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帖  新投票  回帖  关闭侧栏
1082个阅读者,1条回复 | 打印 | 订阅 | 收藏
隐身或者不在线

发表时间:2025-6-30 09:17

看牛妹儿(散文)



陈建中 发表在 荷韵轻香|散文 华声论坛 https://bbs.voc.com.cn/forum-5-1.html

看牛妹儿(散文)

  在我的老家,不讲“放”牛娃儿,只讲“看”牛娃儿,细细琢磨,我还是喜欢家乡话入神到位有味。今天我讲的不是看牛娃儿而是看牛妹儿的故事,因为故事的主人公家里,只剩下妹儿一个娃娃。
  这个女娃姓李,没有大名,只有小名妹砣、妹儿。不过,女娃的娘娘,也就是女娃的奶奶有自己的叫法,老人家从来不喊孙女叫妹砣,而是喊她“搬艄”或妹儿,在老人的心中,搬艄不仅是家中女“娃”,而且是香火继承人的女“儿”。
  村里人都喊女娃的娘娘“柴婆婆”,如果喊她李家嫂子或李婆婆,老人家会一脸不高兴:“我只是嫁到李家,又沒有换名改姓!”个性之强令大家怀疑,她只怕是个上山的瑶家女子。
  柴婆婆本来是一大家人,两老口外,两儿两女,大儿子娶媳生娃,三代八口,虽然日子过得清苦,但是苦中有乐,苦中有盼。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末出五年,柴婆婆的两个儿子在贵州那边打工,累死他乡,两个准备做童养媳的女儿尚未出门,先后病死,媳妇改嫁,老爷子一气之下暴病而亡,只剩下柴婆婆和孙女相依为命。
  绝望之中,柴婆婆给孙女取了个外号:搬艄,她还指望孙女为接二连三遭受打击的李家正航扳本呢。
  终于盼到了日出天亮的那一天,穷人解放了,翻身了,分了田地,再也不受压迫和剥削了。柴婆婆家也不例外,租田的契约烧了,几丘山田回家了,家里不仅有了田土,还分到了一头小黄牛。有田有牛,睡梦中的柴婆婆知足了,笑醒了。
  小黄牛刚刚穿鼻,还做不得什么农活。家有一牛,如得一宝,柴婆婆一手牵着牛,一手拉着孙女的手,喜极而泣:我家又添一口,一头牛顶半个家,妹儿呀,这牛儿就交给你看了。
  孙女搬艄接过牛绳,末曾上学的她当起了看牛女娃。
  看牛也有群,看牛也结伴,搬艄牵着小黄牛,怯生生的朝后山走去,那里有牛爱吃的草,那里有看牛娃打堆的坪,搬艄才几岁,天性喜欢和小伙伴打堆玩耍。
  别人家都是大水牛,毛光水色的水牛都很温顺,放牛娃把牛往坪里一放,它们不慌不忙啃食青草,听话得很。娃儿们有的打打闹闹,有的检摘野果,有的躺在地上四开八叉晒太阳,离开大人的视野,娃娃们没有人约束,玩得不亦乐乎,忘了看牛也忘了自我。
  搬艄家的小黄牛还是个娃娃脾气,在草地上又蹦又跳,一会儿都闲不下来。刚刚学着看牛的搬艄紧紧的握着牛绳,生怕牛儿跑了,牛累她也累。一不小心,牛儿挣脱搬艄的约束,蹦蹦跳跳,沿着山坡往上走了。
  “我的牛!我的牛!“搬艄急了,哭了,跌跌撞撞追了上去。
  小黄牛往刺蓬里钻,她也往刺蓬里钻,小黄牛眨眼又上了回村的大路,她鞋都跑脱了一只,也追赶不上。
  她急得嚎啕大哭。正在犁田的王伯伯见到这个情况,上田一把逮住牛绳,小黄牛立马老实了,它是想给小主人看牛女娃一个下马威呢。
  王伯伯把牛绳交给搬艄,她含泪谢过。
  看牛妹儿牵着牛,拐着脚,找回鞋,委屈的朝家里走去,她的看牛开场戏最终以泪水谢幕。
  娘娘见了,鼓励她说,人回来了,牛也回来了,又没丢脱嘛样,牛都吃饱了,娘娘高兴啊,还哭什么哭。
  吃晚饭的时候,搬艄发现,碗底臥了一个鸡蛋,那是娘娘对自己的最高奖励。
  鸡蛋,娘娘攒够了去赶场,换了钱再去买盐,连颗糖果果都舍不得给孙女买,家里穷啊,鸡屁眼就是钱罐罐。
  时间一长,小黄牛和搬艄成了好朋友。早上,稍微晚点,牛儿会哞哞的叫醒搬艄。到了山上,牛儿也不乱跑,规规矩矩吃草,搬艄有的是时间去挖竹笋、检丛菌,摘茶苞,甚至下溪摸鱼抓虾捉螃蟹。该回家了,虽然搬艄不会也不忍心骑着牛儿回去,她把繮绳缠在牛角上,牛儿也会乖乖的循老路回到家里。
  看着孙女牵着或跟着牛儿回来,娘娘本已凉透的心又燃起了希望的火花:种田种地,靠牛儿;李家搬艄,还真得靠这个女娃了!
  黄牛一天天长大了,挂得犁耙下得田地了。
  看牛女娃一天天长大了,背着书包上小学了。
  搬艄对娘娘说,你给我买个竹背篓,我要边看牛边打猪草,过年我家也要杀年猪,也要炕(熏)腊肉、舂糍粑。
  娘娘的眼睛笑成一条缝,泪水涌了出来:我的个大能人,我家个小祖宗,看来娘娘低看了你。
  学校设在另一个大村里,离娘娘的家有四五里路。搬艄要早早起来,背上背篓牵上黄牛,上山扯野菜,让牛儿吃上最好的露水嫩草。雨过天晴,山路打滑,人和背篓几乎一样高的搬艄唱着才从学校学会的“小鸟喳喳叫……”穿梭在时隐时现的山雾中。
