛,口不渴,不欲饮食,舌淡苔白或白滑,脉迟缓等。或阳虚失血,或小儿慢惊,或病后喜唾涎沫,或霍乱吐泻,以及胸痹等由中焦虚寒所致者。
 【分析】寒客中焦为本方的主证。中气虚为本方的兼证。故方中用大辛大热的干姜为君,温中祛寒,扶阳抑阴。人参补气益脾;白术健脾燥湿,以助脾运,共为佐药。炙甘草益气和中,为佐使药。四药相合,中焦之寒得辛热而去,脾胃之虚得甘温而复,清阳升,浊阴降,运化健,则诸证除。
 【附方】附子理中丸(《阎氏小儿方论》)干姜人参白术 炙甘草 附子各一两(各9克)
  用法:5药为细末,炼蜜和丸,一两作十丸。每次服一丸(6—9克),温开水送服。小儿酌减。(亦可作汤剂,水煎服)。
 功用:温阳祛寒,益气健脾。
 主治:脾胃虚寒,风冷相乘,脘腹疼痛,霍乱吐泻,四肢拘急等。
 按:附子理中汤(或丸)即理中汤加附子而成。辛热的附子能温肾散寒,回阳救逆,故本方比理中汤的温中散寒之力更强,适用于脾胃阳虚寒盛的重证。

2.真武汤①  (张仲景)壮肾阳。(《伤寒论》)
【歌诀】
真武汤壮肾中阳 ; 茯苔术芍附生姜
少阴腹痛有水气 ; 悸眩②瞤惕③保安康
【词解】①真武:传说真武为北方的水神。因本方主治肾阳虚,水气内停之证,服后可温壮肾阳,驱除在里的阴寒
②悸眩:悸,指心下悸,乃水气上凌于心所致。眩,即头眩,清阳不升原故。
③瞤惕:瞤(chun),音淳,指目跳动。这里指身体肌肉跳动。惕,作恐惧解,这里指筋跳动。
【组成】茯苓三两(9克)白术二两(6克)芍药三两(9克)  炮附子—枚(9克)生姜三两(9克)
【用法】上5味,水煎,分三次温服。
【功用】温阳利水。
【主治】(1)脾肾阳虚,水气内停。症见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下利,或肢体浮肿,苔白不渴脉沉,等。
(2)太阳病发汗太过,阳虚水泛。症见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
【分析】肾阳衰微,水气内停为本方的主证。伤寒太阳病发汗太过,既伤阳又伤阴,故阴伤为本方的兼证。方中附子大辛大热,温肾助阳散寒以化气行水,兼暖脾土,以运化水湿,为君药。白术健脾燥湿利水,茯苓健脾渗湿利水,使水气从小便而出,共为臣药。生姜辛温,既助附子温阳散寒,又助术、苓温散在里的寒水;芍药敛阴养阴,既补已伤之阴,又使利水而不伤阴,还可柔肝缓急止腹痛,养阴舒筋以止筋惕肉X瞤,尚能利小便而行水气,共为佐药。诸药相配,共奏温阳利水之功。因本方能温壮肾中阳气,驱散在里的阴寒水气,故对肾阳虚(歌中少阴即是足少阴肾),寒水内停而致腹痛、小便不利及发汗太过而致阳虚水泛诸证,治疗都有良好效果。

3.四逆①汤(张仲景)   阴证厥逆②,(《伤寒论》)
【歌诀】
四逆汤中姜附草 ; 三阴③厥逆太阳沉
或益姜葱参芍桔 ; 通阳复脉力能任
【词解】①四逆:四肢温和为顺,不温为逆。本方能治肾阳衰微,阴寒太盛的四肢厥逆,故名四逆汤。
 ②厥逆:即指四肢逆冷,手冷可过肘,足冷可过膝,由阳气内衰,阴寒独盛所致。此属阴证厥逆。③三阴:即指足太阴脾、足少阴肾、足厥阴肝。
  ④太阳沉:指太阳证脉沉者亦用此方。
   【组成】干姜—两半(6-9克)附子—枚(5-10片)炙甘草二两(6克)
   【用法】上3味,附子先煎一小时,再加余药同煎,取汁分二次服。
【功用】回阳救逆。
  【主治】阳虚寒厥证。症见四肢厥逆,恶寒蜷卧,呕吐不渴,腹痛下利,神衰欲寐,舌苔白滑,脉微细等,或太阳病误汗亡阳脉沉者。
【分析】肾阳衰微,寒邪内盛为本方的主证。呕吐为次要症状。故方中用附子温肾壮阳,祛寒救逆,为君药。干姜亦辛热之品,可温脾阳散里寒,为臣药。附子、干姜合用,助阳散寒之力尤大,故有“附子无姜不热”之说。炙甘草甘温,既益气,调和诸药,又可解生附子之毒,且缓姜、附辛热燥烈之性,以防伤阴及虚阳暴散,为佐使药。三药相合,回阳救逆,对阳虚阴寒内盛之厥逆可救治。

