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帖  新投票  回帖  关闭侧栏
1473个阅读者,1条回复 | 打印 | 订阅 | 收藏
隐身或者不在线

发表时间:2025-6-24 11:17

年轻干部作风体检不能过度



红小陈 发表在 新闻聚焦 华声论坛 https://bbs.voc.com.cn/forum-68-1.html

  年轻干部作风体检不能过度


  近期,多地正围绕年轻干部是否存在玩心重、混日子、说话随意、口大气粗、生活不检点等方面查摆问题,旨在纠正年轻干部将青春坐标定位于“保温杯里泡枸杞”的安逸。

  中国共产党的先驱李大钊说:“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进行年轻干部作风体检能够帮助年轻干部树牢正确权力观、政绩观,摒弃“一张报纸到退休”的佛系心态,树立“万家忧乐在心头”的奉献精神,避免年轻干部“刚入仕途就步入歧途”。笔者梳理网友网上留言,发现进行年轻干部作风体检有以下好处:

  一些年轻干部刚进组织,初掌“权柄”,正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之时。特别是一些年轻干部刚出校门就入政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中厮杀而出,本就自觉才高于人,再加上一些别有用心的阿谀奉承,曲意逢迎,导致一些年轻干部出现自我膨胀,理性丧失。进行年轻干部作风体检能让一些年轻干部收敛一下得意之色,变一变进了组织就高人一等的官僚心态。

  “进了政府,千万别当老实人”“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一些网上的“从政指南”不断地给刚进入政府单位的干部青年灌输“毒鸡汤”,引导年轻干部要当“小油条”“滑泥鳅”。年轻干部是刚入单位的“萌新”,整个人像是一张“未作画”的白纸,受这些“黑墨”的影响,一些年轻干部慢慢成了偷奸耍滑的“躺平式干部”或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佛系干部。进行年轻干部作风体检能让一些年轻干部从心理上转变躺平心态,愿当“艰苦奋斗老黄牛”。

  年轻干部是一些单位和机构的“潜力股”。对“潜力股”下“大投资”,更容易得“大回报”。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对于刚入政门的年轻人,会打一些“感情牌”,搞一些“老乡圈”,在不知不觉中将年轻干部拉入自己翁中,当年轻干部反应过来后,已经深陷泥潭,悔之晚矣!进行年轻干部作风体检能让一些年轻干部知敬畏守界限,知红线守底线。
  但是,在进行年轻干部作风体检中一些地方却出现了“走样变形”。比如有的年轻干部出现问题,本是个别现象,却“一刀切”将范围扩大到整个年轻干部群体,这只会让老实勤恳干活的年轻干部“寒心”。

  如有的网友留言说“升职加薪没有我,作风体检都是我”“黑白颠倒都是我,查摆问题还是我”等等,这些留言充分体现了一些任劳任怨的年轻干部对于“一刀切”的作风体检的不满,充分体现了一些兢兢业业的年轻干部对于“走样变形”的作风体检不满。

  防汛中,是年轻干部挺在了一线;防疫时,是年轻干部出现在一线......。年轻干部从来没有在大灾大难面前退缩过,也从来没有在急难险重任务前说过退缩。比如00后的敖鹏举,在新疆乌恰县抢险救灾过程中用生命诠释了年轻干部的担当与奉献。

  现实中,的确会有一些“玩心眼”“耍太极”“图享受”“说大话”“搞腐败”的年轻干部,但是不能以“特殊”代替“普遍”,在年轻干部这个大群体中,还是有很多干部在黑白颠倒,在“5+2”“007”中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因此,在进行年轻干部作风体检中切不能像过度医疗一般,过度体检。否则只会让年青干部“心上加寒”

