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帖  新投票  回帖  关闭侧栏
2136个阅读者,2条回复 | 打印 | 订阅 | 收藏
隐身或者不在线

发表时间:2024-4-19 17:28

《汤头歌诀》15 泻火之剂(上)[原创][分享]



达性畅情 发表在 国学问答|国学 华声论坛 https://bbs.voc.com.cn/forum-59-1.html

《汤头歌诀》15 泻火之剂(上)
十五、泻火之剂
黄连解毒汤
黄连解毒汤四味  黄柏黄芩栀子备
躁狂大热呕不眠  吐衄斑黄均可使
若云三黄石膏汤  再加麻黄及淡黄
此为伤寒温毒盛  三焦表里相兼治
栀子金花加大黄  润肠泻热真堪倚
附子泻心汤
附子泻心用三黄  寒加热药以维阳
痞乃热邪寒药治  恶寒加附治相当
大黄附子汤同意  温药下之妙异常
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黄连芩  干姜甘草与人参
大枣和之治虚痞  法在降阳而和阳
白虎汤
白虎汤用石膏偎  知母甘草粳米陪
亦有加入人参者  躁烦热渴舌生苔
竹叶石膏汤
竹叶石膏汤人参  麦冬半夏竹叶灵
甘草生姜兼粳米  暑烦热渴脉虚寻
升阳散火汤
升阳散火葛升麻  羌独防风参芍侪
生炙二草加姜枣  阳经火郁发之佳
凉膈散
凉膈硝黄栀子翘  黄芩甘草薄荷饶
竹叶蜜煎疗膈上  中焦燥实服之消
清心莲子饮
清心莲子石莲参  地骨柴胡亦茯苓
芪草麦冬车前子  躁烦消渴及崩淋

甘露饮
甘露两地与茵陈  芩枳枇杷石斛伦
甘草二冬平胃热  桂苓犀我可加均
清胃散
清胃散用升麻连  当归生地牡丹全
或益石膏平胃热  口疮吐衄及牙宣

泻黄散
泻黄甘草与防风  石膏栀子藿香充
炒香蜜酒调和服  胃热口疮并见功
钱乙泻黄散
钱乙泻黄升防芷  芩夏石斛同甘枳
亦治胃热及口疮  火郁发之斯为美

泻白散
泻白桑皮地骨皮  甘草粳米四般宜
参茯知芩皆可入  肺炎喘嗽此方施
泻青丸
泻青丸用龙胆栀  下行泻火大黄资
羌防升上芎归润  火郁肝经用此宜
龙胆泻肝汤
龙胆泻肝栀芩柴  生地车前泽泻偕
木通甘草当归合  肝经湿热力能排

当归龙荟丸
当归龙荟用四黄  龙胆芦荟木麝香
黑栀青黛姜汤下  一切肝火尽能攘

【注解原文】
 泻火之剂,即清热剂。是以清热药物为主组成的方剂,用于治疗里热证。热,随其程度不同有温、热、火之分,温盛为热,热极为火。里热证成因有外感、内伤两方面;有病因、病位、病情的差异。根据“热者寒之,温者清之”(《素问?至真要大论》)的原则,清热剂分为清气分热、清脏腑热、清营凉血、清热解毒、气血两清、清虚热等六类,应用时需分清虚实,辨明脏腑。