 【附方】通脉四逆汤(《伤寒论》)
附子大者—枚(10克)   干姜三两(9克)炙甘草二两(6克)
  用法:水煎,分二次温服(附子先煎一小时)。
  功用:回阳通脉。
主治:少阴病,症见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赤,或利止,脉不出,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等。
按:本方与四逆汤药味全同,只是加重附子、干姜用量,因而温阳驱寒的力量更强,能使阳回脉复,其主治证除四肢厥逆外,更有“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等。是阴盛格阳,真阳欲脱之危象。故原书方后注明:若见面色赤者,加葱白九茎;是取其宣通上下之阳气;腹中痛者,去葱白,加芍药二两(6g),是取其敛阴和营,缓急止痛;呕者,加生姜二两(6g),取其和胃降逆止呕;咽痛者,去芍药,加桔梗一两(3g),是取其利咽开结;利止脉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参二两(6g),是取其益气生津,固脱复脉。歌中云:“或益姜葱参芍桔,通阳复脉力能任”。皆是指通脉四逆汤的随证加减。

4.白通①加猪胆汁汤  (张仲景)  阴盛格阳②。(《伤寒论》)
【歌诀】
白通加尿猪胆汁 ;  干姜附子兼葱白
热因寒用妙义深 ;  阴盛格阳厥无脉
【词解】
①白通:即“白通汤”,由葱白四茎干姜—两  生附子一枚3味药组成。
②阴盛格阳:指体内阴寒太盛,把虚阳格拒在外,出现内真寒而外假热的证候,简称“格阳证”。
【组成】葱白四茎干姜—两(3-6g)生附子一枚(5-10g) 人尿五合(1Oml) 猪胆汁一合(20g)
【用法】用水先煎附子一小时,再加入葱白、干姜同煎,取汁,放入猪胆汁、人尿,分二次温服。
【功用】破阴回阳,宣通上下,兼反佐。
【主治】阴盛格阳。症见下利不止,四肢厥逆,干呕心烦,无脉等。
  【分析】肾阳衰徵,阴寒太盛,把虚阳格拒于外(实为格阳于上)为本方的主证。因肾为水火之脏,阴阳互根,真阳虚衰,真阴亦衰竭,且下利不止也伤阴,故阴伤为本方的兼证。干呕而烦为本方的次要症状。方用大辛大热的附子温肾壮阳,祛寒救逆,为君药。干姜助君温阳散寒;葱白辛温,宣通上下阳气,以通阳散寒,共为臣药。阴寒太盛会格拒阳药,所以又佐以苦寒猪胆汁、咸寒人尿为引导,使热药能入里发挥作用,此为反佐之用(即是热因寒用妙义深)。除此,两药咸寒苦降,可滋阴和阳,引虚阳下入阴中,共为佐药。本方配伍特点是以热药为主,佐以少量寒凉药。共奏破阴回阳,宣通上下,兼反佐之功。
 按:本方系白通汤加猪胆汁、人尿而成。因方中葱白通阳气,故名“白通”。白通汤主治阴盛于下,格阳于上的戴阳证。症见四肢厥逆,利,面赤,脉微等。若戴阳证服白通汤下利仍不止,且见厥逆无脉,干呕而烦,是病重药轻,阳药被阴邪所格拒,故仍主以白通汤,更佐加咸寒苦降猪胆汁、人尿,以引阳入阴,避免再发生格拒。所以白通加猪胆汁汤是为戴阳证,发生格拒而设。

