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帖  新投票  回帖  关闭侧栏
5208个阅读者,4条回复 | 打印 | 订阅 | 收藏
隐身或者不在线

发表时间:2022-11-21 11:07

[原创]怎能忘记您



盼春风 发表在 荷韵轻香|散文 华声论坛 https://bbs.voc.com.cn/forum-5-1.html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怎能忘记您
  --------泪别姥姥

  姥姥走了,走的时间是2022年7月6日下午7点15分,走之前轻唤了一声刚刚离开身边的小舅的名字,又向围在床边的大妗子、小姨和她的孙子笑了笑,长出了一口气,从此永别了她时刻牵挂的亲人。
  姥姥从饮食坐卧尚可到卧床不起,约有半个多月的时间。在此期间,我几乎每天都开车带着妈妈去探望,眼睁睁看着姥姥的饮食一天比一天少,昏睡的时间一天比一天长。姥姥大去之日上午,我和爸妈去探望,喊喊姥姥时,应是弥留状态的她昏睡中听得我的声音,竭力睁开了眼睛看看我;姥姥的右手有些浮肿,拉拉她的左手,还是温和柔软、有些力气,总觉得姥姥怎么也能熬得7、8天吧。虽然知道姥姥与我们永别的日子不远了,但真的到了这一刻,我还是觉得天一下子黑了,顿觉得世上所有的酸楚全部涌入心底,身体里全是泪水,但就是一滴也流不出来。
  从我记事起,姥姥的体型就有些偏胖,但身体一直很好。大约七、八年前,姥姥的身体快速进入了下坡路,特别是摔断大胯、置换人工关节后,姥姥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就直线下降,尤其最近三、四年,姥姥的记忆更是基本丢失殆尽,能认出的亲人已寥寥无几。动过那次大手术后,加之姥姥上了年纪,老人家就再也没进过妈妈的家门。我当时又不会开车,七八年来,我见姥姥每年不过一、两面,但即便是后来姥姥已卧床不起、精神时昏时醒,可每次进入她的房间,姥姥总能马上认出我、叫出我的名字,精神好些时仍会谈起我小时惹气哭闹、她从苗洼翻水站背我回去的事。也许我是孙子、外孙辈里年龄最大的一个,进入姥姥的生活最早、最长;也许是我少年时的家庭生活较苦、较难,让姥姥牵挂的最多、最深,我的姥姥在生命之火即将熄灭之际,在记忆储存基本清零之时,仍没有片刻忘记我这个不孝的外孙!
  姥姥经常提起的背我回去的事,记忆中与她没有异议的是后半段:我被外爷爷打了一下,自尊心极强的我哭闹着向家跑。七八岁的孩子还是跑得很快的,姥姥又是一双放开的小脚,在姥姥的急促呼唤、紧追慢赶中,我已跑到了苗洼翻水站的桥头。但我并不是真得想回家,怕姥姥撵不上我,就悄悄放慢脚步,等姥姥追上要抱我回去时,我紧紧抱住了桥的栏杆不丢手,哭得稀里哗啦、昏天黑地,小小的心思里只觉得满是委屈。看着桥下湍急的河水和我满脸的鼻涕眼泪,姥姥吓得不轻、也疼得不轻。姥姥背我回去后,当着我的面把遛乡打铁刚回来的外爷爷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地一通责怪。此后姥姥每次见我总是提起这事,埋怨外爷爷那个“老熊”打我。然而我记忆中此事的起因却与姥姥的版本大不相同。我在与大几岁的小舅玩耍过程中发生了争执,说了脏话,不巧被外爷爷听到了,那话确实不雅,气得外爷爷对我屁股拍了一下以示教训。我姥姥说我挨打的起因,则是因为同宗的另一小舅爬上邻居的枣树偷枣,当时正是暑假,枣子尚是青涩,“挑头肇事”的小舅比我还要小上两岁,都是七岁、八岁狗也嫌的年纪,那个小舅上树摇晃,我在树下捡了几个,被耿直的外爷爷发现喊了回去,记忆里他老人家只是训了我几句。姥姥模糊的记忆里将两件事选择性作了嫁接,把我洗白成一个“无辜”的少年,而外爷爷则“不幸”成了不讲理的野蛮老头。7月7日晚上6点,依照农村习俗,在呜咽的喇叭声中,跟随洁白的吊唁队伍,我持香向西南为西行的姥姥“送盘缠”,再次经由翻水站时,泪水瞬间模糊了双眼,昔日在桥头哭闹的顽童早已步入中年,而轻声慢语劝慰我的姥姥却再也不能相见了!