1.黄连解毒汤(孙思邈) 三焦实热。(《千金要万》)
【歌诀】
黄连解毒汤四味 ;黄柏黄芩循子备
躁狂大热呕不眠 ;吐衄①斑黄②均可使
若云三黄石膏汤 ;再加麻黄及淡豉
此为伤寒温毒盛 ;三焦表里相兼治
栀子金花加大黄 ;润肠泻热真堪倚③
【词解】①吐衄:吐,即吐血。衄(nu),音女,去声,即鼻孔出血。
 ②斑黄:斑,即发斑,指血溢肌肤形成的瘀斑。黄,即黄疸。
 ③倚:倚yi,音乙,即倚重。
【组成】黄连三两(3~9g)  黄芩黄柏各二两(各6◇g  栀子十四枚(9g)
【用法】水煎服。
【功用】泻火解毒。
【主治】一切实热火毒,三焦热盛。症见大热烦躁,口燥咽干,错语,不眠;或热病吐血,衄血;或热甚发斑,身热下痢,湿热黄疸;外科痈疽疔毒;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分析】实热火毒,三焦热盛为本方主证。热毒内盛,迫血妄行致吐衄发斑,热扰心神致错语不眠为本方次要症状。方用黄连泻心火兼泻中焦之火,为君药。黄芩泻肺及上焦之火,黄柏泻下焦之火,栀子泻三焦之火导热下行,共为臣药。
【附方】(1)三黄石膏汤(《伤寒六书》) 
黄连三两(10g)黄柏 黄芩各二两(6g) 栀子二两(6g) 麻黄淡豆豉一两(各3g),水煎服。
  功用:清热解毒,解表透邪。
  主治:伤寒温毒盛。
  (2)栀子金花丸(《医方集解》) 
黄连三两(3~9g)黄柏 黄芩各二两(各6g) 栀子十四枚(9g) 大黄(3g)研细末做成水丸,每次服二钱(6g)。
  功用:泻热润肠通便。
  主治:三焦实热,大便不通。
  按:黄连解毒汤为热毒壅盛三焦而设。加麻黄、淡豆豉为三黄石膏汤,以解表透邪,表里双解。加大黄为栀子金花丸,以加强泻火之功,使热从大便而出。

2.附子泻心汤(张仲景)伤寒痞满(《伤寒论》)
【歌诀】
附子泻心用三黄 ;寒加热药以维阳①
痞②乃热邪寒药治;恶寒加附治相当
大黄附子汤同意 ;温药下之妙异常
【词解】①维阳:维,维系。维阳当解为助阳。 ②痞:痞塞不通。
  【组成】大黄二两(6g)黄连、黄芩各一两(各3g)附子一两(3g)
【用法】水煎服,附子另煎。
【功用】泻热除痞,助阳固表。
【主治】热痞兼表阳虚。症见心下痞塞不通,按之柔软不痛,心下或胸中烦热,口渴,而后恶寒汗出,苔黄,关脉浮盛。
【方析】无形邪热结于心下(胃脘部),气窒不通致心下痞为本方主证。表阳虚,恶寒汗出为兼证。主用大黄、黄连、黄芩味薄气轻,清泄上部邪热而消痞,为君药。附子辛热醇厚,温经扶阳,为佐药。本方寒热并用,各奏其功。
【附方】大黄附子汤(《金匮要略》)
大黄三两(9g)附子二两(6g)细辛一两(3g)水煎服。
功用: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主治:寒积实证。症见腹痛便秘,胁下偏痛,发热,手足厥逆,脉紧弦。
按:附子泻心汤治伤寒心下痞,上承《伤寒论》159条,当有该条心下痞见症及舌脉;兼见恶寒汗出,非表邪,实为阳虚腠理不密所致。大黄附子汤用以治疗虚寒积滞相并,既用苦寒的大黄泻结,又用辛热的附子、细辛散寒,与附子泻心汤寒热并用意义相同,即用温药配合寒药,彼为清
法,此为下法,与单纯苦寒攻下不同。
3.半夏泻心汤(张仲景) 误下虚痞。(《伤寒论》)
【歌诀】
半夏泻心黄连芩 ;  干姜甘草与人参
大枣和①之治虚痞; 法在降阳而和②阴
【词解】①和:调和,即调和诸药。 ②和:使阴阳升降相和谐,上下相交通。
【组成】半夏三两(9g)黄连一两(3g)黄芩干姜炙甘草 人参各二两(各6g)大枣四枚(6g)
【用法】水煎服。
【功用】泻热散痞,健脾益气。
【主治】误下虚痞。症见胸中痞满,发热而呕,饮食不下。
【方析】寒热互结之痞证为本方主证。因误下,脾胃之气被伤,饮食不下为本方次要症状。方用黄芩、黄连苦寒泻热,干姜、半夏辛温散痞,共为君药。人参、炙甘草、大枣补益脾胃为佐药。

