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帖  新投票  回帖  关闭侧栏
1800个阅读者,2条回复 | 打印 | 订阅 | 收藏
隐身或者不在线

发表时间:2024-6-17 18:13

自相矛盾之释——旧话要重提廿四



磁之场 发表在 新手上路 华声论坛 https://bbs.voc.com.cn/forum-41-1.html

自相矛盾之释——旧话要重提廿四

前言
如题。课文标题“自相矛盾”,注释也是“自相矛盾”,是不是巧合,搞笑?
“旧话”。笔者于2021、2022学年提出质疑,现2023学年。
“要重提”——为目标得以订正。
“廿四”。上一篇为《劣币驱逐良币——旧话要重提廿三》。

逻辑性差错(1-2)
2019—2023学年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84页(“陷”字旁的数字序号为笔者所加):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①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②也。”或曰:“以子之矛陷③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④之盾与无不陷⑤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注释
〔陷〕刺破。

浅析
似如题。



注释正确与否,语言实践是检验的标准。
用注释代入有“陷”字的句子说得过去,是;说不过去,非。
1.(吾盾之坚,)“物莫能陷①也”——没有任何东西能刺破它(盾)的。
2.(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②也”——面对物体没有不能刺破的。
3.“以子之矛陷③子之盾,(何如?)”——用你的矛刺破你的盾。
用注释“刺破”代入①、②说得过去(代入④、⑤亦可,不赘),代入③却说不过去。③之“陷”只有“刺”意而断无“破”意。
退一步说,若有“破”意,则无须接着的“何如”了——已肯定“刺破”还用问“会怎么样”?
可见,教材注释说不过去,“非”也。



“陷”应取“刺入”义。《汉语大词典》、《辞海》、《汉语大字典》均释为“刺入”,书证均同教材。其一:

【陷】⑤刺入。《韩非子·难一》:“吾楯之坚,物莫能陷也。”《汉书·贾谊传》:“适启其口,匕首已陷其匈矣。”(《汉语大字典》4455页)

愚以为,“刺入”应有两义位,一为“刺入”(刺且入),一为“刺向”(刺仅向)。
“刺向”偏义复词——“偏”于“刺”——只对物体作出刺的动作。
“入”,有义项为“进入,由外至内”,又“泛指至,往”,即并未“进入”,并未“由外至内”:

【入】①进入,由外至内。《书·禹贡》:“导淮自桐柏,东会于泗沂,东入于海。”《孟子·滕文公上》:“当是时也,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虽欲耕,得乎?”唐韩愈《驽骥》诗:“牵驱入市门,行者不为留。”《醒世姻缘传》第二回:“晁住掀起软帘,入到晃大舍榻前。”沈从文《我的家庭》:“那时正是庚子联军入京的第三年。”亦泛指至,往。金王若虚《高思诚咏白堂记》:“盖乐天之为人,冲和静退,达理而任命,不为荣喜,不为穷忧,所谓无入而不自得者。”(《汉语大词典》一卷1057页)

用释义“刺入”代入①、②,取“刺入”(刺且入)义,通达;用释义“刺入”代入③,取“刺向”(刺仅向)义,亦通。
注释改动二(引玉之砖):

1.〔陷〕刺入;刺向。
2.〔陷〕刺;刺破。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4-6-23 13:54
谢谢分享!




----------------------------------------------

佑天佑地佑人 送福送禄送寿
看经典美图到三晋!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4-6-23 13:54
谢谢分享!




----------------------------------------------

佑天佑地佑人 送福送禄送寿
看经典美图到三晋!



发新帖 新投票
 回帖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快速回复主题
你的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只要30秒)


使用个人签名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贴文发布前,请确认贴文内容完全由您个人创作或您得到了版权所有者的授权。版权声明
   



Processed in 0.019832 s, 8 q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