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主题:岳阳的古风古貌尽展其中
|
发表时间:2025-6-27 18:16
岳阳的古风古貌尽展其中
易介民 发表在 岳阳论坛 华声论坛 https://bbs.voc.com.cn/forum-248-1.html 岳阳的古风古貌尽展其中 我的朋友萧儒君和一位年轻教授从素不相识到结成忘年之交,来源于两册精装古籍对岳阳古风古貌的展现。。 湖北理工学院黄去非教授在《萧翱材所作岳阳诗述论》的一个长篇评论的开头有一段话: “2006年12月,笔者偶然得到了由广东省大埔县(萧氏)椒远堂文史研讨会印行的《椒远堂诗钞》(增编本),捧读之下,发现书中所收萧翱材所作诗中有很多关于岳阳的诗歌,对于我们了解清代康熙年间岳阳的有关历史、风土人情很有意义。2008年11月,笔者又辗转联系到前书的编者、香港的萧儒先生,并且承蒙他惠寄了《椒远堂文钞》(卷一)。在仔细阅读二书的基础上,笔者不揣谫陋,作成此篇,希望能发扬先贤的遗绪,并引起粤、湘两地治地方史的专家和广大读者的重视。” 黄教授发现《两钞》和寻找我的朋友——《两钞》的编者是很有故事性的,2006年有一天,黄教授在书摊偶然发现了《椒远堂诗钞》,那是有个别文化水平低的人看不懂古诗文和历史情节,当成了旧书处理了,却让黄教授为之惊喜得如获至宝。两年之间,黄教授碾转打听编者的踪迹,才从北京大学一位教授那里得到联系线索,几经电子邮件搭桥交流,真是他说的“踏破铁鞋无处觅,得来全不费工夫。” 萧儒兄寻找《两钞>真版,历经十余年,中山大学李庆涛教授从沧桑史海中精心挑选史料为《两钞》评注,历经四年,前后自费评注稿费以及精装印刷五万余元,为岳阳完整地保留了典故。 萧君自费出书和发送几百本给不相认识的收藏单位和个人,不是俗人所说“没有事情做,吃饱了撑的。”出版发行扩散以后,感兴趣者从四方八面汇集,他们通过拯救中华历史文物的情缘连接在一起,湖南理工学院中文系的黄去飞教授精心揣摩和钻研,又进一步从《两钞》中挖掘出有关湖南岳阳的珍贵史料,他们如此费尽力气,为的是什么?就是为了赶紧做想做的事和该做的事,这就叫体现人生价值,那些整天价在浑浑噩噩中度过人生的人是无法理解的,他们为传承中华文化的缘分所系,所以我称之为有缘千里一线牵。我只是穿针引线者。 《椒远堂诗钞》和《椒远堂文钞》作为明末清初被人遗忘的诗作,被我的朋友萧儒兄从古籍里挖掘出来,已经远远超出萧氏宗族文化遗产的范围,从黄教授的长篇评论《萧翱材所作岳阳诗述论》便略知端倪。 岳阳市图书馆有无收藏不得而知,没有收藏的话,可跟我或作者声明:本帖为本人原创,未经本人和华声论坛许可,不得转载黄教授联系,并建议岳阳市图书馆制作成电子书收藏和发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