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主题:崇拜一个人,也没必要讨好
|
崇拜一个人,也没必要讨好
千年飞山 发表在 荷韵轻香|散文 华声论坛 https://bbs.voc.com.cn/forum-5-1.html
崇拜一个人,也没必要讨好
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我们会遇到各种性格迥异的人。 有些人只需一眼,就能感受到他们内心的波澜;而有些人即使朝夕相处,也难以窥见其真面目。 面对这些形形色色的人,我们要抱以尊重,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故事值得学习。 然而,尊重并不意味着就要去刻意讨好。尊重,是因为他们值得;不讨好,是因为自己有自己的坚持和原则。 作家高尔基曾说过:“对人要好,但不要讨好。” 永远不要去讨好任何一个人!在乎你的人,不必要讨好;不在乎你的人,讨好也没用。 生活中,我们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面对他们的时候,多数人往往会不由自主地去迎合讨好。 特别在强者面前,有些人天生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于是常常使尽浑身解数向对方献媚。 殊不知,越是卑躬屈膝、点头哈腰,越是让强者反感讨厌。 真正有能力的人,永远欣赏的,是与自己旗鼓相当之人。 听过一个故事,有个人去参加一个笔会。会中,有位颇有名气的作家分享了自己的写作经验,受到了一众人的附和吹捧,而这个人却一言不发。 于是,旁边的人便提醒他:“说两句好话吧,就当尊重前辈了,你何苦不说话呢?” 他说:“我尊重前辈,但没必要谄媚。我认同他说的话,可非要我吹捧他,我做不到!” 几年后,这个人也通过辛勤写作成为了名家,又在一次笔会中遇到了那位大作家。 没想到,对方竟主动来与他结交,两人因此一见如故,成了忘年交。 要知道,真正欣赏你的人,欣赏的是你骄傲的样子,而不是你故作谦卑和讨喜的样子。 《菜根谭》中有这样一句话:“知世故而不世故,历圆滑而留天真。” 做人,学一点人情世故是没错,但若过了头,就会变成虚伪。 最终,你的讨好拉低了你的身价,反而让对方瞧不起。 所以,人活着一定要有自己的底线和底气,哪怕世事再复杂,也要做一个不卑不亢的人。 对崇拜的名人如此,对仰慕的情人也应这样。 一段美好的感情,可以让你的心里充满温暖,而一段一厢情愿的感情,则会让你的人生陷入困境。 那年,张幼仪嫁给徐志摩,她15岁,他18岁,可谓郎才女貌,天作之合。 两个新人举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新式婚礼,羡煞旁人,不过他们的结合,却是在两个家庭包办的前提下。 本是金枝玉叶的张幼仪,被徐志摩的一句“乡下土包子”定了形。 无论她何等端庄与贤淑,何等聪明与能干,何等崇拜与敬仰,她都入不了他的眼。 任张幼仪再多的讨好,始终也敲不开徐志摩用漠视竖起的那道门。 后来的徐志摩爱上了林徽因,且坚决地提出了离婚。 张幼仪惊慌失措,伤心欲绝。当时,她已有两个月身孕,但徐志摩并不怜惜,反而冷漠的一句“赶快把孩子打掉”,令人崩溃。 张幼仪很害怕,就说:“我听说因为有人打胎死掉的。” 徐志摩接口道:“还有人因为火车事故死掉的呢,难道人家就不坐火车了吗?” 徐志摩有才华、很激情,他的和蔼与优容,却唯独没有给张幼仪。 他对她一直都漠不关心,最后决绝到近乎残忍,对近在咫尺的善和美,从来都视而不见。 不是所有的讨好,都能温柔相待、欢喜相悦,也不是所有的牵手,都能相敬如宾、相伴到老。 徐志摩是大观园里多情的贾宝玉,张幼仪是温柔的薛宝钗。虽是金玉良缘,可到底,她不是他前世的一滴泪。 这样讨好的感情,尘缘相误,成灾成劫。 与其将就凑合,不如抽身而退。正是和徐志摩的离婚,使得张幼仪脱胎换骨。 后来的张幼仪,破茧成蝶。 离开徐志摩之后,她开始遵循自己内心的感受,有了自己的目标,独立而坚强地打拼。 她经营云裳服装公司,担任总经理;她接办女子商业储蓄银行,成为副总裁...... 她从低眉顺眼的小媳妇,蜕变成了有思想、有主张、有担当的女强人。 在男人涉足的金融界,张幼仪做得风生水起,大获成功! 所以,人这一辈子,并不需要去讨好任何人,最需要讨好的就是你自己。 当你不断强大自己,不再向外界寻求力量的时候,内心才会变得更有力量。 余生,请别再盲目地去追逐那些所谓的光,因为你就是自己唯一的、最亮的、最温暖的光。 你完全可以像向日葵一样耀眼,可以像玫瑰花一样娇艳,也可以像紫藤花一样高傲,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记住,自己的人生,没必要别人来欣赏,自顾自地美丽,自娱自乐就很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