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25-7-1 08:59
从民勤种树到生态自觉: 种的不仅是树,更是未来
dtjwxjs 发表在 新手上路 华声论坛 https://bbs.voc.com.cn/forum-41-1.html
从民勤种树到生态自觉:
种的不仅是树,更是未来 2025年7月1日 网址(华声论坛 新手上路) 辽宁省辽阳灯塔市纪委监委保障中心科员 陈润雨 自甘肃民勤县开展“请到民勤种棵树”活动以来,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大学生、青年志愿者等纷纷到民勤进行种树。这一举动,在各大社交媒体上引起热烈反响。 甘肃民勤,一个被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所包围的县城,曾因生态恶化被预言可能成为“第二个罗布泊”。而如今,一场“请到民勤种棵树”的绿色行动在民勤这片饱受风沙侵袭的土地上展开。这场行动的号召所产生的价值不只在于种下了多少棵树苗,更重要的是,它在悄无声息中将生态文明的理念种进了大众心里。 民勤种树行动与以前的政府主导、单位组织的环保活动不同,这次行动是通过网络传播被大众所得知。从《种地吧》“十个勤天”的成员去往民勤种下18万棵梭梭树,到节目播出后,“到民勤种棵树”词条迅速登上热搜,不少青年人自发地到民勤种树,再到政府参与将“请到民勤种棵树”活动不断正规化,打破了传统环保活动的地域和层级限制,形成了“线上呼吁——线下行动——线上反馈”的闭环。“出点力,种棵树,就很有意义”“一个人的力量比较小,但现在来种树的人这么多,积少成多,会越来越好”······当越来越多的参与者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发布自己去民勤种树的Vlog、写下自己去民勤种树的感悟,不断吸引更多人加入其中。这种“可分享的公益”模式,让环保行动更具传播力和影响力,也让人们从“要我环保”的被动接受逐渐转向为“我要环保”的主动参与。 然而,在民勤种树行动的热潮之下,逐渐显露出一些弊端。如部分参与者将复杂生态系统简化为“种树=治沙”的单一等式,忽视了科学植被恢复应有的适地适树原则;种树行动中渐渐出现“打卡式参与”的现象,人们更关注种植瞬间的仪式感而非后续养护······这些种种弊端提醒我们,生态意识的觉醒与转变只是开端,形成科学的生态认知体系和长效的环境治理才是关键。 从民勤经验出发,构建可持续的大众环保参与机制需要多方协同发力。政府部门搭建官方平台、提供专业指导,将公众热情转化为长期行动;科研机构加强科普,帮助公众理解生态系统的复杂性;社会组织设计更多元化的参与方式,如认养维护、生态监测等;媒体则肩负着传播科学理念、引导理性参与的责任。只有形成这种“政府引导、科技支撑、公众参与、文化宣传”的生态治理新格局,才能避免环保行动沦为一时风潮。 种下一株树苗,培育一方绿土。从“植树造林”到“生态修复”,从被动参与到主动守护,回望民勤那片新绿的防沙林,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片新生的绿洲,更是一个可持续的未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