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帖  新投票  回帖  关闭侧栏
919个阅读者,5条回复 | 打印 | 订阅 | 收藏
隐身或者不在线

发表时间:2024-6-26 17:41

物质与生命之基[讨论]



猪死马继 发表在 湘潭论坛 华声论坛 https://bbs.voc.com.cn/forum-246-1.html

前言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兴趣爱好,有人喜欢人文,有人喜欢科学,物质篇,商机更多点,这在于各自的领悟,还是一句话:我慢慢发,您慢慢看。
  有三方式让你决定是否看这神奇又梦幻般的世界:
  1.看前言部分;
  2.对科学感兴趣,看【解读星系】;
  3.对生命感兴趣,看【气和经脉】;

  在婴儿眼里,这个世界是不确定的,是未知的。但到了成年,对绝大数人来说,近乎100%是确定的。
  难道蚊子的轨迹是确定的?
  你家蚊子轨迹才确定的,这是常识好不好!
  是的,尽管蚊子轨迹不确定,但蚊子就该这样,不确定只是特点,这是常识,不然就是反常识。

  任何的不确定,最终都会因为习以为常而认定为就该这样,老天爷安排的,然后归入确定,进入常识库。
  这是一种对探索欲望的妥协,一种自我催眠式的确定认知,一种人的自我保护意识。
  只要大家说地球是平的,最好再来个权威人士认证一下,那么它就是常识。真相重要吗?重要!但真相就一定是真相吗?没人再去关注,又抹除了一个不确定因素才是重要的。
  任何新奇的事物,只有三分钟热度,然后往常识一扔成为确定。年龄越大,这种探索的欲望越小,最后信心满满,谓之不惑。

  西方走的是微观之路,这是条试错+确定+逻辑之路。
  微观之路使西方在科学领域一骑绝尘,而我们走的是宏观之路,道化万物的理论在科学领域好像没什么用。
  因此我们学习,我们追赶,我们在得到的同时也在失去

  我们从曾经的自信变得不自信,从不自信变得盲从,现在慢慢回归了自信,但这种自信总是熟悉又带着陌生感,我们的自信只是占一席之地的自信,它其实并不自信。
  太多的隗宝因“封建迷信”而盖棺定论,我们也觉得没什么,好像我们的发展并不需要这些。
  但还是感谢老祖宗吧,自信点,量化的内容20岁就能领个本啥的,感觉天下我有。那么生活呢?除了领个棺材本,有几个领到毕业本了?

  知道轮回吗?
  我们的朝代像一个个轮回,曾被黑格尔讽刺,那么科学呢?都要脸的,各有各的罩门。
  你的经验哪来的?有轮回才有成长!都在用轮回试错,对位点不同而已,用现代的词叫迭代。

  科学发展到今天,一直停滞不前,为什么?因为分不下去了。
  猜,证实,再猜,再证实,我们从原子开始,一直在猜猜猜,现在猜到夸克,猜到弦理论,猜到量子,万物证道的道在哪里?
  万物证道是东方对世界的循环理解,玩对立的西方只是分化、量化,绝不回头,证道?证什么,没听说过。
  但是,科学有一个悖论一样的Bug,到底而无法证底,因无法证底,那么就是没有到底,结果就是一花一世界。
  所以,这是个没有尽头的轮回,海枯石烂,直到宇宙尽头,满脑子还是三个字:“猜猜猜”!
  科学发现了波粒二象性,但无法解释;
  我们知道光速无法被超越,同样无法解释;
  引力是不是万有,引力波怎么回事,同样各执其词;
  星系中心是黑洞,黑洞是什么?
  等等问题很多,这些全是无法证底引出的问题。

  既然微观之路无法证底,那么就尝试宏观之路,我从假一开始推演,直至推演到宏观的归一,这是沙滩式的推演,结果两头的一都遇到了相同的瓶颈,如果无法解释,那么沙滩式的结局就是沙雕作品。
  我们迷信实验,眼见为实,但我们能保证在微观领域看到的一定就是真相?老天爷不会开玩笑?
  因为你无法保证,那么微观实验和宏观推演之间的胜负概率都是50%。
  所以,暂时放下量子理论、弦理论、夸克理论,不是对错问题,而是不要先入为主,死倔死倔的。

  都知道西方有“二元对立论”,中国有“阴阳论”,我们一直以为这两者是一样的,只是文化起源不同造成描述或理解的不同,但我们被表象迷惑了。
  当我们无脑搬的时候,我想我们很多人都体会到了一种不适感,得失同时出现,我们其实又来到了新的十字路口。
  事实上,“二元对立论”是物质理论,“阴阳论”是生命理论,东西方各自找到了所谓的“一”,位置在“二”,其上还存在更高一级的“一”。