  在一棵枞树下,放牛女娃发现了一大窝枞菌,她几乎要惊叫起来,庆幸自己来得早。俗话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她就是那只早起的小小鸟。
  她把半背篓枞菌交给娘娘,娘娘的眼睛都笑眯了:这又不赶场的,何又吃得了!
  搬艄蹦蹦跳跳上学去了,娘娘把一半枞菌分给了王伯伯家,感谢他那回帮助孙女牵住了乱跑的牛儿。把另外一半枞菌煮了汤,娘娘要好好慰劳自己的大孙女。
  看牛女娃是个读书角色,家里虽然穷,并沒有影响她的学业。一天,娘娘的早饭因为柴湿弄迟了,搬艄等不及,饭也没吃便上学去了。
  饿到中午,搬艄已经头晕眼花。
  朦胧中她看见娘娘一拐一瘸来了,手里用帕子包着一个碗,碗里盛着饭和菜。狼吞虎咽吃了娘娘送来的饭菜,放牛女娃才想起来问道:娘娘,您吃过了吗?
  老人家抹抹眼泪,娘娘早吃过了,我的好娃儿!
  其实,娘娘还真饿着肚子呢。
  眨巴眼睛,搬艄小学读完了,考上了县中学。祖孙俩为上学发愁,县城离家三十里,跑通学是不可能的,去学校寄宿又无经济来源,真的是人都急死了,搬艄发现娘娘的头发都愁白了。
  搬艄也有一件着急的大事情,我读中学去了,谁看牛谁打猪草?冬天没有了妹儿恋脚,娘娘的被窝如何睡得热?看牛女娃的头都想大了。
  祖孙两个行(hang,当地话)了几十里路,过了一条大河,来到沅水边边上的县城。人好多,屋好高,路好宽,还有车,好热闹,看牛妹儿的头都望歪了。
  快中午,两人来到了看牛女娃的姑姑家。
  姑姑的家在城乡接合部,一家人种着菜又开着小店,虽然有四五个小娃娃,家境尚可。
  姑姑大大咧咧的说,女娃会读书,好事!发什么愁,没有地方住,住在你姑姑家,和几个妹妹一个床上挤挤,没有地方吃饭,就在姑姑家搭伙,一个大蒸笼里多蒸一钵饭就是。
  天大的难题迎刃而解,娘娘要感谢菩萨保佑,感谢娃娃的姑姑援手相助。
  搬艄一蹦三尺高:我又有书读啦!
  当年,从山沟沟里岀来的娘娘不知道,在县城长大没读过几天书的姑姑也不知道,看牛女娃当年完全可以申请助学金,还可以去学校寄宿。这一切,他们都不知道,只晓得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帮助她,支持她,圆了娃娃的读书梦。
  年岁老了以后,搬艄每每想到这些,感激之情油然而生,感谢娘娘的坚持,感谢姑姑的帮助,更要感谢国家的进步,让看牛女娃有了读书的机会,才有了后面的一切,才有了这些感激的文字。
  孙女到县城读书了,娘娘的脸上添光溢彩了。村里的人都说,这么多男娃都上不了学读不上书,还是柴婆婆家有恒心,让孙女儿读书读出头了。
  娘娘眼瞅着搬艄在为李家争气的路上又走了一段,心情也好多了。她不急孙女的事了,倒着急这看牛女娃读书去了,谁来管牛啊,年近七旬的娘娘实在忙不动了。
  天无绝人之路,就在娘娘发愁的时候,农村互助组、合作社、公社化相继出现,最终土地归公,黄牛归队,娘娘出工挣工分,当上了“社员”。那头搬艄喂养了好几年的黄牛,正是出力的时候,也进了生产队的大牛棚。
  搬艄每每回家,除了陪娘娘,下田干活挣工分,总要去队上的牛棚瞧瞧。黄牛见它的小主人到来,兴奋得长哞一声,以示亲热。
  过苦日子的时候,黄牛摔落山崖,终于倒下了。最后,它成了救人性命的碗中食物。从县城回来的搬艄知道了这个消息,眼泪巴萨的难过了好久好久。
  娘娘指着天说,妹儿啊,别哭了,它救了众人的命,它就是下凡神仙,它就是普度菩萨,它永远都在那里!
  已经长成大姑娘的看牛妹儿含泪认可,对人生,对未来,她似乎有了新的感悟。

[本帖最后由 审核员 于 2025-06-30 09:39 编辑]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5-7-10 06:52
谢谢

发新帖 新投票
 回帖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快速回复主题
你的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只要30秒)


使用个人签名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贴文发布前,请确认贴文内容完全由您个人创作或您得到了版权所有者的授权。版权声明
   



Processed in 0.024560 s, 8 q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