  姥姥家是我童年、少年时期的天堂,我感觉世上所有最美好、最温暖的词汇用在姥姥身上,都不过分。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苏北农村还是很穷的,当时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公有制,挣工分、大锅饭,使得家家户户的日子都很艰难。我爸在家是老大,下面两个叔叔、两个姑姑。爸爸当时是民办老师,每月只有几块钱的工资;妈妈在大队缝纫社上班,工资不仅少的可怜,还得经常加班加点。妈妈的脾气又钢又直,奶奶的脾气又抠又拐,婆媳俩极不对付;而我又继承了妈妈的“臭”脾气,宁肯饿死也不愿为一个馍听闲言、看白眼,哪怕是自己的奶奶。整个小学阶段,我和大妹妹基本没有吃过午饭,晚饭也常常等到爸妈下班、夜色浓重。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应该很少对饥饿有这样刻骨铭心的感觉:饿于我不是饥肠辘辘、胃酸胃痛,而是止不住的干呕,这个感觉基本持续到高中毕业。我从记事起就爱去姥姥家,每年的寒、暑假,大多是在姥姥家度过的。小时候,我有两个舅舅、三个姨,妈妈是老大,排行第二的姨也比我妈小个十多岁,最小的小舅更是与我年龄相近,但不管比我大多少,在姥姥的“威压”下,她们都得充当起长辈的角色,少得可怜的好玩的、好吃的都得让给我。姥姥家所在的生产队要比我家强一些,再加上外爷爷是个巧铁匠,一双铁脚板,一个手推车,南跑北奔、沐风栉雨、风餐露宿地挣点辛苦钱。“七岁八岁,吃死老子”。我去姥姥家,姥姥家不仅多了一张嘴,还得多操多少心!在姥姥家,早上起床,冬天的棉衣一定会被姥姥用灶火烤得暖暖的;早上熬稀饭,锅沿上的一圈米一定是我的;如果与小舅发生了矛盾,被姥姥拿着鞋底追着跑的一定是我“可怜”的小舅;自不必说每顿饭都能吃得饱饱的。每次假期结束回家,姥姥还会提前烙好厚厚的一大包鸡蛋油饼让我带走,兜里还被姥姥悄悄塞上两元钱……7月8日上午8点20分,在殡仪馆肃穆的告别厅里,在低回的哀乐声中,姥姥的遗容面色红润、平静安详,宛如在沉静的安眠之中。然而今日一别,姥姥,我又如何再能看见您慈祥的面容、听到您温和的言语?
  姥姥一辈子生育了8个子女,在妈妈之下有个舅舅,到四、五岁上掉进河里淹死了,还有个姨到了五、六岁上生病死了。屡经丧子之痛的姥姥对剩余的每个子女都视若珍宝,将6个子女养育成人、送嫁迎娶,更在农村普遍不重视教育的环境下,培养出两个高中生、三个初中生和一个小学生,这日子对靠双手刨食的姥姥和外爷爷来说,该是怎样的艰难。在子女都长大成家后,外爷爷的腰也弯成了一张弓,被迫停止了推着铁匠挑遛乡苦钱的漂泊生活,本以为多半生聚少离多的老夫妻会有一段相守相依的日子,却不想外爷爷在身体状况挺好的情况下,摔了一跤就遽然离世,在后来的日子里,姥姥独自一人又送走了自杀的三姨、英年病逝且最为珍爱的大舅,到了80多岁上,身为家中顶梁柱的小舅又双侧股骨头坏死。孙辈尚未成家,自己需要照顾,唯一的小儿子却谋生无门,其他子女要么年逾古稀,要么身在外地。好在她们均能自立,提供一些资金支持,小舅无法外出打工,就主动承担起床前行孝的责任。在小辈的眼里,垂垂老矣的姥姥添了两个新毛病:变得爱财喜欢数钱了,更加怕死甚至不爱动了。