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帖  新投票  回帖  关闭侧栏
417个阅读者,0条回复 | 打印 | 订阅 | 收藏
隐身或者不在线

发表时间:2025-7-2 11:36

真正厉害的高手,都在“故意迟钝”



千年飞山 发表在 荷韵轻香|散文 华声论坛 https://bbs.voc.com.cn/forum-5-1.html

真正厉害的高手,都在“故意迟钝”

太平军围困南昌的时候,形势万分紧急,曾国藩的部下火急火燎,都要疯了:“再不救援就完了!”
但曾国藩却不慌不忙,五天才回信。
结果呢?他等的这五天,太平军因内讧,撤兵了!
真正厉害的高手,都有点“迟钝”,甚至在“故意迟钝”!
这正是曾国藩的厉害之处,所以他最终成为了晚清第一名臣。
这招叫“用时间换破绽”——当所有人都被情绪绑架时,你的迟钝反而是清醒剂。
现在人一味求快,连刷短视频都要2倍速,回微信稍慢一秒就焦虑,可曾国藩的办公桌上永远放着“缓”字镇纸:最快的决定,往往是最贵的学费。
如果你想要有所作为,当下次遇到别人催你表态时,你不妨试试这样说:“明天给您答复!”
或许就你会发现,80%的问题都不再是问题,它们会自动消失!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曾说过:“世界上有两种动物能达到金字塔顶,一种是雄鹰,一种是蜗牛。”
假如你无法拥有像雄鹰那样一飞冲天的优势,那就让心态迟钝一点,像蜗牛一样,始终缓慢又稳定地前行,直至到达顶峰。
实际上,比起一时的奋发,保持有节奏的努力,才是通往山顶的捷径。
著名作家陈忠实在创作《白鹿原》时,便是以慢制胜,后发制人。
他与路遥是同时期的作家。当年,路遥已经凭借《平凡的世界》获得茅盾文学奖,而陈忠实在文坛还没有多少名气。
朋友们都心急如焚,替他着急,催他赶紧创作,而他本人却毫不着急。
其实,陈忠实心中早就有了《白鹿原》的雏形,他要做的是慢慢雕琢,精雕细刻。
搜集素材时,他考察了白鹿原的具体方位,又翻开破旧的县志,了解居民的生活状态。
前期工作准备就绪后,他从城里搬到乡下,并和自己“约法三章”:
不再接受采访、不再关注别人对自己以往作品的评论、不再参加那些应酬性的集会和活动。
他变成一个“隐士”,慢慢生活,专心写书。
陈忠实说:“从这时起,我的世界已经删繁就简,只剩一个《白鹿原》了。”
从44岁到50岁,他花6年打磨出了《白鹿原》。
到现在,《白鹿原》获得中国第四届茅盾文学奖,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话剧等多种形式。
后来,媒体这样评价陈忠实:“十年不鸣,一鸣惊人。”
诗人萨迪说过:“我在沙漠中曾亲眼看见,匆忙的旅人落在从容者的后边;疾驰的骏马落后,缓步的骆驼却不断前进。”
大事,功夫下在细处;难事,功夫下在易处。
人生就像是一场马拉松,如若一开始便盲目加速,只会快速败下阵来。
做事稳健,就不必担心别人暂时领跑;步履不停,就能在缓慢中后发先至。
有一位写手曾分享过自己在一家公司担任项目经理时的一段经历。
有一次,他接手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项目,这个项目的成功关乎公司的未来发展。
当时,大家都不敢接手这个“烫手山芋”,于是他决定亲自负责这个项目。
为了确保项目顺利进行,他夜以继日,全力以赴,前期做了大量的调研,尽最大努力制定了完善的计划。
然而,项目推进的过程中,客户却一次次地提出修改意见,这让他开始变得焦躁不安。
终于,在又一次的会议中,他再也无法忍受了,便脱口而出:“你们的要求特别没道理,你们也特别苛刻,别以为自己是甲方就了不起,我不伺候了!”
说完那一刻,他觉得很解气,但下一秒就立即后悔了。
这意味着,自己辛苦了这么久,不仅没有完成这个项目,还得罪了重要客户,这种结果根本无法向公司交代。
想到这里,他趴在桌子上嚎啕大哭。
之后,他还要去办公室接受老板的问责,然后在全公司通报批评,以儆效尤。
这件事,让他的职业生涯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所以,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当我们面临困境和挑战时,情绪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人不能太过敏感,更不要只顾自己,这样才能保护好自己,解决出问题。
反观有位前辈老李,可谓一个“老油条”,却成为了人生赢家。
他干起活来真叫个“慢条斯理”,让人心急,看起来做什么都要比别人慢半拍。
但你越急,他偏不急,世界都炸锅了,他还能泡壶茶、仔细抠细节,稳如泰山。
“让我们再琢磨琢磨,这里面有没有深层的坑?”
光这一问,就值回票价。
去年,公司业务转型,大家都跑断腿了,而老李并不慌张,整天只顾忙着盘基础,但最后,却带着团队第一个接上了新政策的“高铁”,赢麻了。
这就是人和人之间的差距,个性不同、做事的方式不同,自然就有不一样的结果。
急躁的人,喜欢用蛮力喝鸡血,十有八九都摔了跟头;冷静的人,肯下笨功夫,最后站在风暴里谈笑风生。
《钝感力》一书中说:“钝感虽然有时给人以迟钝、木讷的负面印象,但钝感力却是我们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
《麻木不仁的力量》一书中也有类似的一段话:“麻木不仁会给人一种迟钝的负面印象,但麻木不仁是实现美好生活的工具和智慧。”
在这个什么都追求快速的时代,迟钝更像是给内心成长留下的独白,让我们真正有余量审视自身。
那些自以为聪明者,行事往往半途而废;而缓慢笨拙的人,看似反应迟缓,却能持之以恒走向终点。
所以说,有些时候,迟钝并不是缺点,而是为人处世的一种智慧。
从今往后,我们要学会迟钝一点,懂得想开一点,不把急功近利请进人生,不让心浮气躁左右心态。
如此,快乐与幸福,才能环绕我们的生活。

发新帖 新投票
 回帖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快速回复主题
你的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只要30秒)


使用个人签名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贴文发布前,请确认贴文内容完全由您个人创作或您得到了版权所有者的授权。版权声明
   



Processed in 0.021916 s, 8 q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