  我无法对它的态进行命名,因为虚实、实、混沌、空这些概念都对,那只是其中一态,只有抽象化才是最合适的,或许,这就是老子所说的“道”吧。
  任何事物必须讲规则,具象配抽象,抽象配具象,这是规则,虽然“道”更合理,但这里是物质篇,需要大量的逻辑去佐证,所以我还是选择了“虚实”,它会让大众轻松接受,尽管它只是其中一种状态。
  其实可以通用且分开理解,即物质领域叫虚实,生命领域叫道,都属于具象配抽象,抽象配具象。

  二仪生四象,当“二元对立论”和“阴阳论”降到“二”位,我们应该知道,这个世界其实有四套理论体系,现在发现的两个体系叫做“感知体系”。
  我相信,将虚实放在二元对立的理论之上,不再是物质是物质,能量是能量,而是归一理论,我们的物理又将大步前进。
  也因此,我不得不写两篇文章,一篇是《物质篇》,另一篇就是《社会篇》。

  道和科学的作用是不同的,道的作用是“指”,科学的作用是“证”,可以简单理解成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这里的道和科学,指的是方法论,不是在谈论思想和哲学。
  这是另一条道路,一条终结轮回的道路,它同样需要严谨,但严谨的只是工作,落入到字面,方式是可以多种多样的。
  我希望达到大家“一看就会,一学就废”的效果,所以描述别指望我严谨,那是科学家的事,毕竟时代在进步,环境在变化,谁都得与时俱进不是。

  

隐身或者不在线 认证用户
中国电力计量专家

回复时间:2024-6-27 09:49
好文好图!谢谢分享!




----------------------------------------------
知足常乐.文中元帅BLOG

欢迎来华声湖南论坛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4-6-27 11:10
第一章 微观世界
一、基本概念

  本小节比较枯燥,但很重要,我尽量长话短说。毕竟你都搬来小板凳了,我总得告诉你,这是不是一部鬼片

1.零维

  世界存在零维吗?
  答案是不存在,就像π不能被算尽,绝对零度无法达到一个道理。但理论是存在零维的,那就是时间与空间。
  【无】的状态:
  时间并不存在,时间只是个概念,时间是人类根据物体运动而定义的。
  【有】的状态:
  如果时间不存在,那么世界将静止,因此时间又是客观存在的,我们通过事物的变化感受到时间。
  空间的概念同样如此。
  这种“有无”状态就是维度和零维,维度代表“有”,零维代表“无”。

  空间和时间就是绝对零维形成的维度概念,这种绝对零维可以无视空间,无视时间,世界有多大,其中XYZ轴都是0秒到达,在这种状态下,才能说时空一体,并不是达到光速就是时空一体,这是误读。

  空间在物理上是单一维度,这点非常重要
  三维只是人类为了计算而设定的标准,这是数学概念,小说家的天堂,你可以用60度夹角定义更多的维度作为计量方式。
  当然用X、Y、Z三维的理念去分析,多维是存在的,只不过:
  一维叫行态,
  二维叫结构,
  三维叫空间,
  四维叫时空,
  五维叫你猜。
  但那只是理论,数学概念,要吹多维,先把二维给证到现实中来。

  数学是一切理科的基,而要成为物理认知的基,最重要的条件就是不可含人为因素,不然所谓的高楼只是沙雕作品,让人活在自我编制的梦幻之中。
  所以,三维只能用于计算,不能作为认知宇宙的依据

  我们总想用六个面把空间围起来,这是物质理解。空间和时间真正的理解是:现实【无】,感受【有】
  在此前提下,再去思考本质的问题,因为时空概念同样又是人为,这是感受,即表象,一种计算辅助。
  那么时空的本质是什么?四维是时空的本质吗?沙雕×沙雕,负负得正?

  世界不存在零维,但极限靠近零维的物质还是存在的,它有着近似无视空间的特性,即给它能量,其速度快到极限,任何物质无法超越它的速度。
  这种物质是构筑我们世界形态的最基本单位,把世界看为果,该物质即为因,因此命名【因子】

  【因子】是一个统称,它指不可分裂的最小单位,不用在意它是明物质还是暗物质,在没有明确之前,它只是基本概念,历史上也有不同的称谓。
  这个“一”一直在那摆着。
  我们知道物质存在无机和有机分类,这里先讨论无机,或者说“无机因子”,我更愿意用“物质因子”来命名它,因为有机因子属于“生命因子”,一个对我们很重要但存在感真的很低的一类因子,尽管我们经常自抬身价,什么生物能,说得高大上,其实很低端的好不好。
  这是“二”,只是这个“二”是在一个点突破很久后才找出来,它同样在那摆着,但你找不到就是找不到。
  你可以找到无数个二,但慢慢就会发觉它们无法落地,一个然后下去,就没有然后了。比如男女,然后呢?