姥姥一辈子不会赶集上店,行动困难了要钱又有何用?据我猜想,姥姥爱当面数其他子女送来的养老钱,一是肯定子女们的孝心,体谅她们不能亲自床前尽孝的难处,减轻她们内心的负疚感;二是怜惜伺候自己的小儿身体不便、谋生艰难。至于不愿走动,甚至卧床后不敢翻身直至得了褥疮,她是怕自己动过大手术的胯骨再次断了,行动不便的小儿、体态弱小的儿媳该怎么伺候自己?到了最后时光,神智已有些不清的姥姥看似考虑自己,其实满心装着的还是儿女!7月9日,是姥姥入殓和外爷爷请灵、辞灵的日子。姥姥与外爷爷阴阳相隔了18年,独自苦累了18年,今日再会,却已化作黑纱围绕的照片,与外爷爷的照片并立在灵堂上,用温和的目光抚爱着她的子孙。姥姥的遗照是表弟用手机摄于她生命倒计时的阶段,病体的痛、操心的苦,让姥姥看起来非常疲惫,然而站得稍微远些,姥姥还是一脸笑微微的模样,一如姥姥艰难而又不屈的近百年岁月、柔弱而又坚强的雍容内心。
  2021年4月20日上午,在和煦明媚的春光里,一路溪流淙淙,两侧油菜花正盛,我与爸妈步行从镇车站走回姥娘家,宛若遥远的往昔与大妹从老家到姥姥家。当时的姥姥已经苍老多了,但精神尚好,谈兴甚健,在姥姥温煦的言语中,我仿佛还是从前那个赖在姥姥家不愿离开的少年。回来后心潮难平,填了一首《西江月.走姥娘家》:
  一路溪流相伴,更兼嫩树黄花。
  百鸟婉转和鸣蛙,入目宛若图画。
  外婆欣喜相见,絮絮皆是旧话。
  人事更迭如庄稼,谁识白发小娃?
  而今,姥姥的娃娃头发白了,娃娃的姥姥也没了。
  姥姥家在苗洼,溪流在,小路在,原野在,炊烟在,然而此后姥姥家再也不会有姥姥了!
  7月10日是送姥姥上山的日子,姥姥的新家是一片青青的稻田。姥姥离开了,也许将来逐渐老去的我也会忘掉许多,但我怎能会忘记姥姥!她会永远在我的心底,在我余下的生命里,在我瓜瓞绵绵的血脉里。
  於2022年7月10日

[本帖最后由 淡如竹 于 2022-11-23 20:02 编辑]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2-11-22 07:13
谢谢分享!




----------------------------------------------

佑天佑地佑人 送福送禄送寿
看经典美图到三晋!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2-11-23 07:36
谢谢分享!




----------------------------------------------

佑天佑地佑人 送福送禄送寿
看经典美图到三晋!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2-11-23 20:05
蛮好的文章,替你加了标题。
下次发表作品,要记得标题哟!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2-11-30 09:51
谢谢

发新帖 新投票
 回帖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快速回复主题
你的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只要30秒)


使用个人签名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贴文发布前,请确认贴文内容完全由您个人创作或您得到了版权所有者的授权。版权声明
   



Processed in 0.028511 s, 8 q - sitemap,