4.白虎汤(张仲景)肺胃实热。(《伤寒论》)
   【歌诀】
白虎汤用石膏偎① ;  知母甘草粳米陪
亦有加入人参者  ;  躁烦热渴舌生苔
【组成】石膏—斤(30g) 知母六两(9g) 炙甘草二两(3g)。)粳米六合(◇9g)
【用法】水煎服。
【功用】清热生津。
【主治】阳明气分热盛。症见壮热面赤,烦渴引饮,大汗恶热,苔黄,脉洪大有力,或滑数。
【分析】壮热、大汗、渴饮、脉洪大为本方主证,属气分阳明热盛。方用石膏辛甘大寒,专清肺胃邪热,解肌透热,生津止渴,为君药。臣以知母苦寒质润,助石膏清气分实热,并治已伤之阴。粳米、甘草益胃护津,防止石膏大寒伤+,为佐药。
【附方】白虎加人参汤(《伤寒论》) 
石膏—斤(30g)知母六两(9g)炙甘草二两(3g)粳米六合(9g)人参二两(3g),水煎服。
   功用:清热益气生津。
主治:阳明气分热盛,但汗多而脉大无力,气津两伤之证;及暑病气津两伤,症见汗出背微恶寒,身热而渴等。

5.竹叶石膏汤(张仲景)   肺胃虚热,(《伤寒论》)
【歌诀】
竹叶石膏汤人参  ; 麦冬半夏竹叶灵
甘草生姜兼粳米  ; 暑烦热渴脉虚寻①
【词解】①寻:找,搜求,引申为选用。
【组成】竹叶二把(15g)石膏—斤(30g)制半夏半升(9g)麦冬一升(15sg) 人参二两(5g) 甘草二两(3g)粳米半升(1sg)
【用法】水煎服。
【功用】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主治】伤寒、温病、暑病之后,余热未清,气津两伤。症见身热多汗,心胸烦闷,气逆欲呕,口干喜饮,或虚烦不寐,虚羸少气,脉虚数,舌红苔少。
【方析】热病后期,余热未清,气津两伤为本方主证。心胸烦闷,气逆欲呕,虚烦不寐,均为次要症状。方用石膏、竹叶清阳明余热而除烦,为君药。人参、麦冬益气生津为臣,半夏降逆止呕为佐。甘草、粳米和中养胃为使药。

6.升阳散火汤(李东垣)火郁。(《脾胃论》)
【歌诀】
升阳散火葛升柴  ; 羌独防风参芍侪①
生炙二草加姜枣  ; 阳经火郁发之佳
【词解】①侪:侪chai,音柴,同辈。
【组成】葛根 升麻 羌活 独活人参白芍各五钱(各15g) 柴胡八钱(24g)生甘草二钱(6g) 炙甘草三钱(9g)防风二钱半(7.5g)
【用法】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功用】升脾胃阳气,散中焦郁火。
【主治】胃虚过食冷物,抑遏阳气,火郁脾土。症见四肢发热,肌热,骨髓中热,热如火燎,扪之烙手。
【方析】阳经火郁为本方主证。方用柴胡以散少阳之火为君。臣以升麻、葛根发散阳明之火,羌活、防风发散太阳之火,独活发散少阴之火。均为味薄气轻,上行升散之药,使三焦舒畅,阳气升腾,火郁得解。佐以人参、甘草益气健脾,白芍敛阴清热,姜、枣调和脾胃,酸敛甘缓,散中有收。