  避免年轻干部作风体检出现过度问题,我认为要从以下三点出发。

  体检标准要立得住。像玩心重,这种标准就属于笼统、模糊的,年轻人正是对事物充满好奇心的时候,正是追求“诗和远方”的年纪,有点玩心这无可厚非。只要年轻干部不因为玩心导致工作停滞,有点玩心更能让年轻干部在工作中充满激情,充满动力。因此,在进行年轻干部体检过程中,要设严标准,而非设泛标准。比如对于红线问题,要实行“一票否决”,出现“红线”问题,一概说“不”。要通过明确的标准,让年轻干部知雷池,而不敢越雷池。

  甜枣总比大棒要好。“我偏不让你做,你偏做,满身的反骨”。在教育孩子中,有时候,你越用大棒威胁,反而收效甚微。反之,给个甜枣,循循善诱,教育孩子的效果反而更能事半功倍。同样,在教育年轻干部的过程中,不能一味的不近人情,总想以强硬手段束缚年轻干部,这样只会激发年轻干部的逆反心态。还不如给干的好的,搭台子,奖位子,升帽子,用“甜枣”激干劲;给干的不好的,混日子,躺平的给板子,摘帽子,用“大棒”激动力。


  自警自省效果会更好。旁人说三句,不如自己悟一下。年轻干部的“三观”早已成型,认知事物都有自己“独一套”的看法。并且对于“说教式”“家长式”的教育他们也并不“感冒”。还不如通过举办一些年轻干部遭“围猎”,被“套路”,陷“泥潭”,入“囹圄”的案件事例,让年轻干部自觉自省,增强防腐意识。

  对年轻干部进行作风体检既是防止年轻干部步入歧途,也是规范年轻干部行为举止的一场作风运动。但是不能以“个别”替代“全部”,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因为“一个人”让一群人“寒心”。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5-7-8 16:36
让好家风成为时代的精神灯塔
从"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节俭告诫,到"非淡泊无以明志"的修身箴言,这些穿越千年的家风家训,恰似暗夜中的明灯,照亮着中国人的精神归途。在时代浪潮奔涌向前的今天,好风传家的意义,早已超越家族伦理的范畴,成为支撑个人成长、家庭兴旺、国家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
好风传家是个人成长的隐形翅膀。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风则是这所学校的灵魂教材。那些刻在骨子里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如同无声的春雨,滋养着个人的品格根基。当一个人在"耕读传家"的氛围中长大,便会懂得勤勉与求知的价值;在"薄技在身"的教导下,自然练就安身立命的本领。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远比物质馈赠更能赋予人面对人生风浪的底气,成为个人事业腾飞的强劲助力。
好风传家是家族绵延的精神密码。历史长河中,无数煊赫一时的家族因财富散尽而湮没,却有众多世家大族凭借优良家风长盛不衰。孔氏家族两千余年文脉不断,范仲淹"先忧后乐"的家风滋养出代代贤良,钱氏家族"子孙虽愚,诗书须读"的祖训孕育出钱学森等百位英才。这些家族的传奇印证着:物质财富会随岁月流逝,唯有家风凝聚的精神财富,能够跨越时空,成为维系家族血脉与荣光的永恒纽带。
好风传家是社会进步的坚实基石。千万个家庭的价值取向,共同构筑着整个社会的精神底色。当每个家庭都以清廉为尺、以和睦为贵,社会的风气便会自然清朗;当勤俭节约、崇德向善的家风蔚然成风,国家的发展便有了深厚的群众基础。从"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的古训,到新时代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号召,中华民族始终深谙:好家风不仅是小家的温暖港湾,更是大国崛起的力量源泉。
在价值多元的今天,重拾好家风的时代意义愈发凸显。它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构建现代文明社会的重要依托。让我们以好家风为笔,在个人成长、家庭建设、国家发展的画卷上,共同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精神华章。

发新帖 新投票
 回帖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快速回复主题
你的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只要30秒)


使用个人签名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贴文发布前,请确认贴文内容完全由您个人创作或您得到了版权所有者的授权。版权声明
   



Processed in 0.023065 s, 8 q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