5.吴茱萸汤(张仲景)吐利寒厥①。(《伤寒论》)
  【歌诀】
吴茱萸汤人参枣 ; 重用生姜温胃好
阳明寒呕少阴利 ; 厥阴头痛皆能保
  【词解】①寒厥:因阳气虚衰又有寒而引起的四肢逆冷。
【组成】吴茱萸一升(6g)   人参三两(9g)    大枣十二枚(4枚)
【用法】上4味药.水煎分三次温服。
【功用】温中补虚,降逆止呕。
【主治】
(1)胃中虚寒(阳明虚寒)。症见食谷欲呕,胸膈满闷,或胃脘痛,吞酸嘈杂。
(2)少阴吐利,手足厥冷,烦躁欲死。
(3) 厥阴头痛,干呕,吐涎沫等,均见舌淡苔白滑,脉细迟或弦细。
【分析】胃中有寒为本方的主证。胃气虚为本方的兼证,少阴肾寒、厥阴肝寒也为本方的兼证。胸膈满闷为次要症状。故方中用味苦辛,性大热的吴茱萸为君药,既可温胃散寒止呕,又能温肝降逆,还可温肾止吐利。重用生姜温胃散寒,降逆止呕,以助君药温胃散寒,下气降逆之功,为臣药。人参、大枣能补脾益气,以复中虚,共为佐药。四药相合,共奏温中补虚,降逆止呕之功。

6.益元①汤(朱肱)   戴阳②烦躁。(《活人书》)
【歌诀】
益元艾附与干姜 ; 麦味知连参草将
姜枣葱煎入童便 ; 内寒外热名戴阳
【词解】①益元:本方有补元阳(即肾阳)的作用,故名之。
②戴阳:即是肾阳衰微,阴寒太盛,把虚阳格拒于上,出现下虚寒而上假热(即内寒外热),症见面赤,身热,烦躁假热表现。
【组成】艾叶 炮附子 干姜 麦冬 五味子知母黄连 人参 炙甘草各3g
【用法】上9药加生姜三片,大枣三枚,葱白三茎用水煎,煎好去滓,再加童子小便一匙冷服。
  【功用】益元阳,逐阴寒,引火归原。
  【主治】戴阳证。症见面赤身热,烦躁不安,欲裸衣入井,坐到水中,但又要加厚衣被,饮水不入口等。
  【分析】肾阳衰微,阴寒内盛,阴盛格阳,即虚阳被阴寒逼迫上越,为本方的主证。故方中以附子为君药,温壮肾阳,散寒回阳。干姜、艾叶温中逐寒,通经络,助君药补阳散寒回阳,为臣药。人参、甘草益气补中,合君臣又辛甘化阳,加强温补阳气的作用;麦冬、五味子补肺、肾之阴,使阳有所依,麦冬又可清心,五味子敛气,使阳气不致耗散,合人参又益气生脉;黄连清上越虚火,知母滋阴降火;葱白宣通上下阳气;生姜、大枣调补脾胃,入童便冷服,有反佐之意,防止药入口即吐,又可滋阴降火,引无根之火下行归肾,均为佐药。甘草又可调和诸药,有使药之用。诸药相配,益元阳,逐阴寒,引火归原,所以对戴阳证有很好疗效。
 按:《活人书》中未见此方,而《伤寒六书》中有载。

7.回阳救急汤(陶节庵)   三阴寒逆①。《伤寒六书》)
  【歌诀】
回阳救急用六君② ; 桂附干姜五味群
加麝三厘或胆汁  ; 三阴寒厥见奇勋
  【词解】
①三阴寒逆:指寒邪直中三阴经(足太阴,足少阴,足厥阴),真阳衰微而出现四肢厥冷。
②六君:即“六君子汤”由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陈皮、半夏6味药组成。
【组成】人参(6g) 白术(9g) 茯苓(9g) 炙甘草(5g) 陈皮(6g) 半夏(9g) 肉桂(3g 熟附子(9g)  干姜(6g) 五味子(3g) (共10味药,原书无药量)
【用法】上10味药加生姜三片水煎,临服时加麝香三厘(0.lg)调服。
【功用】回阳救急,益气生脉。
【主治】寒邪直中三阴,真阳衰微。症见恶寒踡卧,四肢厥冷,吐泻腹痛,口不渴,神衰欲寐,或身寒战栗,或指甲口唇青紫,或吐涎沫,舌淡苔白,脉沉微,甚或无脉等。
【分析】三阴寒厥内盛,真阳衰微为本方的主证。脾胃气虚,有痰湿为本方的兼证。故方中用熟附子峻补元阳,祛寒救逆,为君药。肉桂、干姜助君药温壮元阳,祛寒救逆,为臣药。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陈皮、半夏(即六君子汤)补气健脾,固守中州,兼能除阳虚水湿不化所生之痰饮;五味子收敛微阳,以免发生虚阳散越的危险,五味子与人参相合,还有益气生脉之功;生姜温中散寒,助半夏和胃降逆止呕;麝香通十二经血脉,能引导阳气迅速布达周身,与酸收的五味子相伍,则发中有收,不会造成阳气耗越,共为佐药。炙甘草又能调和诸药,兼有使药之用。诸药合用,共奏回阳救急,益气生脉之功。
按:原书还注明:“无脉加猪胆汁”,是因为阴寒太盛,真阳更加衰微,为防止拒药,加苦寒的猪胆汁为引导,使热药能入里发挥作用,以防阳脱之变,是为反佐之用。用本方治疗三阴寒厥原的重证,有非常好的效果。但因其是辛热竣剂,不宜过量,中病即止(手足温和即止)。方中麝香,更是不可多用,原书只用三厘,以免阳气耗越。

