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帖  新投票  回帖  关闭侧栏
7772个阅读者,2条回复 | 打印 | 订阅 | 收藏
隐身或者不在线

发表时间:2022-8-9 11:12

[原创]晴雨不定庐山行(江汉游 3)



江南达者 发表在 书法&绘画 华声论坛 https://bbs.voc.com.cn/forum-124-1.html

作者声明:本帖为本人原创,未经本人和华声论坛许可,不得转载

画中游——蜕心堂品玩己画笔记·第一仟零七十三篇

江南达者 童山雷

(承上)接着便乘坐长途汽车辗转至九江。久闻盛名而今实臻其地,那江天之旷阔,果是令人为之一震。到站后,恰遇一个体旅游经营者,前来搭讪,道是用私车全程为咱服务,游玩整个庐山,并包下餐饮外之一切。见其不过为一中年妇女,也不像是歹人,想想觉得似乎也没什么,还算省事,于是便答应下来。其后便一切依照她的安排,就由其亲自驾车,在景区内东游西走。可巧从“成交”之时起,天就降起雨来,直到完全离开这山为止,都是时晴时雨的。而这山中,无论是晴是雨,倒是都来去得快,亦属别有意趣。当天下午,便冒雨游罢东线主景三叠泉,及附近的碧龙潭。前者即是李太白诗中大名鼎鼎的“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唯因天气缘故,“日照香炉”的景象,肯定是没法看见了。其时烟云弥漫,雨亦时大时小,则总之又何碍于咱家在清润的山道间欣然而行。及至迤逦到得瀑布跟前,天色晦暗,风雨萧疏,仰望那“千古名瀑”从天挟风带雨而降,一种莫名之慨叹,油然浮泛上这心头。翻来复去观赏再三,一时兴起,乃特地独自绕道去到那瀑底潭水边。彼处喧声震耳,水沫横飞,端是感觉“天风海雨逼人”,大有连脚也站立不稳之势。心知如此体验,平生也仅这一次罢了,因而冒雨于彼处盘桓好一阵子。想我达某,天然自当是如此行事,所以纵然身披之塑料薄膜雨衣不甚管用,周身到处都被横扫而来的风雨浸湿,但其心那份欣慰满足之感,还真个不是寻常物事可能给予的。另外,不管当时或事后,都曾听不少人抱怨说,这庐山瀑布,好象没想象中的那么好。其实,这一来是人们未明白,一般真实景致,本来便是不足以与艺文作品中的相比;二则,世间有不少景物,以“摄影式”的眼光去看待,与用“绘画式”甚或“诗画式”的眼光看待,事实上也是大有出入。闲言休絮。却说接下去,先是由原路返回到公路上,又跟着那女司机,去到碧龙潭景点。这不过是山中一相对清幽的池塘,或许,其之所以也具这般“名气”,多也是因一些非自然本身的原由所致。无论如何罢,得能“到此一游”,终是于吾艺颇有裨益之事。尤其当时雨渐渐停下,薄云内隐见日光,放目四周,春峰一派苍翠,且是这儿大不同于三叠泉景点那般人来人往,竟是山幽而唯闻啼鸟,水碧亦隐现流泉,阒寂澹美之境,令人心旷神怡。当日游事,即安排至此止。然后便是准备去牯岭落脚歇息。事后盘点当日所获,蕴酿得来画图十来帧,此选择《冒雨皆为三叠泉》、《一径直通三叠瀑》、《观瀑人行山道间 试问其中心切者 可似当年李太白?》、《新识匡庐烟雨道 一泓清水出山来》、《碧潭腾白水 暝径笼青云》、《悬瀑自天降 沫飞若雾微·雨中观庐山瀑布》、《瀑下幽潭风卷雨,若啸清音慰我怀》、《我沐匡庐飞瀑下 此心远忆谪仙人》、《碧龙潭·山中一小池耳 何得盛名若许?》及《断云下 万竿苍翠 拥一池青碧》等,一并随文附上。相关之事,依例参阅“作画适时手记”——