7.凉膈散 : 膈上实热。(《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歌诀】
凉膈硝黄栀子翘  ; 黄芩甘草薄荷饶
竹叶蜜煎疗膈上  ; 中焦燥实服之消
【组成】芒硝大黄炙甘草各二十两(各20g)黄芩薄荷 栀子各十两(各10g) 连翘四十两(40g)
【用法】加竹叶七片、白蜜少许,水煎服。
【功用】泻火通便。
 【主治】上中二焦热邪炽盛。症见烦躁口渴,面赤唇焦,口舌生疮,胸膈烦热,咽痛吐衄,便秘溲赤,舌边红,苔黄,脉数;及小儿急惊,痘疮黑陷等。
 【方析】上中二焦热邪炽盛为方主证。胃火发斑,小儿急惊、痘疮黑陷均为兼见证。方中连翘清热解毒,轻清上浮,用量独重为君。臣以黄芩清心肺郁热,山栀通泻三焦之火,引热下行;薄荷、竹叶清疏心胸之热。佐以大黄、芒硝荡涤结热,导泻下行。甘草与硝、黄同用,即调胃承气汤,加白蜜缓和峻下,以下为清,为使药。全方使上焦之热从外而清,中焦之实由下而泄。

8.清心莲子饮 :  心火淋渴。(《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歌诀】
清心莲子石莲参 ;  地骨柴胡赤茯苓
芪草麦冬车前子 ;  躁烦消渴及崩淋
【组成】石莲子 , 人参赤茯苓炙黄芪各七钱半(各22g)地骨皮 柴胡 炙甘草麦冬车前子各五钱(各15g)
   【用法】水煎服。
【功用】益气阴,清心火,止淋浊。
【主治】心火偏旺,气阴两虚,湿热下注。症见遗精淋浊,血崩带下,遇劳则发;肾阴不足,则口舌干燥,烦躁发热。
【方析】气阳不足为本方主证。心肾不交为虚火内动,膀胱复有湿热为本方兼证。方用人参、黄芪、甘草补益阳气而泻虚火,助气化为君。臣以地骨皮清肝肾虚热,佐以柴胡散肝胆相,黄芩、麦冬清心肺之火,茯苓、车前子利下焦湿热,石莲子清心火,而交心肾。合方虚实兼顾,使气阴恢复,心火清宁,心肾交通,湿热分清,诸症自除。去猪苓,减三石一半,加人参、干葛、藿香、木香,加强补虚降逆以治伏暑脉虚水逆。
9.清胃散(李东垣) 胃火牙痛。(《兰室秘藏》)
【歌诀】
清胃散用升麻连  ; 当归生地牡丹全
或益石膏平胃热  ; 口疮吐衄及牙宣
【组成】升麻一钱(6g)黄连(3~6g) 当归(6g)生地(12g)各三分丹皮五分(6g)
【用法】水煎服。
【功用】清胃凉血。
【主治】胃有积热。症见牙痛牵引头痛,面颊发热,其齿恶热喜冷;或牙龈溃烂;或牙宣出血;或唇舌颊腮肿痛;口气热臭,口舌干燥,舌红苔黄脉滑大而数。
【方析】胃有积热为本方主证。方中黄连苦寒泻火,清心胃积热为君。臣以生地凉血滋阴,丹皮凉血散瘀。佐以当归养血和血,消肿止痛。使以升麻生散火毒,引诸药达阳明经。若胃中热盛,可再加石膏清热。

11.泻黄散(钱乙)    胃热口疮。(《小儿药证直诀》)
【歌诀】
泻黄甘草与防风  ; 石膏栀子藿香充
炒香蜜酒调和服  ; 胃热口疮并见功
【组成】甘草三两(18g)防风四两(24g)石膏五钱(3g)  栀子一钱(1g)藿香七钱(5g)
【用法】水煎服。

【功用】泻脾胃伏火。
【主治】脾胃伏火,热在肌肉。症见口燥唇干,口疮口臭,烦热易饥,舌红脉数,及脾热弄舌等。
【方析】脾胃伏火为本方主证。方以石膏清胃热,泻脾经伏火;栀子清利三焦,使热从小便出为君。臣以防风疏散郁火。佐以藿香芳香醒脾,理气和中,助防风疏散脾火。使以生甘草泻火解毒,调和诸药。
  按:本方与清胃散均可清胃火,但本方泻脾胃伏火,主要用于脾热弄舌;清胃散则清胃凉血,主要用于胃火牙痛及牙宣出血。