8.四神①丸  (王肯堂)   肾虚脾泻。(《証治准绳》)
【歌诀】
四神故纸吴茱萸 ; 肉蔻五味四般须
大枣百枚姜八两 ; 五更肾泻火衰扶
【词解】①四神:本方用四味药治脾肾阳虚有寒的五更泻有神效,故名四神丸。
【组成】
破故纸四两(120g) 吴茱萸一两(30g) 肉豆蔻二两(60g) 五味子二两(60g)
【用法】上4药共研细末,用生姜八两(240g).大枣百枚同煮,煮熟取枣肉和药末捣匀做成丸药,每次服6—9g,临睡时淡盐汤或白开水送下。
【功用】温补脾肾,涩肠止泻。
【主治】脾肾虚寒。症见每日五更天明时大便泄泻,不思饮食,或久泻不愈,腹痛腰酸肢冷,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
【分析】脾肾阳虚有寒,五更泄泻为本方的主证。脾胃气虚为本方的兼证。故方中用辛苦大温的补骨脂(即破故纸)以补命门之火,温肾暖脾,为君药。吴茱萸温中暖肾散寒,肉豆蔻温暖脾胃,涩肠止泻,共为臣药。五味子补肾涩精止泻;生姜温胃散寒;大枣补中益气,合生姜调补脾胃,共为佐药。诸药相伍,成为温肾暖脾,涩肠止泻之方,治疗五更泄泻(又名“肾泻”“鸡鸣泻”)甚效。


9.厚朴温中汤  (李东垣)   虚寒胀满。(《内外伤辩惑论》)
【歌诀】
厚朴温中陈草苓 ; 干姜草蔻木香停
煎服加姜治腹痛 ; 虚寒胀满用皆灵
【组成】厚朴姜汁陈皮各一两(各30g)炙甘草 茯苓 草豆蔻 木香各五钱(各1.5g)  干姜七分(2g)
【用法】上7味药共研粗末,合为粗散,每次服五钱匕(10g), 加生姜三片,水煎,去滓,温服。忌一切冷物。或作汤剂,加生姜三片,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用】温中行气,燥湿除满。
【主治】脾胃伤于寒湿。症见脘腹胀满或疼痛,不思饮食,四肢倦怠,舌苔白腻,脉沉弦等。
【分析】脾胃伤于寒湿,气机阻滞为本方的主证。故方中厚朴辛苦温燥,能温中行气,燥湿除满,为君药。陈皮辛苦温,助君行气宽中,燥湿除满;草豆蔻辛温,温中散寒,且又燥湿,共为臣药。干姜、生姜温脾暖胃以散寒;木香行气宽中;茯苓健脾渗湿,共为佐药。甘草益气补中,调和诸药,为佐使药。诸药相配,使寒湿除,气机畅,脾胃健,则腹痛、虚寒胀满自解。
  按:因本方证是寒湿伤脾胃,且以寒为主,组方重点在于温中,故归类于祛寒剂是有一定道理。由于寒凝气滞,湿阻气机,脘腹胀痛明显,方中理气药较多,且以厚朴为君,所以也有将其归入理气剂。笔者认为,归于理气更为合适。

10.导气汤 :寒疝①。(《医方集解》)
【歌诀】
寒疝痛用导气汤  ; 川楝茴苗香与木香
吴茱萸以长流水② ; 散寒通气和小肠
【词解】①寒疝:指寒邪侵于厥阴肝经而致阴囊冷痛,牵引睾丸作痛等痛证。俗称“小肠疝气”。
②长流水,即是河中长年流动的水。
【组成】川楝子四钱(l2g) 小茴香二钱(6g) 木香三钱(9g) 吴茱萸一钱(3g)
【用法】上4味药,用河中长流水煎服。
【功用】行气疏肝,散寒止痛。
【主治】寒疝。症见阴囊冷痛,结硬如石,或引睾丸而痛等。
  【分析】古人有“诸疝皆归肝经″,“治疝必先治气”之说。本方证乃因寒侵肝经,气机阻滞所致。故寒凝气滞之寒疝为本方的主证。方中川楝子入肝经,行气疏肝,小茴香暖下焦而散寒邪,尤善散肝经寒邪,二药共为君药。木香辛苦温,可升可降,通理三焦,使气机调畅而止痛;吴茱萸辛苦热,疏肝下气,散寒止痛,共为臣药。四药之中,除川楝子苦寒,余皆为温热之品,如此相配,可减川楝之寒性,存其行气疏肝之用。又虑肝内寄相火,气郁久生热,用川棵子可防止暖肝散寒而动相火,还能导小肠、膀胱之热从小便而出。用长流水煎,既干净又引药下行。

