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主题:尊重皈仙谱系 修好江汉支谱[分享]
|
发表时间:2023-6-7 05:37
尊重皈仙谱系 修好江汉支谱[分享]贵州高致贤 发表在 荷韵轻香|散文 华声论坛 https://bbs.voc.com.cn/forum-5-1.html
序
收到大海宗亲来信,言及江汉平原高氏宗亲决定续修贵支系族谱,嘱余作序。我们同属南平王崇文公的后裔,作序义不容辞! 自得姓始祖高傒公以来,宗族史料显示高氏宗族逐渐发展,遍布全世界,至今,国内的高姓人口排列全国姓氏人口的第十五位。仅江汉平原支系而言:真公之子端用、端信,从江西永丰县高家村搬到湖北天门,后端信公回江右。端用公之子博易公搬到湖北仙桃剅河。博易公生六子,分布江汉平原,经五百多年的发展,而今江汉平原的始迁祖博易公的后裔已有一千余人了! 《江汉平原皈仙高氏谱》为皈仙高氏谱系的支谱,在传承御制皈仙谱的前提下,记录崇文公后裔中江汉平原支系的来龙去脉,肩负承前启后重任!编委沿袭民国四年(1915年)编修的百年族谱续修,是皈仙一脉支系谱碟的发展。崇文公仙逝迄今一千一百多年,后裔遍及全国,迁徙国外,枝繁叶茂,支系众多,自修支谱者不计其数。种种原因失去皈仙古谱字辈的外地皈仙支系,修谱时自拟字辈是实际需要。因此,只用本支谱的字辈寻觅宗亲,已经远远不够了。现在,我们只有上溯到崇文公那里,看看自己属于崇文公的多少世孙才可厘清自己在皈仙世系中的辈分。当然还可以上溯到族人公认的得姓始祖高傒公和血缘始祖姜太公,直至文字记载的第一位高姓先人——黄帝的大臣高元,再溯至人文始祖炎帝。但那又是更深层次的学术研究了。作为皈仙一脉记录世系连而不乱的是以崇文公为始祖的皈仙谱系! 皈仙谱,源于中华高姓历史上的“五大名谱”(高柴的“世宝”、高允的“世传”、高俭的“世美”、高崇文的“世系图”、司马光的“御制谱”)之二:高崇文的“世系图”、司马光的“御制谱”。 崇文公的世系图一看便知,此不赘述。这里为何提到司马光的“御制谱”?它是皈仙谱系的主要源头—— 清赐进士出身文林郎罗廷猷,在《皈仙通谱高氏谱序探贯珠辑补》中写道:“宋元祐初(1086),宣仁圣烈太皇太后诏司马光等儒臣(将皈仙谱)续修为御制谱。皈仙之谱,始于宋南渡,继于元延祐,又继于明正统宏治,如善庆贯珠......又侄霞寓王,八世同居,其孝义人品不炳甲天下乎?况乎显修于韩退之先生,继成于司马温公诸儒,何赫赫也!......” 司马光奉诏修成御制谱之后,由皈仙裔孙高天凤、高廷(延)椿于宋乾道元年(1165)修成宗谱《善庆录》,虽然谱书上没有标明“一修”序号,但那就是皈仙高氏谱系的第一部宗谱。皈仙“一修”族谱应是《善庆录》,随后便有明代的《西坡谱》、《友竹谱》、《岳昭谱》以及《瞻云谱》和庸正谱(雍正谱)相继修成。这就形成《善庆录》、《西坡谱》、《友竹谱》、《岳昭谱》、《瞻云谱》系列的皈仙高氏的前五修名谱,均只按照编修时间先后来排顺序。到了清雍正年间续修的皈仙谱才标明“五修”序号。说明此是在《善庆录》之后第五次续修,从此依次编六修、七修、八修、九修。 2016年编修的《南平皈仙高氏宗谱》第一卷、第二卷,没有标“十修”字样,但在主编序中写明:“借助这次修谱的机会,扩大影响,给徙居在外地的皈仙高氏后裔子孙寻根认祖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使他们也能团聚在我皈仙高氏的大家族之中,满足他们多年来的寻根梦。如果他们愿意回归我们皈仙的高氏家族之中,我们今后将继续编纂南平皈仙高氏徙居外省版的第三卷,第四卷......”,以此说明没有标“十修”的理由。 我在《南平皈仙高氏宗谱》第一卷《皈仙一谱系千支》的序言中写过:“对于研究宗族文化的人,尤其是对于崇文公后裔来说,这部《南平皈仙高氏宗谱》就是大家寻根问祖的纲。有了这个纲,就可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省外、国外的崇文公后裔就可持之溯源,到皈仙里寻根问祖......”江西吉安市皈仙里是崇文公后裔的发祥地。作为崇文公的后裔,我们必须尊重皈仙谱。皈仙谱系列,从高崇文世系图和司马光修的御制谱开始,对于崇文公的家世都有清晰的记载! 虽然,现在有人在宗族文化研究中对于崇文公的家世提出不同观念,作为学术研究并不奇怪,别人尊重不尊重皈仙谱的记录是他们的事,可是,作为崇文公的后裔,我们必须相信并尊重我们皈仙始祖崇文公的家世。为捍卫皈仙谱对于崇文公家世的纪实,我和大海、公仆等一些崇文公的后裔,分别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这就是我们尊重皈仙古谱的言行! 崇文公的第41世孙作家高致贤敬序 公元2017年4月,岁次丁酉年季春于深圳 注:此稿于2017.5.13.定稿发给高大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