12.钱乙泻黄散(王肯堂)   脾胃郁火。(《证治准绳》)
    【歌诀】
钱乙泻黄升防芷  ; 芩夏石斛同甘枳
亦治胃热及口疮  ; 火郁发之斯为美
【组成】升麻防风白芷黄芩枳壳各一钱半(各4.5g) 半夏一钱(3g) 石斛—钱二分(4g) 甘草七分(2.1g)
【用法】加生姜三片,水煎服。
【功用】发散脾胃郁火。
【主治】脾胃风热郁火。症见口唇燥裂,或生口疮。
  【方析】脾胃风热郁火为本方主证。方用升麻、白芷散胃经风热,防风祛风而散脾火,为君。臣以黄芩泻中上二焦之热,枳壳利中上二焦之气,石斛清热养胃,甘草泻脾火。佐以半夏、生姜调和胃气。
  按:本方原名泻黄饮,钱乙泻黄散又名“泻脾散”,即前一方泻黄散,原书有误,今校正之。

13.泻白散  (钱乙) 肺火(《小儿药证直诀》)
【歌诀】
泻白桑皮地骨皮  ; 甘草粳米四般宜
参茯知芩皆可入  ; 肺炎喘嗽此方施
【组成】桑白皮 地骨皮各一两(各30g) 甘草—钱(3g)粳米三钱(9g)
【用法】水煎服。
【功用】泻肺清热,平喘止咳。
【主治】肺热气壅。症见咳嗽或喘,皮肤蒸热,日晡尤盛,舌红苔黄,脉细数。
【方析】肺有伏火,肺气壅盛为本方主证。方中桑白皮清肺化痰,泻肺平喘为君。臣以地骨皮清肺中伏火,并除虚热,与君药相合加强清肺平喘之功。佐以粳米、甘草和中益气,补土生金。
【附方】(1)加减泻白散(《医学发明》)(30g)地骨皮七钱(21g) 甘草 陈皮 青皮五味子人参各五钱(各15g) 茯苓三钱(9g),水煎服。
功用:泻肺清热,平喘止咳,益胃止呕。
主治:肺热咳嗽,喘急呕吐。桑白皮一两五味子人
(2)加减泻白散(《卫生宝鉴》) 桑白皮—两(30g)知母 陈皮 桔梗 地骨皮各五钱(各15g)青皮甘草黄芩各三钱(各9g),水煎服。
功用:泻肺清热,平喘止咳,行气利膈。
主治:咳嗽气喘,烦热口渴,胸膈不利。

14.泻青丸  (钱乙)  肝火(《小儿药垃直诀》)
   【歌诀】
泻青丸用龙胆栀  ; 下行泻火大黄资
羌防升上芎归润  ; 火郁肝经用此宜
【组成】龙胆草 山栀 大黄 羌活 防风当归川芎各等分
【用法】为末,和蜜为丸,每服三钱(9g),小儿酌减,竹叶煎汤同砂糖化下;或水煎服。
【功用】清肝泻火。
【主治】肝火郁结。症见不能安卧,烦躁易怒,目赤肿痛,尿赤便秘,脉洪实;及小儿急惊,热盛抽搐。
【方析】肝火郁结为本方主证。方用龙胆草泻肝胆实火为君。大黄泻热通便,栀子清三焦利小便,助君药引热从二便而出为臣。川芎活血散风,当归养血柔肝,共为佐药。蜂蜜、砂糖调和诸药为使。

15.龙胆泻肝汤  :  肝经湿热。(《医宗金鉴》)
【歌诀】
龙胆泻肝栀芩柴 ;  生地车前泽泻偕
木通甘草当归合 ;  肝经湿热力能排
【组成】龙胆草 生地 车前子各三钱(各9g) 栀子(8g)黄芩(9g) 柴胡(6g) 泽泻(12rg) 当归(3g)各二钱 木通(9g)甘草(6g)各-钱
【用法】水煎服。
【功用】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