11.疝气汤  (朱丹溪) 寒湿疝气①。(《丹溪心法》)
   【歌诀】
疝气方用荔枝核 ; 栀子山楂枳壳益
再入吴茱入厥阴 ; 长流水煎疝痛释
   【词解】①寒湿疝气:指由寒湿之邪侵犯肝气所致的疝气痛。症见阴囊寒冷,疼痛,痛引睾丸等。因阴囊为足厥阴肝经所过之处,寒凝气滞,湿阻气机,气不通则痛。
  【组成】荔枝核 栀子 炒山楂枳壳吴茱萸各等分(各6g)
【用法】上5味药共研粗末,每次用河中长流水煎服二钱(6g)。
【功用】散寒除湿,理气止痛。
【主治】寒湿疝气。症见疝气疼痛,或引睾丸而痛等。
【分析】寒湿侵犯肝经,气机阻滞为本方的主证。气郁生热及血行不畅致瘀为本方的兼证。故方中荔枝核甘温,入肝肾经,善理气散寒止痛,为君药。吴茱萸辛热,入肝经散寒燥湿,疏肝调气;枳壳行气破结,共为臣药。山楂散瘀消积;栀子苦寒,清热利湿,导湿热从小便去,共为佐药。5药相配,共奏散寒除湿,理气止痛之功。煎服能使疝气疼痛消散。
按:原书无方名,方中有枳实十五片,而无枳壳。治诸疝,定痛速效。
l2.橘核丸  (严用和)   癫疝①.(《济生万》)
【歌诀】
橘核丸中川楝桂 朴实延胡藻带昆
   桃仁二木酒糊合   癫疝痛顽盐酒吞
【词解】①癫疝:,癫(tui),音退, 癫疝,古病名,是疝的一种。症见睾丸肿胀偏坠,或坚硬如石,或痛引脐腹,或麻木不知痛痒等。是由于寒湿内侵,留滞厥阴肝经,气血郁滞向致。
【组成】炒川楝子 橘核 海藻 海带昆布桃仁各一两(各30g) 厚朴 炒枳实 炒延胡索 桂心 木香木通各半两(各15g)
【用法】上12味药共研细末,用酒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七十丸(9g), 空腹用盐汤或温酒送下。
   【功用】行气止痛,软坚散结。
【主治】癫疝。症见睾丸肿胀偏坠,或坚硬如石,或痛引脐腹等。
 【分析】本方证病位在肾(睾丸为外肾),而病变在肝。因肝脉络于阴器,上抵少腹,寒湿客于肝脉,肝经气血郁滞所致癫疝为本方的主证。寒湿气滞郁久化热为本方的兼证。方中橘核苦平,主入肝经,理气散结止痛,是治寒疝腹痛专药,故为君药。川楝子、木香助君行气止痛;桃仁、延胡索入原阴血分而活血散瘀,延胡索并善行气止痛,共为臣药。肉桂温肾暖肝而散寒;厚朴、枳实下滞气而破坚,厚朴尚可燥湿;木通通利血脉而除湿热,导湿热从小便而去;悔藻、昆布、海带软坚散结,共为佐药。盐汤送下可引药下行,还能软坚;用酒可加速血行,以增强行气活血之功。诸药相合,能行气活血,散寒除湿,软坚散结。癫疝顽痛服之有效。
 按:本方配伍是以理气药为主,故在《方剂学》中多归属于理气剂,乃为行气的代表方。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4-4-24 13:48
谢谢分享!




----------------------------------------------

佑天佑地佑人 送福送禄送寿
看经典美图到三晋!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4-4-24 13:49
谢谢分享!




----------------------------------------------

佑天佑地佑人 送福送禄送寿
看经典美图到三晋!



发新帖 新投票
 回帖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快速回复主题
你的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只要30秒)


使用个人签名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贴文发布前,请确认贴文内容完全由您个人创作或您得到了版权所有者的授权。版权声明
   



Processed in 0.024920 s, 8 q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