  不用急着反驳,才开篇呢,我们慢慢来。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4-6-27 11:19
2.极子

  物质结构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套娃,分子结构分裂为原子结构,原子结构裂变为粒子结构,层层递归,就是前面说的猜猜猜。
  这种裂变的最小分裂单位是一分为二,我们假设只能一分为二,那就是一直除2的过程,其结果还是无法归零,只是无限接近零。

  现实世界这种裂变是有极限的,无论何种手段,最终会出现大炮打蚊子的局面,这就是现实世界最小的物质单位:【极子】。
  极子同样是一种极限论的假设,即极子(现实)═因子(理论)或极子>因子。

  【假设成立】(出现大炮打蚊子的局面)
  极子跟因子可能存在N个层级,因子属于理论,它并不存在。
  那么层级是:极子(现实)、N、因子(理论)

  【假设不成立】
  极子最终可以分裂到因子级,那么因子就是现实,N层级并不可怕,我们用科技加时间,最终都能找到。
  那么层级是:极子、N、因子(现实)

  症结点又回到因子议题。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4-6-27 11:25
3.守恒

  在所有概念中,独缺一个重要的概念:能量。
  近代对物质和能量的理解是“物质即能量”,这是波粒二象性的极致推演,有爱因斯坦的质能转换公式:E=mc^2,公式无论是理论论证还是现实应用,都证实它的可靠性。
  但“物质即能量”这个概念靠不靠谱,我们暂时存疑,先说说守恒。

  守恒分“静态守恒”与“动态守恒”:
【静态守恒】
  指基础单位总数一直维持不变。比如万花筒,我们能看到无数种图案,但造成图案的碎片数量一直保持不变。
【动态守恒】
  指总产出与总泯灭维持不变。比如水杯的水,你倒进去多少,无论次数,你也只能倒出多少。

  物质与能量关系的博弈,可以简单地理解成因子能不能变成能量,能量能不能生成因子。
  要解决这属于哪种守恒,其实就是分析能不能凭空出现能量,这可以用物质飞行做个类比:
【物质即能量】
  即100因子,行进中逐渐减少到1因子最终静止,因为因子即能量,甚至1因子也可能化为能量,我们对光的理解就是如此,认定光的质量为0。
  好像对,又好像哪里不对,我想,光出发前的状态应该是古时候的那种炮弹。

【物质不是能量】
  能量属于逐渐泯灭状态,简单理解就是1因子加99能量,行进中能量逐渐泯灭到仅剩1因子。
  追溯源头,这个初始能量必定有凭空产生的过程。

  普通人对世界的认知都是感性的,似乎物质不是能量更靠谱点,我跟大家的感受差不多,甚至是一种矛盾的感受,因为波粒二象性的极致推演同样正确。
  感性和理性出现了二选一,有没有第三选项?还是合一?所以这是个必须解答的问题。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4-6-27 11:33
4.因子

  我们在裂变中是以除2的方式进行分析,那么从分裂后的物质去看的话,其数量一直为1,到极致,其数量还是1,这个1,就是【因子】。
  因此,我们在现有等级下增加三个等级,就有了6个等级:

  分子、原子、粒子、N、极子和因子

  更合理的排序是极子、N、因子,只是从因子起步推演过程中缺少称谓进行了调整,无关大局。

  因子不是零维,它只是近似零维,可以理解为一个点、一像素。
  在不位移的状态下,其本身状态只有两种可能,【静止】和【自转】状态。
  至于其他开脑洞的状态,多思考一下就能自我推翻。

  这是理论分析的两种状态,而事实是这个世界一直在运动,能量无处不在。
  那么比尘埃还小的因子受到一丝丝的能量给予,刨去移动的能量,因形体差异造成受力不匀就会产生自转。
  特别是星球之上,引力带来的恒定能量让因子只能以自转的方式消化这些能量。
  这种自转,不说因形体小造成近似永动的自转,也架不住能量的持续给予。
  因此,相对静止的因子最多只会存在外太空,现实只有一种状态:【自转】。

  不会有绝对静止,绝对静止状态就是绝对零度,也就是说静止状态在当前并不存在,除非宇宙绝对静止,彻底死亡。

  当我推演到极致时,发现无限接近绝对零度是存在的,但却是两极,一个只是刹那,另一个类似永恒,两个都存在时间,并不是理论的刹那和永恒,绝对零度还是不存在。
  这个结论同时也说明了时间的本质一直存在。
  这句话引申后的意思是:

  因为时间、空间的存在,让所有的理论出现了不存在

  算π?好吧,闲着也是闲着不是。哪怕有振奋人心的那一刻,坚持下去,结果又会失望。
  所以我最后的评语是:神奇又梦幻般的世界

  

发新帖 新投票
 回帖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快速回复主题
你的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只要30秒)


使用个人签名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贴文发布前,请确认贴文内容完全由您个人创作或您得到了版权所有者的授权。版权声明
   



Processed in 0.031199 s, 9 q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