始为“庐山专题”。初作《冒雨皆为三叠泉》与《庐山微雨浥心尘》二画,写游者或冒疏风阵雨、或于暝黑雨雾间趱行于匡庐山道中景象。前者兼得洒脱不羁与浑茫沉厚之感,挥写时颇快己怀。后者或事先期许失当,而实作之际略拘于细细表达那“微茫若烟”之感觉,是以整体稍觉滞涩了些,亦只好视作“阴雨如晦”了。次则再铺开二画,却是特地指向这“庐山瀑布”本身。其一曰《一径直通三叠瀑》,一曰《瀑下幽潭风卷雨,若啸清音慰我怀》。两画俱采用昔日抱石公“乱笔取势”之法,首先信意铺开画面大体关系,并将情味注入,次则再作相对细致深入表现。前者视野渐次逼近那三叠高瀑,风雨之中,一一显现其实地基本景观。其二尤觉有意。当日谪仙太白,“遥望瀑布挂前川”,乃晴日远观匡庐飞瀑之境。今,达某为这翰墨丹青之故亦到得斯山,却特意独自下行至这瀑布底部潭水边,顶冒着那几乎令人站不稳脚跟之飚风骤雨、激溅飞沫,与之近距离接触,因而颇得难能可贵之切身体会。彼时也,似觉谪仙魂魄骤入我怀,一腔狂傲之情,藉是渲泻。今回味斯境,乘兴布图,亦大有风雨掀衣、雷霆灌耳之感。偶念及,今者游庐山之人,或有认为此瀑“不过尔尔”,甚至以讥嘲口吻议之者。其实或皆因并未细加品玩其情味所致也。而我画者,焉能如是乎。其后乃更乘兴铺开《悬瀑自天降 沫飞若雾微·雨中观庐山瀑布》与《我沐匡庐飞瀑下 此心远忆谪仙人》两画。俱是风雨迷茫中之兹境。前者设视点于上,凭高观瀑,漫目飚风横扫,细雨渺微如烟。临崖一子,探身向前,似正凝神静看悬瀑而心有惊叹。后者仍示瀑之入潭处:苍崖壁立,白练或直泻,或转折奔流而下;碧潭轻漾绿波,岸石坚挺,隐显不一。风雨则依然狂肆,如若微闻喧虺之声。吾辈拄细杖而披薄膜雨衣,迎风伫立,虽不辨面目,然其胸中之无边慨喟与纷飞思绪,分明已可推想。诸画因多是表现朦胧雨景,一切入目之细节,自是不当画得过于明晰。而漶漫无物,显然亦又是不行的。唯祈尽可能把握住这“度”而已……

17、4、20-29


继续“阴晴不定庐山行”之画题。拟《观瀑人行山道间 试问其中心切者 可似当年李太白?》、《新识匡庐烟雨道 一泓清水出山来》、《断云下 万竿苍翠 拥一池青碧》、《碧潭腾白水 暝径笼青云》、《碧龙潭·山中一小池耳 何得盛名若许?》及《回瞻五老暮云中》等题句,随兴而为。前五幅,或繁密,或简淡,仍以雨景为基调,皆尤其注意通体之“潇然”感觉。偶得那种于疏雨中略透出微阳之光感,甚欣慰之。另,有鉴于斯山颇具自然之外所谓“人间因素”,相关画中,亦隐约借鉴以“春秋笔法”。再者,象画这等微茫景象,也不觉便明确体会到“绘事后素”、或曰“素描基础”于此之重要性。所言之第六幅画,实乃得之偶尔。记得当时观罢瀑区,乘车离去,忽转身于车窗后方见那大名鼎鼎的“五老峰”,恰恰处在一时钻出云缝间的夕照内,宛若一道巨屏,高峻且复雄壮,兼之光影明显,色调深沉,煞是可觉入画。因而乃有斯题。然兹似亦须作说明:一瞥而过之视象,如何可得画面必须之细节;此画也,确乎亦于事后参照斟酌相关之网络图片为之。

17、5、3-12


附词一首——

凤衔杯·到庐山

阴晴不定青山郁,
无碍此、
面容端肃。
远客前来、
尝满怀诚笃,
经骤雨、
临高瀑。

极昏暝,
越幽麓,
谁便道、
岭头堪宿。
却信穿行历史、
灯微煜,
见隔朝空屋。


(总 1102 篇之第 1073 篇)


[敬请关注童山雷微信公众号:jndztsl]


·精研艺术,细品人生·
·读千卷书,行万里路。体验万千风俗人情,乃得万千诗词文句、万千翰墨画图……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2-8-10 09:05
谢谢分享!




----------------------------------------------

佑天佑地佑人 送福送禄送寿
看经典美图到三晋!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2-8-10 09:05
谢谢分享!




----------------------------------------------

佑天佑地佑人 送福送禄送寿
看经典美图到三晋!



发新帖 新投票
 回帖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快速回复主题
你的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只要30秒)


使用个人签名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贴文发布前,请确认贴文内容完全由您个人创作或您得到了版权所有者的授权。版权声明
   



Processed in 0.028273 s, 8 q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