14.泻青丸  (钱乙) 肝火(《小儿药垃直诀》)
   【歌诀】
泻青丸用龙胆栀  ; 下行泻火大黄资
羌防升上芎归润  ; 火郁肝经用此宜
【组成】龙胆草 山栀 大黄 羌活 防风 当归 川芎各等分
【用法】为末,和蜜为丸,每服三钱(9g),小儿酌减,竹叶煎汤同砂糖化下;或水煎服。
【功用】清肝泻火。
【主治】肝火郁结。症见不能安卧,烦躁易怒,目赤肿痛,尿赤便秘,脉洪实;及小儿急惊,热盛抽搐。
【方析】肝火郁结为本方主证。方用龙胆草泻肝胆实火为君。大黄泻热通便,栀子清三焦利小便,助君药引热从二便而出为臣。川芎活血散风,当归养血柔肝,共为佐药。蜂蜜、砂糖调和诸药为使。

15.龙胆泻肝汤   : 肝经湿热。(《医宗金鉴》)
【歌诀】
龙胆泻肝栀芩柴 ;  生地车前泽泻偕
木通甘草当归合 ;  肝经湿热力能排
【组成】龙胆草 生地 车前子各三钱(各9g) 栀子(8g)黄芩(9g) 柴胡(6g) 泽泻(12rg) 当归(3g)各二钱 木通(9g)甘草(6g)各-钱
【用法】水煎服。
【功用】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
【主治】肝胆实火上扰,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湿热下注,阴肿阴痒,筋痿阴汗,小便淋浊,妇女湿热带下。
【方析】肝胆实火炽盛为本方主证。阴肿阴痒,筋痿阴汗,小便淋浊,妇女湿热带下为兼湿热下注之证。方以龙胆草泻肝胆实火,除下焦湿热为君。黄芩清热燥湿;栀子泻三焦火,利尿除湿,共为臣。泽泻、木通、车前子清热利湿,使邪有出路;生地滋阴生津;当归、柴胡养血疏肝,共为佐药。使以甘草调和诸药。

16 . 当归龙荟丸  (刘河间) 肝火(《宣明论方》)
【歌诀】
当归龙荟用四黄 ;  龙胆芦荟木麝香
黑栀青黛姜汤下 ;  一切肝火尽能攘①
【词解】①攘:攘rang,音让,上声,排除,抵御。
【组成】当归 龙胆草 黄连 黄柏黄芩栀子各—两(各30g) 大黄 芦荟 青黛各半两(各15g)   木香—分(O.3g)   磨香半钱(1.5g)
【用法】共研细末,白蜜和丸如小豆大,每服二十丸(9g),生姜汤送下。
【功用】清热泻肝,攻下行滞。
【主治】肝胆实火之头痛面赤,目赤目肿,胸胁胀痛,便秘尿赤,形体壮实,脉象弦劲,躁扰不安,甚或抽搐。
【方析】肝胆实火为本方主证。方以龙胆草、青黛、芦荟直入肝经而泻火为君。臣以大黄、黄连、黄柏、黄芩、栀子通泻上中下三焦之火。佐以木香、麝香走窜通窍以调气,使诸药清热泻火力更迅猛;当归和血补肝防苦寒太过为制。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4-4-24 13:45
谢谢分享!




----------------------------------------------

佑天佑地佑人 送福送禄送寿
看经典美图到三晋!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4-4-24 13:45
谢谢分享!




----------------------------------------------

佑天佑地佑人 送福送禄送寿
看经典美图到三晋!



发新帖 新投票
 回帖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快速回复主题
你的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只要30秒)


使用个人签名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贴文发布前,请确认贴文内容完全由您个人创作或您得到了版权所有者的授权。版权声明
   



Processed in 0.024843 s, 8 q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